分卷閱讀467
。四月初,工部著人刻了題有本榜三百進士的石碑立于國子監(jiān)。至此,弘治十二年這一科掄才大典就算平平順順地結束了。從知貢舉官、考試官、同考官、監(jiān)場官、提調官……皆以論功行賞,各有升遷或賞賜。副主考官、翰林院學士程敏政以擢才之功被劉、李、謝三位閣老援引入閣。程學士入閣后,第一件事倒是先推舉了李東陽的弟子,弘治十年剛剛回朝的翰林侍講崔燮為從五品侍講學士。內閣批藍、天子批朱,一路毫無阻滯地照準了他的奏章。天子另有特旨命崔燮兼東宮講讀官,教導太子朱厚照讀書。消息傳出來,翰林院上下一片冷漠,待得久些的人都有種“果然如此”“終于來了”的感覺。倒是科道言官們算計著崔燮在侍講位子上待的時間還短,不夠三年考滿,又沒有大的功績,這回算是越級升遷,抓緊機會彈劾了他一本。崔燮便得上疏辭謝,等天子“不準”。這都是依例彈劾、依例辭謝的,要不是崔燮年紀太輕,還應該依例告老一回。他趁機請了一天假在家里寫辭讓疏,卻不料奏章還沒磨蹭完,他家大門竟叫人“咚咚咚”地砸開。一乘小轎飛奔進院,轎身還沒停穩(wěn),就從上面跳下來個白白胖胖、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太監(jiān)。高太監(jiān)不顧自己年紀大了,身材不及年輕時矯健,硬是踩著三寸厚的靴底飛奔到崔燮面前,氣都顧不上喘勻便急急地說:“崔大人,快隨咱家進宮!大勝!咱們這兩年都罕有的大勝!”他上來拉住崔燮便往轎子里走,滿面紅光地說:“今年初韃虜犯甘州境,陜西行都司都指揮李清、朱瑄等人用你和謝同知試制的水泥筑城應敵,這一戰(zhàn)斬首、俘獲虜寇三百余人,獲馬匹九十匹!皇爺有旨,召你跟謝鎮(zhèn)、謝同知入宮陛見!”第278章高太監(jiān)急急地搶了人就上轎,隨同來的小太監(jiān)們落后一步,拿了崔燮的官服、靴帽、牙牌,到左順門外才幫他換上。到得西角門外,卻見謝瑛已先一步等在那里了,見他進門,眼中霎時綻放出一陣光彩,似有許多話要說。不過御前不是說話的地方,兩人默默交換了個眼神,都站在階下,恭敬垂首,等待天子召見。不久便有內侍引二人進到文華殿,見到了身著常服的弘治天子。天子容光煥然,眉梢眼角都透著舒展的笑意,吩咐內侍:“賜崔先生座,賜謝同知座。把那道邊報拿給兩位大人傳看!”兩人謝恩坐下,一起看了那封邊報。這是二月發(fā)出的邊報,內容和高太監(jiān)說的差不多,正是甘州都指揮大敗韃靼小王子侵襲的始末。而這場戰(zhàn)事之中,他們倆搞出來的磚粉水泥竟發(fā)揮了大用,在城下攔住了虜寇騎兵沖陣。去年年底他們獻上土法水泥的方子,工部試過效果后便將方子推傳至九邊,兵部尚書馬文升又上奏折,乞沿九邊重修長城。天子皆盡準詔,命兵部多運石灰、石膏至邊關,叫當?shù)馗髯园才?,修筑加固城關。城中四位陜西行都司都指揮、兩位甘州衛(wèi)指揮使便趁過年拆了城中許多舊屋,將城墻加厚數(shù)寸,墻外箭垛加高,一座城修得水潑不進。因瓦剌、韃靼兩族都繼承了前元騎兵的精良戰(zhàn)法,幾位指揮使為了對付騎兵沖陣之術,繞著城修了一圈水泥拒馬,將水泥凝成尖利椎塊,叫人埋在城外荒土里。