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6
駱瑯寧這幽怨口吻,還得等陶清風待會換過來演。劇本中,虞山海刺殺濟昌王爺被打落山崖。駱瑯寧秘密搜尋過蹤跡,在父親和兄長之間掙扎,不希望他們兩人任何受傷。曾試圖給胞兄捎去一點援助,卻被虞山?;匦耪f:你是北人,我是南人。南北各異,非我族類,不必再提。其實那時虞山海已經(jīng)開始被南國武林追殺,不愿牽連別人,才裝作斷絕兄弟關(guān)系的冷血說辭。但是駱瑯寧信以為真,心痛如絞。卻又在聽到虞山海被追殺的消息時,忍不住去尋他。劇本中輾轉(zhuǎn)相見,被兄長從危難中救出時,駱瑯寧第一句臺詞還是委屈口吻。那句“大英雄,大俠客”的譏諷意味非常濃重。畢竟駱瑯寧從小好歹是錦衣玉食的小王爺,哪怕不跟父帥親近,但其他人對他不是畢恭畢敬,或者換著花樣討他開心。駱瑯寧武藝高強,又心高氣傲,何曾有過像對虞山海那般“熱臉貼冷屁股”式的待遇,而且那還是他的親哥哥,終于還是忍不住別扭了一下。陶清風不像別的演員需要被代入戲,他自己分飾兩角就可以很輕松調(diào)動情緒,或許這是跟他對這兩人的心理。變化揣摩得非常通透有關(guān)。他理解【虞山海嘴拙、悶葫蘆、很多事都憋在自己心里,這也間接是未來他被追殺卻一直無法很好地解開誤會的原因之一】這種前提,所以飾演時,在駱瑯寧說出“其心必——”的那個“心”時,陶清風能演出【虞山海焦急地低頭看著弟弟,目光里是擔憂,脫口而出】的那種直白:“心?現(xiàn)在你知道了我的心了吧。”這幾句臺詞被編劇小姑娘寫得特別曖昧和骨科,然而陶清風是真的讀不出小姑娘暗搓搓掩藏的CP黨柔腸輾轉(zhuǎn)。他仍然很認真地,把這些臺詞一個字一個字,非常準確清晰,富含感情地演繹出來。拍完了這一幕,大家一起看鏡頭商量時,來片場觀摩的小編劇捂著臉,對陶清風虛弱道:“這橫抱太蘇了……天哪我都不敢這么寫……我不行了……我要旋轉(zhuǎn)爆炸升天了……”陶清風疑惑地問她:“什么叫蘇?”編劇小姑娘語無倫次:“蘇就是帥到到渣讓人想打又喜歡……蘇就是溫柔強大到讓人想昏倒……”陶清風無奈地想:字詞都聽得懂,連在一起又聽不明白了。算了,他繼續(xù)換過去拍下一條,由翟艷裹在小綠人里演虞山海騎馬,陶清風演被抱上馬的駱瑯寧。在編劇小姑娘的強烈要求下——雖然陶清風也不知道她執(zhí)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保留了姿勢錯誤的那個“橫抱”。駱瑯寧的戲服全都是白色的,各種白長綢衫、光是不同的暗紋就有三種,還有白披風、白毛裘、白短打服。畢竟東君在原作里就是孤傲翩翩的華貴白衣公子,每次出場都有一臺鼓風機在旁邊吹他的頭發(fā)和衣服。所以當?shù)云G拉過來,陶清風借力被牽上去橫抱在馬前方,就像飛起來一只大翅膀的白蝴蝶,廣袖一撲一蓋就是擁云簇雪。畫面效果實在是美不勝收。拍完后,陶清風還要負責研究鏡頭。這一條的鏡頭特別多,遠中近還有特寫,又分成各個方向的機位。從負責任的角度來說,其實全部打包丟給剪輯組就可以。但陶清風生怕鏡頭太多,也擔心別人對角色的鏡頭處理無法領(lǐng)會他的理解。所以他都是先自己篩選一遍。把篩選后的片段和全部素材都發(fā)給剪輯組,至于參詳后是不是還要用原始材料,由剪輯師的專業(yè)知識決定。他們剪的時候陶清風也會邊看邊講解思路,當真是戰(zhàn)斗在基層工作第一線了。