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59
著唇,不敢發(fā)出半點聲音,怕叫他誤以為自己答應了。崔燮露骨地看了他們半天,見他們果然不肯走科研路線,便給他們指了另一條明路:“再不然,那賢弟們可愿意用自己手中生花妙筆,把我搜集來的育種、耕作、養(yǎng)殖的良方改寫成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淺顯文章?”這倒容易,這是他們的本色么……李夢陽率先站起來,拱手道:“請崔前輩指點?!?/br>第273章崔燮賺了三個才子幫忙寫科普畫本,祝枝山最是欣慰,積極主動地到他們家開小會,跟李、王、邊三人研究如何分工合作。三位新作者一見著他就懵了。他是的作者,名字明晃晃地刊在那兩本書封皮上。前一本雖已經(jīng)有些過氣了,后一本卻是新鮮上市的,隨著新書鋪貨出去,兩京上下仍至周邊臨省都傳著“祝枝山”的才名。然而李夢陽等人也是真沒想到,那套竟崔燮主編,央了祝才子寫的。他不是個理學精深,格豆子都能格出天理的經(jīng)學大家么?他不是個憂國憂民,滿心都是糧食賦稅、軍國大事的清流大臣么?他不是個關照后輩書生,專給學子們印科考用文章的名師么?他一個滿腹經(jīng)義時文、不曉得風流,連文會上都不作詩的人,怎么想出印這套新錦衣衛(wèi)漫畫的主意?這么小看人的話,當著崔燮的面不好說。李夢陽背地里尋了祝枝山和王守仁,問他們崔燮怎么成了主編的,又問王守仁這個知情人怎么不告訴他們。早知道他不是個道學先生,那天晚上作文章時,說什么也得攛掇他作一篇正經(jīng)見得功夫的好文章來,留待慢慢欣賞啊!祝枝山笑道:“李主事也別怪王賢弟,這實在是你們自己看走了眼。你們豈不聞居安齋主人跟崔大人的關系?豈不見錦衣衛(wèi)畫本里的謝鎮(zhèn)撫正是崔大人的鄰居,兩位國舅正是他弟子?別人還不大清楚,李夢陽剛?cè)氤瘯r彈劾過張家優(yōu)寵過度,最清楚二張的身份。不過張國丈在家里養(yǎng)生修仙,國舅們熱愛打擊貪腐,跟他們清流不僅沒仇怨,還算是比較受文官們喜歡的優(yōu)質(zhì)外戚。當時他也就是彈劾一下周太后的親戚還沒封公爵,張國丈不該先封公爵,再就是皇上賜張家的皇莊太多,別的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他寫奏章時還想過,張家能成為他們大明三代以來外戚中的清流,跟可能崔岳孤的勸導教育有關……可也沒想到能有關到連都是崔燮編的地步!祝枝山毫不見外地教他:“你便看著那些人物也該猜得出,這套畫書就是他依自家親友辦的案子攢出來的。不過他那書的底稿都是分給當世才子們寫的,寫的人又夾了自己對國家的抱負,所以越寫越遠、越寫故事越豐實……”將來你們寫時照樣夾上自己想寫的、想教百姓們聽的教誨,豈不也算申了咱們讀書人教化萬民之志?有前輩手把手教導,李夢陽三人很快也學會了往腳本里夾帶私貨的技巧。幸而最后要過崔燮審核一關,他看著不要緊的給通過,夾得太多的就刪了,最后加上自己寫的科普知識部分,教人印制成書。寫這畫本的目的是科普,技術部分的畫面就極吃重。無論是科普養(yǎng)豬技術的;還是試圖解釋大豆雜交的;亦或推廣管道輸水、滴灌節(jié)水技術的;宣傳王禎農(nóng)書中建長生屋法的……故事部分寫得再精彩,也都是兩三句、三四句湊一幅畫。只有科普部分是一句一圖,甚至一句幾幅圖,細到種坑挖到幾寸深、里面灑幾粒種也要畫得清清楚楚。編出來的連環(huán)畫先教幾位才子看過,眾人心中油然生出一種“我回去就能種地/喂豬/建灰泥房”的自信,握緊了書問崔燮:“果然有這么簡單,只要按著書上畫的做,就能做到這些事?”這都是他曾親眼看著人做過,記錄過無數(shù)數(shù)據(jù)的東西,怎么會行不通?他連養(yǎng)豬時灑多少石灰粉消毒,引水時怎么埋設帶滴灌孔的陶水管以減少水份滲漏、蒸發(fā),制灰泥磚時如何摻草莖、紙筋都畫得清清楚楚的,就是為了讓人看完畫本就能做出來。崔燮含笑點了點頭:“你們?nèi)舨恍?,自可動手試一試。別的還略麻煩些,法制灰泥卻是四季都能做的,咱們這就取磚屑、白善泥、桐油……來試試?”只崔家這宅子是皇上賜的,又叫謝瑛修得湛湛新,雪白的山墻,涂上灰泥倒可惜了。李夢陽租住的宅子里倒有一間舊屋,墻面有幾處剝落了,幾人便湊著買了書上寫的幾樣材料,自己搗紙筋、草莖,調(diào)和油灰,拿抹子試涂了一回。墻面干后,當真光滑平整,拿火把離近了炙它也不著,一般使力敲打兩下也不掉,儼然是一堵好墻了。果然有用!若叫那些木屋都糊一層這樣的灰泥,不知該怎么防火,怎么長久地供人居住呢!幾位才子親手搞了回實驗,對自己寫的科普連環(huán)畫愈發(fā)有自信,寫起稿子也更積極。就連王九思這個在翰林院修會典的,一天忙得要命,還要趁著上班的工夫編幾頁。不過崔主編看完一卷后,倒把心思從農(nóng)作物上挪開,改研究水泥了。實在是王禎的法制灰泥里面用到的東西跟水泥十分相似,勾起了他的念頭。農(nóng)村里至今還有用磨的陶、瓷、磚末摻和石灰做土法水泥的,倒推一下,這些燒陶瓷的生粘土和石灰……好像還有個什么,一起入爐鍛燒,不也應該就能燒出水泥來嗎?只是不知道要燒到什么溫度,又怕燒出來的水泥質(zhì)量不好,筑墻之后倒下來砸人……難怪古代的房子頂上都是空著的,要是天花板用久了泥灰酥掉,整塊板子砸下來,真能要人命啊。還是別急著上竹筋混凝土、水泥預制板之類高科技產(chǎn)品,這水泥燒出來也跟灰泥一樣,就涂墻吧。崔燮便找到謝瑛,問他家里有沒有會燒磚的莊戶,讓他們試制個土法水泥。王禎的“法制灰泥”跟水泥的原料看著還挺相似的,只是要要晾半年才能把灰泥做的磚晾成堅硬如石的磚頭;他的水泥就如法擱磚末和石灰,但不要桐油和糯米漿,叫匠人另尋那些干了之后易凝固的東西調(diào)和進去,想法做成速干的水泥。真能擱對了材料和比例,澆上水應該兩三天就干,光看硬化速度就知道做得成功不成功了。謝瑛想了想說:“這事用不著燒窯吧?也不必到鄉(xiāng)下,我叫他們騰個小院,就在家里試制就是了。咱們倆常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