小王子沖擊甘州時,正是二月初,城外已長起野草,遮住了水泥椎。虜寇還以為甘州城外的拒馬是普通的木拒馬,更不知原本平坦的地面早埋下了比梅花樁更險惡之物,一次沖陣上來就折了幾十匹良馬。他們若要靠近城關,就只能牽馬步行,放棄最擅長的馬戰(zhàn);若不放棄,就得在水泥林外射箭,根本射不到加高了數(shù)尺的城頭。而城上的落箭、拋石、火瓶、炮彈卻能重創(chuàng)韃靼兵馬。虜寇圍城數(shù)日,死傷日重,僵持數(shù)日后,不得不退兵。而都指揮李清此時卻斷然命人打開城門,以預先澆筑好的竹筋混凝土板鋪出條通往草原的道路,朝廷兵馬從背后飛快地掩殺上去,留下了三百余首級與俘虜。天子欣悅不已,命人將甘州送來的首級傳示九邊,以振軍心。將士斬首有功者各官升一級,賜鈔千貫,指揮使等人亦各有封賜。而在邊關拒敵的有功,制出水泥的也有功,天子特地召謝崔二人過來,便是要當面嘉勉賞賜他們。因兩人都是新升的官,再遷便實在遷得太快了,該是蔭一子為錦衣衛(wèi)更合適。然則這兩個人偏偏都沒有兒子,甚至連可以過繼的侄子都沒有。謝瑛那個侄兒是叔父家的獨苗,過繼過來便是斷了恩親的煙火;崔燮這邊還只二弟生了嫡長子,他也不能為了自己過繼侄兒,就逼著弟弟們生——再逼這會兒也生不出來呀。天子這才意識到,他朝中還有兩個沒有后代的光棍兒呢。一個專心辦案,整素肅衣衛(wèi)風紀;一個耽于教育,為天下學子傳道解惑……或者還有要教導兩位國舅的關系,竟鬧到偌大年紀了還沒娶妻生子!按朝中舊例,沒有兒子,就該推恩侄子??墒翘熳右幌氲剿麄儧]有親生子,不禁就有些躊躇——這兩人哪怕是現(xiàn)在結婚,年底就抱上兒子,孩子長大時,做父親的年紀也大了,父親們掙的一身功績推恩給了侄兒,叫后來生的弱子們依恃誰去?他想起宮中嬌兒愛女,便勸了他們一句:“你二人也該為自己想想,不必學霍去病,定要滅了日、滅了虜患再成親。這道蔭封旨意朕替兩位卿家留著,等你們想清楚了再說。”謝瑛只有一個堂侄,世職都是要給他的,因此不必多想,當場就請蔭堂侄。崔燮倒還得看兩個弟弟誰能生,誰的兒子有出息,并不急著立刻選人,便求天子許他將來擇定了再請旨。這倆人直是奔著絕后去啊!要不是天子知道他們素來品性端正,家里不養(yǎng)優(yōu)童,出門也不狎戲子,一心只撲在事業(yè)上,都要以為他們有龍陽之癖了。他看謝瑛已經(jīng)請了旨蔭封堂侄,便不再多說什么,只勸崔燮:“崔卿年紀尚輕,此時成親也不大晚,回去慢慢考慮吧。若看上哪家淑女,朕將來也要有賞賜?!?/br>崔燮十分感動,重申了自己得祖先告誡,不能成親的事。可憐哪。高公公在旁聽得直揩淚,朱佑樘也幾乎想下旨叫他跟弟弟們分家,可兄弟們相依而居仍是儒家孝悌之義,做皇上也沒有逼著臣子不管弟侄的道理。天子微微搖頭,不再提此事,吩咐內侍:“請?zhí)觼硪娨姶尴壬x卿亦不須回避,今日叫他一并見見國之功臣?!?/br>立刻有內侍到清寧宮傳旨。太子聽了,臉上倒淡淡的沒什么表情,端起儲君架勢說:“高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