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
讓這家人過上好日子。當讓簡平走什么溫情路線,恐怕短時間內(nèi)是不可能的。所以現(xiàn)在這種略顯公事公辦的相處模式,對簡平來說就挺好的了。從一頓飯大概就可以看得出來,簡家人如果要靠自己發(fā)家致富,恐怕真的只能等天降金元寶了吧。簡平做了兩份兒菜,一份兒筍片炒rou,一份兒麻辣筍條,甚至還有后來的南瓜綠豆湯。這些東西簡家人以前都沒吃過,甚至都沒見過。而且吃完之后,也紛紛表示很好吃。可就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因為簡平說那兩種菜的材料是后山的苦筍,南瓜綠豆湯的材料家家都有,簡家人就覺得放心了。而他們放心的,也不過是這么好吃的東西沒花什么錢而已。總而言之就是,一點商業(yè)眼光都沒有!如果放在有眼光的人眼前,恐怕都已經(jīng)開始在思考要怎么用這些東西賺錢的事情了。結(jié)果簡家人倒好,吃完之后嘴巴一抹,摸摸肚子感覺生活美好,然后就沒了。所以簡平算是對這家人自己發(fā)家致富的事情,徹底死心了。凡事兒還是靠自己吧。第9章簡平當初上夜校的時候,學的是金融管理和國際貿(mào)易。畢竟這兩種在當時很吃香,找工作比較容易。可這兩種到了古代,卻是什么作用也別想有了。而且簡平也一點都不想在古代成為商賈。先不要說士農(nóng)工商,商人的社會地位最為低下。就說歷史上最出名的那個首富沈萬三最后是怎么死的,簡平也就沒了想在古代當商賈的信心了。成功的商賈是別人的提款機,失敗的商賈社會地位低。身為一個自認為自私自利恨不得將別人口袋里的錢全部裝進自己口袋里的人,簡平又怎么可能喜歡將自己口袋里的東西給別人?那簡直比讓簡平割自己的rou還讓簡平難受。可以少賺點,甚至不賺,但是絕對不能只給別人賺。這也算是簡平做人的一個宗旨了。幸好當初因為在一個挖掘出來的古墓里得到的金手指,所以那陣子簡平也是沉迷了一陣子古代文學。而簡平沉迷的方式,就是抄書。當年在孤兒院的時候,為了能省下來一些書本費,院里很多課本都是要抄的。而當年那個院長可是一個老學究,在業(yè)余時間也還是喜歡教孩子寫毛筆字的。簡平十五歲之前寫毛筆字是為了完成任務,可十八歲之后寫毛筆字卻是為了生存。在剛得到金手指還沒來得及發(fā)財?shù)哪嵌螘r間,簡平就靠著自己的一手毛筆字給古文館抄書換錢。誰能想到,當初用來賺錢的手段,會在現(xiàn)在給自己帶來希望呢。誰又能想到,當初花費了那么多錢和精力去學習的東西,到了現(xiàn)在反而變成了最無用的東西。突然想起一句話——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在二十一世紀茍且了二十五年的簡平,真的到了遠方,開始重視起‘詩’了。不過這些現(xiàn)在也就是想皮一下的時候想想的事情了,簡平現(xiàn)在的主要目標,還是先填飽肚子比較好。做好的麻辣筍條在泡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一大早簡平就將那些東西撈出來裝進前一天做好的竹筒里面。后山什么都不多,就是竹子多??骋桓褡?,然后截成半米長的一節(jié)一節(jié)的,當然,要小心繞過關節(jié)點。然后將一端打通,簡平弄了五個,就將那些筍條全部裝好了。裝好之后再用一個背籠背起來,就是簡平的全部行李了。身上揣著五百文錢,以防到了鎮(zhèn)上想要買東西的時候用。簡平第二天起的很早,在簡家人下地之前就出了門。出門的時候天還有點蒙蒙黑,看時間最多早上五點多一點而已。竹筒都有塞子塞著,所以并不害怕東西會掉出來。在不是趕集的日子里,簡家村村長家的牛車也是不去鎮(zhèn)上的,所以想要花錢坐車也有點不現(xiàn)實。如果不是農(nóng)忙的時候,村長的大兒子還會趕著牛車來回鎮(zhèn)上。簡平出村子的時候,村里還沒有多少人走動,所以在出了村子之后,簡平直接開始一路小跑。走路一個小時的路程,小跑起來怎么說都能減少一半的時間。再者說,也不過是半個小時的晨跑罷了。所以等簡平到了鎮(zhèn)上的時候,時間也不過才過了半個小時而已。簡平過來的這個鎮(zhèn)子以前其實也是一個村子叫做桃花村,可是后來里長出在了這個村子,所以村莊慢慢就發(fā)展成了鎮(zhèn)子。畢竟一個村一個村長,但是是個村才一個里長。而很多事情,村長解決不了的情況之下,是要找里長的。所以這樣一來,慢慢的桃花村的人氣就變得高了許多。人氣好了之后,大家也都喜歡來這邊趕集。這樣慢慢的,經(jīng)濟可不就發(fā)展起來了嘛。只有進城才需要交錢,所以簡平來鎮(zhèn)上,是一點壓力都沒有。簡平來的很早,可還有不少比簡平更早的人。正街,也就是所謂的商業(yè)街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熱鬧起來了。開門的店鋪,還有零星的幾個擺攤的人。買賣的叫喊聲,還有到處的說話聲,顯得無比的熱鬧。簡平?jīng)]有急著賺錢,先是繞著鎮(zhèn)子走了一圈,熟悉了一下情況。桃花鎮(zhèn)怎么說也是一個有著五百戶人口的大鎮(zhèn),可就算如此,鎮(zhèn)上居然只有一家很小的書店。不過聊勝于無。簡平進去看了一下書店里的書籍,基本上都是四書五經(jīng),偶爾還有基本游記,然后就沒了。“請問,這邊需要抄書嗎?”簡平進了書店,店鋪里只有一個看起來四十來歲的人。一身書生服,還帶著一個書生帽。捏著一把像是老版公孫策一樣的胡須,正在翻看一本書籍。簡平走到那個看似是老版的人正前方一米的地方就停了下來,平靜的看著對方。吳庸抬頭看向簡平,先是看了一眼簡平身后背著的背筐,然后看了一眼簡平身上的粗布衣服。今天出來之前,簡平專門找了自己過年時才穿的那套衣服,所以身上難得的沒有補丁。吳庸又看了一眼簡平的雙手,光是看那粗大的關節(jié)就知道這是一個農(nóng)家漢子的手。“有,可是需要先看一下你的字體?!眳怯箍焖儆^察完,然后溫和的笑了笑。就算面對一個農(nóng)家漢子,也沒有一點高高在上的模樣。雖說這年代人人都信奉‘惟有讀書高’,但他吳庸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家小書店的老板而已。至今,連個童生的身份都沒有。更何況,吳庸深信他的眼光。這漢子雖說看似是地里刨食的,可現(xiàn)在能這么自信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