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3
齊了,效率比錦衣衛(wèi)還高。要不是高公公知道他跟主審案子的鎮(zhèn)撫使謝瑛有私交,險些得以為他是迫不及待地要把這個爹送到外頭流放了。弘治天子倒愛他以忠君為要,這不因父子親情而阻礙朝廷辦案的舉動,命他站起來,許諾道:“此案尚未審結,還要等監(jiān)察御史從云南取證人口供回來,與鎮(zhèn)撫司的結果對照,才能最終定案。如今鎮(zhèn)撫司叫謝瑛管得井井有條,不是從前那等吃人的兇煞地,崔榷在里面也受不著什么苦。愛卿只管安心在翰林院做事,來日案子審結了,朕自會給你幾分顏面……”崔燮簡直想高呼不用看他的面子,但想了想監(jiān)察御史從京到云南取證,取了證再回來的路程……嗯,崔參議起碼還得在詔獄里待個小半年,光想想詔獄的環(huán)境,就覺得天子的處置相當合理。他臉上微露笑容,如云破月初,任誰都看出那笑意和感激的真摯。弘治天子看著他這一臉忠愛感激,覺得他們君臣也是難得的相投,吩咐高公公待會兒賜崔修撰幾道菜,說著又轉向崔燮說:“朕對崔卿素來寄予厚望,你只管在朝中報效,不可再生今日這樣的愚昧心思。”崔燮感激涕零地答應了,領了一道石花菜、一道燒銀芽、一道醬燒筍干,回翰林院接著干活去了。下班回到家,他便立刻寫信到鄉(xiāng)里,告訴祖母和兩個弟弟天子有降恩之意,鎮(zhèn)撫司里又有謝瑛關照,叫他們別為崔參議擔心。給家里人吃過定心丸,他自己卻忍不住日夜擔憂老父的身體,時不時地要請謝瑛來家里為他講崔父獄中的情況。有謝鎮(zhèn)撫往來照顧安撫,崔家的日子倒是平平安安地過了下去,反而是首輔劉吉很是坐立不安了一陣。崔燮他親爹被抓入獄,還這么證據確鑿,眼看著無法脫罪,這豈不要深深得罪他?這事雖不是他自己主動辦的,按察使的折子可是經內閣遞上去的,崔燮會不會妨到他?劉首輔內心煎熬了半年,還偷偷觀察著兩位閣中同僚、打聽著鎮(zhèn)撫使謝瑛與云南按察使的消息。結果半年多過后,不僅他們在朝中的人平安無事,沒有降職罷任的,去云南查案的御史荊茂也順順當當地帶了口供和被崔榷索過財物的土官、百姓的陳情疏來。鎮(zhèn)撫使謝瑛與崔燮那么好的交情,拿著兩邊證據一合,竟毫無替他父親脫罪的意思,就照著律例判了個雜犯死罪!給崔燮的生父判了這么重的罪,他竟還好好地做著鎮(zhèn)撫使,沒突然得什么風病,或是叫人查出犯罪去職!劉首輔也不知哪一條更讓人震驚些,等著天子裁斷時,心中忽然冒出一個念頭——莫非崔燮那氣運是只護自己,護不住別人的?或許就是這樣!要不然怎么他家祖先特特命他不許成親,說成了親就要占斷一家氣運呢?他的氣運或許就與他這父親相沖,越是打壓崔榷的官運,崔燮自己的福運只能更好呢?劉吉越想越心動,臉上浮起一絲淺笑:崔翰林,老夫這是助你仕途順遂,你可千萬要知恩感恩,保著老夫多當幾年首輔啊。第238章崔燮這個孝子做得十分到位。他在翰林院里又要修實錄、又要擬詔敕、又要吃……又要做經筵展書官,夙興夜寐地苦干之余,還為獄中的老父寫了數十篇詩詞文章,逮著個機會就要抒發(fā)一下愁緒。