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0
危,去世,研究所給李想放了兩個月的長假,假期結束,他也就需要回去上班了。作為研究所新生代的代表,李想有一個小組的人員配合他的工作,他頂著一頭長發(fā)去上班的時候,新來的助手驚嘆道:“這就是最新研制的生發(fā)劑的作用么?好厲害!啊,李工真是太敬業(yè)了,居然拿自己的頭發(fā)做實驗?!?/br> 李想嘴角抽了抽,他就是知道自己最近在研究這個玩意兒,所以才敢披著一頭長發(fā)回去上班的,這個被他改變的未來,整個世界的科技都比另一個時空的要先進了一大截,更別說中國的科技水平格外的先進,無毒無害迅速生發(fā)劑神馬的真不算啥超出時代的高科技,要不然他可真沒勇氣留著一頭長發(fā)去上班。 李想不愿意剪發(fā),他總有種感覺,剪了頭發(fā),也就剪去了與那個時空最后的羈絆。他是心存僥幸的,說不定,哪一天,他一覺醒來,是不是又會回到那個自己生活了二十年的世界,要是一剪子把頭發(fā)剪了,想再長出來,可就難了。 其實李想也明白,他回去的可能微乎其微,他在那里的二十年,頭發(fā)一共就長了四十公分左右,相當于正常人兩年長出來的長度,而胡子也一樣,十天半個月不剃胡子也只能勉強看到一點青胡茬,更不要說,他的容貌在二十年里幾乎完全沒有變化。他不屬于那個時間,所以那個世界的時間規(guī)律對他的作用很弱。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啊,那多好,可以活很久很久??!可對于李想來說,那絕對不是好事,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老去,總有一天,他會變成孤家寡人,那樣的日子,便是青春永駐,又有什么意思?李想有一種感覺,如果那時候,他的頭發(fā)像別人一樣正常的生長,他的容顏像身邊的人那樣自然的老去,或許,他就可以永遠的留在那里了。 過去的十年里,李想最執(zhí)著的一件事就是尋找三娘與十一娘的消息。等他逐漸調整了自己的狀態(tài)開始適應這里的生活,尋找這兩個人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 理智告訴他,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時隔千年,他怎么可能找到這兩個人的痕跡?可是李想就是不甘心,他沒找到三娘的尸首,沒有弄清楚十一娘的下落,他怎么可以放棄。這些日子,李想買了不少南北宋交替的時期的書籍,當時的文獻也好,后人總結的也好,宋史,英烈傳這類比較可信度相對較高的書籍肯定是要買的,民俗書籍要買,甚至連趙安的他都買了全集。當然,最方便的是網(wǎng)絡,這個世界沒有什么百度搜索,不過搜神譜這個名字無比sao包的搜索引擎的強大功能顯然并不比這個名字遜色。這會兒,李想愣愣的看著“開封一日游之三娘廟”這個頁面,手都在發(fā)顫。 三娘廟是開封的著名景點,有傳聞說這座廟宇是開封百姓為了紀念殺死兩個賣國皇帝的李三娘而修建的,但據(jù)記載,這座廟宇的修建時間在建業(yè)八年,雖然當時國都還沒有遷回開封,但開封已經(jīng)收復多年,照理說,在大宋的統(tǒng)治下,為一個弒君的女人建廟這一點并不現(xiàn)實,可是偏偏這本書里清楚的記載了這座廟宇是為了紀念李三娘而修建的的,作者是南宋初期的著名散文家,沒有道理也不會有膽量杜撰這種事兒,可惜書中只有寥寥幾筆,介紹的也不算清楚。 李想皺著眉看了半天,站起身走到窗戶前向外看去,小花園里,那個叫做小樂的年輕女孩子正在給院子里的花澆水。他的生活看起來是這么平靜而美好,可他卻根本沒法靜下心來。 不把這件事情弄清楚,他寢食難安。 研究所的的工作是有計劃性的,大部分科研人員是按照研究所的規(guī)劃領取自己的工作任務的??墒沁@會兒,李想?yún)s想干點別的東西,他打了報告說想要復原幾種古法造紙術,頂頭上司很糾結,我們這里是化學研究所,主業(yè)是化工材料的研究好吧?你今天生發(fā)劑明天造紙術,到底要鬧哪樣啊口胡!好吧造紙也是化學科目沒錯那你放手去干吧!反正這玩意花不了多少錢。 其實,每每看到研究所里天馬行空的預算報告,總讓李想想起另一份記憶里那個會給研究餅干以什么角度泡到牛奶里浸透的最快這類莫名其妙的課題批款的大洋彼岸的那個最強的國家。而李想現(xiàn)在的研究所,就很有這個味道,不管什么奇怪的研究申請,只要有充分的理由,有切實可行的計劃,就都有可能被批下來。 于是李想只用了三個月,便完整的復原了古法玻璃紙的制造工藝。把做了二十年的工作拿過來“復原”,實在是個投機取巧的行為,李想當然不是個喜歡投機的人,他這么做,只是因為他需要時間。果然,因為他的新成果研究的實在超速,領導們很痛快的給了他一個月的假期。他的工作性質就是這樣,做起實驗來廢寢忘食,誰也不會因為他非要睡在實驗室而給他加班費,但是相對的,他的工作提前完成了,空下來的時間他要休息也絕對沒人會管。 買了一張去開封的機票,李想隨便收拾了一下隨身的東西,便直奔機場。 不年不節(jié)的,機票實在是便宜,打過折后,也就相當于李想前一天中午請小組的助手們叫的那頓飯的價格,這個國家,衣食住行的成本,很低。 開封的古皇城很有意思,所有的工作人員都穿著全套宋裝來配合街景,這個時空里是沒有“漢服”的概念的,因為幾千年來一直都是漢族統(tǒng)治,傳統(tǒng)服裝根本不用強調“漢”這個字,古代服飾一般是以朝代劃分的?!八窝b”“唐裝”“漢裝”之類的……當然,民族服飾是另一回事兒,比如李想另一份記憶里的改良旗袍,現(xiàn)在也有,但是不叫旗袍,叫“滿裙”,作為滿族代表服飾經(jīng)常在元旦晚會上出現(xiàn)。西安皇城的工作人員據(jù)說穿的都是唐裝,而作為九朝古都,開封人還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宋朝的服飾作為他們的形象。 李想的箱子里本來就裝著兩套宋裝,習慣了寬松的打扮,這個年入百萬有錢沒地方花的單身漢在高級宋裝定制店訂了好幾身常服穿。料子挺不錯的,畢竟紡織業(yè)經(jīng)過了一千年的發(fā)展,只是上頭沒有繡花:機器的繡花李想看不上,手工的繡花貴到讓他這個黃金王老五也覺得rou疼的地步,只得放棄了。這會兒李想穿著鶴氅,頭上隨意的帶了個軟腳幞頭,慢悠悠的走在開封古城的街道上。曾經(jīng)的他,總是要靠小桃來梳頭,可是后來頭發(fā)越來越長,他反倒學會了梳頭。 這會兒,開封的古街上,工作人員全都穿著全套漢服來配合街景,不少游客也入鄉(xiāng)隨俗,大袖飄飄的走在開封的街道上。雖然李想的打扮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