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9
書迷正在閱讀:那年冬天她來過、[刀劍亂舞]一只刀匠的快樂生活、男主與男配是真愛、反派都是主角的外掛(穿越)上、[綜漫]鈴科百合子的災(zāi)難、春藥乃江湖行走必備良藥、都市異聞錄之靈魂契約 上、大約我愛你、耽行天下之男色撩人、重生替身
謝則安想低調(diào),別人卻不讓他低調(diào)。富延年還在那里陶醉呢,正主跟過來了。顧騁身上也淋了點(diǎn)雨,卻渾不在乎地拍了拍肩膀上的雨滴,越過錦袍男人一行人走向謝則安:“聽說三郎你小子在這里,特意過來瞧瞧,你們可真是用功啊?!?/br>顧騁在士林中的聲望雖不及姚鼎言、徐君誠那幾人,卻也是許多人眼中的“重量級前輩”!他三年前金榜題名,取了探花,這兩年又早早入了館閣,直接在御前做事,這樣的人物要是能好好結(jié)交,好處多不勝數(shù)!要是他能在御前美言幾句的話……許多人心里都活躍起來,同時對謝則安也看得更高。瞧瞧,自己想盡辦法要見都見不著的人,聽說謝則安在這就主動找過來了!富延年倒是純粹的“追星族”,他羨慕地說:“原來三郎認(rèn)識顧學(xué)士??!”謝則安說:“顧學(xué)士給了我許多指點(diǎn)?!敝x則安望向顧騁,“等秋闈考完了,我一定上門向顧學(xué)士和顧府尹道謝?!?/br>顧騁說:“沒什么謝不謝的,你們是在討論經(jīng)義吧?別管我,繼續(xù)繼續(xù),要是有什么疑問我也可以幫你們答一答。”富延年說:“那可真是麻煩顧學(xué)士了!”顧騁說:“這雨一時半會兒停不了,我在一邊干站著也無聊?!?/br>有顧騁加入,氣氛更為活躍,連雨停了都沒人察覺。錦袍男人意味深長地掃了被圍在中央的“謝三郎”一眼,上馬離開留客廊。謝則安在錦袍男人打馬離開的時候抬頭望了一眼,只瞧見了一個那器宇不凡的背影。等士子這邊一散,戴石為他牽來了馬,也帶來了打探到的情報(bào):“那是端王,一個月前陛下讓他回京一趟,他走走停停,今兒才到京城?!?/br>端王封地在西邊,燕沖在信上偶爾會提及端王其人。這人和恭王不一樣,當(dāng)年的大亂來前他年紀(jì)極小,根本沒有軍功在身,在封底上他不施恩也不對官府的事干涉,是個安分老實(shí)到不得了的王爺。可惜的是謝則安從晏寧公主和趙崇昭口里聽說過這位王爺幾次,很清楚這人絕不是心無城府的無能之輩。正相反,此人才華卓絕,交游廣闊,連不少隱士奇人都對他另眼相待。更要緊的是趙崇昭和晏寧公主都極為惦念他,從晏寧公主那只言片語的回憶來推斷,晏寧公主的許多想法竟是端王教與她的。想想也是,身在宮中的病弱公主從哪兒學(xué)來那么多東西?一般人只會想著讓她快快樂樂過日子,絕不會想到去教她什么是江山社稷,什么是謀略計(jì)策。怎么看這位王爺都不尋常。謝則安頷首說:“繼續(xù)讓人盯著?!闭f完他也翻身上馬,踏著滿路泥濘回京。第110章關(guān)心端王回京的不僅僅是謝則安一個。姚鼎言同樣注意到端王的回歸。端王的境遇實(shí)在太奇妙,姚鼎言不得不對這位王爺另眼相看。端王和恭王一邊禮遇下屬一邊牢抓兵權(quán)不一樣,他為人處事太過純粹,比隱士更像隱士,因而姚鼎言不像厭惡一般藩王那樣厭惡端王。在姚鼎言看來,假如所有皇室都能像端王這么安分,那他根本不用出面當(dāng)惡人了。姚鼎言叫姚清澤去拜訪端王。姚清澤領(lǐng)命行事,抵達(dá)端王在京城的府邸時卻被告知端王出去了。