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8
東宮近臣,日后都是太子要重要的。如今竟然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陛下如何能不憂心。陛下靜靜地坐了半響,吩咐道:“何德,扶朕回去?!?/br>我快步迎上,扶住陛下的后背跟手腕,仿佛又回到當(dāng)年剛剛見面時的情景。當(dāng)時陛下還是個倔強冷漠的少年,滿身是傷猶不自知,好心要扶他,他還怒斥:“你個閹豎!誰允許你碰我的!”跟隨陛下這么多年,終于得到陛下全心的信任,不再被推開。然而陛下已經(jīng)老了,我也已經(jīng)老了。不同的是,陛下還有有許多想要做的事,我卻很隨意,哪日陛下去了,殉葬便是。畢竟做到這個位置的人,見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見不得人的事,也做得太多了,誰還容得下?沒料到筆下臨去前竟沒有下詔要我殉葬,陛下年輕時雄才大略,頗有太祖之風(fēng)。只是老來漸漸有些不信人,僅留我在身邊照料。他留我在世上,將暗衛(wèi)交給我,說還有事要交代我去做。隨后太子登基,施時杰則去了邊關(guān),武將的升遷不比文官,還是得靠沙場上打拼回來才行。言老丞相請辭,說要“讓位與后人”。太子也真不客氣,居然當(dāng)真讓言老丞相任了個閑職,將周順之提上相位。這下子朝中熱鬧了起來,竟分成了新派和老派。歷來黨爭都是大忌,只是目前剛冒出來的苗頭,還是可喜的。畢竟兩派為首的人,皆是一心為國。老派的蔡御史還與舉薦周順之的言老丞相相交甚歡,由此可見,這不過是一場君子之爭。陛下臨終時的殷殷囑托,實在是過慮了。當(dāng)年太祖文不如沈相,武不如武侯,還不是一力成就了臨朝的鼎盛。只要君明臣良,又何必拘泥于孰強孰弱?我看朝中倒是一片欣欣向榮,那新繼武侯之位的張定還上書:天下已平,當(dāng)馬歸華山,兵收武庫。竟全數(shù)交出兵權(quán)。陛下當(dāng)年還未繼承大統(tǒng),宦官弄權(quán),全仗武侯府發(fā)兵勤王,才免了陛下遇害之險。再往前一些,便是開國時,為臨朝開疆辟土的不世功勛。武侯府的功勞,卻是賞無可賞了。陛下生前對武侯府也并不放心,暗有囑咐。如今張定如此知趣,卻是免了我許多麻煩。太子倒也知道待薄了有功之臣會讓天下人寒心,便賜武侯府人朱姓,從此武侯便等同于皇家人。如此一來,皆大歡喜。這武侯府的兵權(quán)交到誰手上,也是一大難題。太子理政的時日也不短了,制衡之道多少也長進了些,不再一味地重用周順之與施時杰。這些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的心思轉(zhuǎn)了一通,朝中也算是太平無事。我也不再掛心,在內(nèi)侍中挑了個伶俐的小子做義子,取名何進。這孩子原先是高和帶著的,現(xiàn)在高和要一心侍候太子,自然不得閑。我如今無事可做,提攜一下后輩也無妨。何況這孩子心眼實,知恩圖報,將來指不定還得要靠他收埋尸骨,還是多提點兩句的好。我原想周順之好好地做丞相就不需我動手了,也樂得清閑??上е茼樦K究不是安分的人,暗衛(wèi)查出了周順之在與太子密謀改制,后邊那些不說,光是削藩一項,便足以鬧得天下動蕩。我數(shù)次求見太子,要他慎而為之,不料周順之得知后怒斥我這閹豎誤國,還搬出宦官不得參政的律例要太子嚴(yán)辦我。好在太子看在陛下的情分上,不曾對我怎么樣。我只有告訴何進,要他跟皇太孫身邊的人說說,看能不能讓皇太孫勸勸太子。我記得皇太孫身邊有周順之的學(xué)生、施時杰的幼子,想來也能讓周順之那邊緩一緩。沒料到周順之反而認(rèn)為削藩之事已泄露,竟提前向尚在封地的諸位藩王發(fā)難。我無法可想,索性袖手不管,冷眼看周順之能做到什么地步。那些王爺原本就和太子嫌隙極深,又在封地經(jīng)營已久,太子想一下子將他們連根拔起,實在太心急了。其他法令還好,這削藩令可是關(guān)乎他們的權(quán)勢和財富,誰愿放手?誰能甘心?果然,削藩令一出,不多時就鬧得沸沸揚揚。早已對太子不滿的幾位王爺合謀起兵,一時間狼煙四起。若不是施時杰擋住了大軍,這來勢洶洶的‘勤王’之師恐怕早就直抵帝畿,來個‘清君側(cè)’,順便把君也清了,換上自己人。太子心神不寧的日子漸漸多了起來,跟周順之也日漸疏遠(yuǎn),推行法令也不再那么強勢。我見時機到了,便求見太子。陛下跟我說過,太子最大的不足就是太過軟弱,最大的優(yōu)點卻是能容人,敢用人。如果能逼太子殺了周順之,讓他的心腸狠下來,他就也放心地去了了。這件事陛下沒來得及做,幸好還有我。我手中還有陛下留下的遺詔。里面的話,我不怎么懂,只知朱筆勾下的一個‘殺’字,赫然在目。“殺周順之?!?/br>周順之與太子說的那些事,曾經(jīng)也跟陛下提過,后來被陛下擺到東宮,當(dāng)個不咸不淡的侍讀。陛下說,有些事情他沒那個魄力去做,太子也不一定有,周順之,注定不能留。我疑惑陛下為什么不立刻除掉他。陛下卻搖搖頭說,他還想再看一看。到如今,我知道陛下恐怕要失望了。畢竟,太子,也并沒有那份魄力。他說:“唯今之計,也只有如此了……”無論七王打的清君側(cè)旗號到底是借口還是當(dāng)真如此,若不殺周順之不安撫人心,將有越來越多的人聽七王號召,加入到勤王之師當(dāng)中。我拿著圣旨去丞相府拿人,丞相穿著朝服,正準(zhǔn)備去求見陛下。見了我,他閉上眼,沒有反抗。午門外,周順之身穿朝服向皇城叩首,好似平日他領(lǐng)著百官步入朝堂,恭恭敬敬地叩首,更像是當(dāng)年他跟施時杰兩個人在東宮彈劍撫琴,唱“學(xué)會文武藝,售與帝王家”。施家少年匆匆趕來,見到此情此景,已然明了。他跪在周順之的尸首旁,以頭觸地:“忠臣就戮,良將盡誅,天亡我朝?!闭f完便束手就擒,沒了任何反抗,根本不必動用我準(zhǔn)備的三百暗衛(wèi)。幽居云水嶺的十七王爺看到時看到滿地的血,竟縱聲大笑起來。他指著我大笑道:“何德啊何德,我終于知道你到底何德何能,竟讓我父王留你至今!你果然忠心,果然忠心!你沒看到丞相跟將軍為臨朝耗盡心血嗎?你沒看到——子喬已經(jīng)棄了掌兵的權(quán)利——自己一步一步跟著丞相走過來嗎?你沒看到——你什么都沒看到!你就像是父王跟前的狗,他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十七王爺慘笑之后,竟抱起施家小子的尸首,低聲說了句什么,我聽不清,后來暗衛(wèi)回報說那大概是:“子喬,如果要握住天下最大的權(quán)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