李老師看到他那堆不是很有詩味、感情也不是很濃烈的詩,已是十分滿足,私底下跟劉健劉學士夸耀他純孝:“想當初我以師長之尊命他寫幾首詩,他都想盡法子拖著耗著,應制詩都得我替他一改再改。如今竟因思父心切,情思勃發(fā),寫了這許多詩……”寫的詩是夠多,可是“情思勃發(fā)”是哪兒看出來的?這詩不都是勉強湊韻之作么?他以前寫的還能比這更差?詩名冠天下的李東陽竟夸耀起了這等水準的拙詩,劉健心里無論如何不敢茍同。想來想去也只能歸結于他做老師的,看徒弟詩文的標準放低了。他對這些詩文實在夸無可夸,便挑了個能夸下嘴的地方:“和衷確實純孝可嘉。虧得他早早把帳簿、贓物都送到鎮(zhèn)撫司,讓錦衣衛(wèi)早早結案,也省了那位老先生一趟趟提堂審問,平白受刑訊之苦?!?/br>崔榷在詔獄中,確實托這兒子的福,過得不錯。因他家早早交了贓銀,這半年來他不用提堂審訊、不用在追比贓銀時捱刑,只需在干干凈凈的詔獄牢房里待著,還有兒子求人送信送物進去,這牢坐得相當不錯了。不過如今監(jiān)察御史又帶了當地證物證詞回來,貪賄案證據確鑿,他坐牢的日子已滿,該判刑了。鎮(zhèn)撫使謝瑛審斷嚴明,不容私情,雖與崔燮交好多年,判案時還是冷峻地在卷宗上寫下了“雜犯死罪”四字。奏疏呈到天子手中,弘治天子想起對崔燮的承諾,御筆朱批,許他家贖銅免死,待所有贓物清繳后,再回去做官。然而圣旨到了中樞,便遭首輔劉吉封駁回來。劉大人又恢復了新朝以來遇誰懟誰,戰(zhàn)斗在進諫第一線的風格,上本勸皇帝不可因寵愛東宮故識而赦其父之罪。崔榷在云南sao擾百姓、土官,有亂邊境安寧之患,先因職務之使索財,又縱家人放印子錢取利,公私兩罪并犯,罪該不赦,豈宜簡簡單單退了贓款便叫他回朝為官?若他還做出這樣的事,挑起邊民之亂,豈不要亂百姓生計,壞天子圣明?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不能赦!弘治天子與乃父不同,是個好諍臣、善納諫的皇帝,不僅不嫌他忤逆上意,反而虛心接納了他的諫言。再傳旨時,旨意上便將先前的贖罪補原職改了一下,改成徒四年,許他運炭納米贖刑,贖刑后回家為民。劉閣老連這條旨意也想封駁。可當初崔燮上本謝罪時,是他力保崔燮不受牽連,如今他倒自己為難起了崔榷,這是又想給皇上表現忠君愛國了?兩位學士叫首輔作妖作得有些不耐煩,勸他:“圣上旨意如此,首輔何必執(zhí)意封駁?何況官員有罪依舊例可贖刑,叫他每年納米十石或雜糧十五石至邊關,連納五年也抵得過四十八貫贖罪銅了。”劉首輔擺足了公正嚴明、不恤私情的架子,為難地嘆了一聲:“圣意如此,本官也只好奉旨了?!?/br>內閣很快將旨意擬好,天子看看量刑不算太重,便命鎮(zhèn)撫司將犯人提出來,著其往遷安老家為民。自然,每年還要納十石米至邊陲贖罪。因著天子要關照崔燮,兩位學士相勸,劉首輔也抬了抬手,便不叫他去云南、福建這樣的遠地,只運至一千五百余里外的榆林縣便是了。旨意下到鎮(zhèn)撫司,謝鎮(zhèn)撫立刻叫獄卒把人領出來,對著坐了半年黑牢,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