等陶清風回到賓館房間已經(jīng)八點過了,蘇尋給陶清風送了外賣上來。陶清風一邊吃,一邊聽蘇尋匯報一下近期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蘇尋說到雖然陶清風的敬業(yè)通稿雖然幫他增加了一些粉絲上浮率,可前段時間的黑料渣滓也被人別有用心地又翻出來興風作浪了。每個上升期的小生都要過這一關(guān),人越紅是非越多。麗莎的建議是,不要走純粹的黑紅路線,網(wǎng)絡(luò)輿論這一塊的陣地還是要利用起來,反黑反造謠。言下之意是希望陶清風做些反應(yīng),給自己鞏固一下當初改名字時書卷氣的人設(shè),免得微博只像個廣告博似的轉(zhuǎn)消息,人設(shè)就會模糊。陶清風就問:“那要發(fā)什么呢?”蘇尋說:“小陶哥你有沒有那種,比如片場小日記?對角色的心得?或者什么文藝小清新的雞湯?”陶清風默默思考了一下“雞湯”是什么意思,遲疑問:“片場和角色理解……不是有保密協(xié)議,不能劇透太多嗎?”蘇尋說:“可以說已經(jīng)公布后的梗概,不涉及改編的具體情節(jié)就好?!?/br>陶清風從抽屜里取出一個厚厚筆記本,說:“這上面都是我的心得,不過好像有點多,微博是不是只能發(fā)140字?”蘇尋表情又裂了,他趕緊說:“可以發(fā)長微博的,但也不要發(fā)幾萬字那種。小陶哥你看看精簡到三千字左右。主要表達你對角色的理解。也可以串點比較好玩的小故事,比如你怎么讀原著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片段……”陶清風點頭道:“明白了,所以這是一篇‘散記’?你等我兩炷香……咳,半小時。待會麻煩你打在電腦上發(fā)出去?!?/br>陶清風就重新取出一個空白本子,攤開厚筆記本,開始書寫。他寫硬筆書法并不像毛筆那樣熟練,但還是寫得工整,而且有文字間架結(jié)構(gòu)的功底,也非常漂亮。不過陶清風寫的是繁體字,而且是從右向左,豎排的書寫順序。陶清風寫完后交給蘇尋,蘇尋已經(jīng)見過陶清風寫小論文時豎排繁體字的奇異習慣,一邊用小筆電錄入,一邊問陶清風他不認識的繁體字,暗地腹誹:肯定是小陶哥跟嚴教授學的。歷史學教授真是老學究。蘇尋邊錄入他邊讀內(nèi)容,不由得汗顏道:“小陶哥……你寫的這個……是不是太深了點。我有些都讀不懂?!?/br>陶清風道:“是嗎?我以為我已經(jīng)簡化通俗了很多,我再改得口語化些吧。”陶清風又修改了一遍表達,蘇尋勉強能讀下來了。他編輯配了合適的圖片,加好標題用陶清風的號發(fā)了出去。看到那條題為標題的長微博。有發(fā)博提醒的陶瓷粉絲們,瞬間就占據(jù)了熱評。她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會再急忙嚎哭“看不懂”,而是紛紛轉(zhuǎn)發(fā)時說“搶先馬住學習教材”“理解來了,學習使我幸?!薄敖裉斓奶崭绺缫廊挥⒖〉孟癜嘀魅巍薄安粫懳恼碌膶?dǎo)演不是好演員”等等啼笑皆非的逗比言辭。搶住熱評的小meimei們,真的一句一句邊查閱,邊在回復(fù)里瘋狂打call。以常人眼光來看,陶清風這篇混合著對原作理解,和為劇本新大綱背書的“散記”的內(nèi)容還是蠻豐富,提到了很多原作有意思的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