門人說:“王妃愛收集墨蟬,殿下去給王妃買去了。小世子也快到識字的年紀(jì),殿下會順便去拜訪幾個人,給小世子請個厲害的夫子?!碧崞鸲送?,門人臉上滿是崇敬。姚清澤有些失望,但還是有禮地遞上拜帖:“那勞煩先把我的帖子收下,我改日再來拜訪?!?/br>姚清澤回到家中,見姚鼎言面色不太好,不由問:“阿爹,怎么了?”姚鼎言說:“秦老太師還真是了得,居然勸得陛下臨時改了主意,今年科舉維持原來的考法?!彼麌@息不已,“徐君誠竟也認(rèn)同秦老太師的看法,這次科舉怕是選不出我們想要的人才了,還得再等三年……”姚清澤說:“這老東西著實(shí)可恨!”要是在平時,姚鼎言肯定會斥責(zé)姚清澤。可一想到自己特意在孝期趕回來,卻只差這臨門一腳做不成,姚鼎言心里也頗有些怨氣。他恨聲說:“老而不死是為賊!”姚清澤冷笑說:“阿爹你正當(dāng)壯年,三年對我們而言不算什么,對秦黨來說卻沒有多少個三年了?!?/br>姚鼎言頷首。父子倆齊齊計(jì)議許久,準(zhǔn)備在縣學(xué)、州學(xué)、太學(xué)大刀闊斧地整改一番。秦黨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不拿出點(diǎn)真本領(lǐng)來他們永遠(yuǎn)能找到借口阻擋新法推行。與此同時,遠(yuǎn)在邊境的恭王也接到了趙英手書的旨意。恭王拿著茶去找譚無求。譚無求從謝則安那里學(xué)了畫地圖的新法子,筆下的地圖變得詳盡了許多。北疆的草原和荒漠廣闊無垠,譚無求一直在思索該如何把這一塊地方逐漸消化掉,越是繁華的地方人越多,良田越難求,而愿意到北疆這邊定居的人少之又少——誰愿意來到這么個貧瘠之余又戰(zhàn)亂頻起的地方?譚無求的想法是“同化”。設(shè)法讓異族定居于邊境,用華夏文化和禮儀同化他們,教他們開拓土地、種植糧食、養(yǎng)殖家畜,賣給他們布匹和其他商品,到時狄國來襲,他們自然會抄起武器保衛(wèi)家園。這種想法風(fēng)險極大,畢竟古往今來都有不少養(yǎng)虎為患的例子擺在那兒,但大慶總不能永遠(yuǎn)守在這小小的一隅。想要擁有更廣闊的領(lǐng)土,必須有更多的丁口。丁口不可能憑空冒出來——就算有也不能占了一個地方就移居一批人過去。讓他們打從心底徹底認(rèn)華夏為宗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至于那些不認(rèn)可的,打得他認(rèn)可便是了。譚無求正琢磨著怎么培養(yǎng)一批能言又敢言的使者,卻見恭王撩起門簾走了進(jìn)來。譚無求說:“殿下來了?!?/br>恭王點(diǎn)頭,見外面艷陽高照,他繞到譚無求身后將譚無求推到屋外。刺目的陽光讓譚無求微微瞇起眼。恭王說:“皇兄讓我回京一趟。”譚無求說:“那殿下您快去快回,這邊有我守著就成了。”恭王說:“這個季節(jié)水草還算茂盛,狄人一般不會南下,我倒是不擔(dān)心?!彼孀T無求理好一綹掛在輪椅旁的頭發(fā),“不過你不回去嗎?”譚無求說:“我走一趟得花不少時間?!彼卮鸬?,“從北上的那天起我就沒想過要回去?!?/br>恭王說:“皇兄可能快不行了?!?/br>譚無求靜默無言。恭王盯著譚無求的表情。譚無求的目光平靜無瀾:“生死有命,福禍在天?!?/br>恭王靜靜地看著他,仿佛想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