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4
個弓形,朱允炆趕緊過去為朱元璋撫背。許久,朱元璋的喘息才略略平止。 五月初十,應(yīng)天城內(nèi)飄著絲絲細(xì)雨,春末夏初的風(fēng)刮的并不猛,微風(fēng)伴著細(xì)雨,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處于如此和諧的狀態(tài)。 乾清宮內(nèi)一片寂靜,只聽得見屋檐垂下的雨滴滴滴答答的聲音,伴隨著病榻上老皇帝朱元璋的氣息。此刻,他已經(jīng)再沒有心力去cao持國事了,帝國未來的命運,就交到兒孫手中吧!彌留之際的洪武皇帝心中依然堅信,四子和好孫兒可以效仿周公旦與成王,永保大眀江山千秋萬代。 皇太孫朱允炆心中已知皇爺爺此刻的病情,他和幾位顧命大臣,駙馬都尉梅殷,兵部左侍郎齊泰等跪在老皇帝面前,靜靜等候他的遺詔。 外面依然是和風(fēng)細(xì)雨,上天靜靜地在為這位布衣出身,一路披荊斬棘的偉大開國皇帝默默地哭泣,他靜靜閉上雙眼,在夢中夢到了思念多年伉儷情深的馬皇后,馬皇后款款走到他面前,柔聲說道:“夫君,我們走吧……” 朱允炆登基儀禮在朱元璋駕崩后的第六天舉行,定國號為建文。 按照古禮,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然而老皇帝駕崩才六天,連出殯的日期都不到,就在新皇登基當(dāng)日,被安置在鐘山孝陵了?此太平盛世,新皇何故要如此行事? —————————————————————————— 燕王點了王府一千余王府護衛(wèi),帶上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與道衍,朱能,丘福等一眾人,皆是披麻戴孝,著素白麻布的斬衰,匆匆上路,他們星夜兼程,為了趕路,幾日來從未休息片刻,直奔應(yīng)天而去。 盛夏的天氣就是這般變化如迅雷,時陰時晴,時而又是雷雨交加。 此刻雷聲大作,暴雨傾盆而來,燕王一行人頂著風(fēng)雨,晝夜不停地向應(yīng)天而去。 暴雨中的燕王朱棣,此刻面上淚水已和雨水交織在一起,分不清是淚,還是雨。這淚既是為先皇而流,也是為了自己。儲君之位旁落之時,他本就不甘心。傷口剛剛撫平,卻又眼看著心上人被迫嫁與他人,自己卻無能為力。先皇視他為國之柱石,連發(fā)四道懿旨,臨終前又告誡他要以周公輔成王之意來對待新皇帝,結(jié)果新皇帝一登基,就削了他的兵權(quán),還不準(zhǔn)他進京奔喪!他有心做周公,奈何成王根本無意讓周公輔佐??! —————————————————————————— 建文帝已經(jīng)坐到了乾清宮內(nèi),此刻龍袍之外罩了件麻布斬衰。乾清宮的高闊顯而在這二十一歲的柔弱青年面前,更顯空曠偉岸。 洪武皇帝委派的托孤之臣中,齊泰已經(jīng)擢升至兵部尚書,黃子澄則從翰林院編修升到了太常卿,年輕的建文帝對二卿極其重視,二人此刻已經(jīng)成為新皇帝的左膀右臂,同參軍政國事,先皇遺詔中那條不準(zhǔn)諸王進京奔喪,與王國軍隊一聽朝廷調(diào)遣,便是出自齊泰之意。 這些天來,建文帝朱允炆每日早朝之后,都要在乾清宮召見齊泰與黃子澄,討論治國之道與用人之道。新皇帝迫不及待的想要表現(xiàn)出于洪武朝的吏治嚴(yán)苛之區(qū)別,突出仁政的特色,尤其是在廣求人才這一點上。這一天,建文帝將吏部送來的一本花名冊遞給黃子澄,黃子澄接過花名冊,與齊泰一起翻閱,忽然間聽聞黃子澄驚呼道:“這位希直先生,可是曠世奇才??!” 朱允炆見黃子澄如此推崇此人,便好奇地問道:“這位希直先生,是何許人也???” 只聽得黃子澄娓娓道來:“回陛下的話,此乃漢中府教授方孝孺是也!此人學(xué)識深厚,出自景濂宋公門下,乃是一代大儒也!可是說來也是奇怪,先皇在位時,希直先生曾兩次被薦入京,蒙先皇召見,先皇知其是人才,卻未重用之……” “哦?這是為何?”朱允炆聽聞此言,甚是不解的問道。 “此事說來話長,先皇曾稱其,當(dāng)老其才,以禮遣還,第二次又稱,今非用孝孺時,便授其漢中府教授之職,日與諸王講學(xué)不倦?!秉S子澄緩緩道來。 朱允炆聽聞,心中不覺一喜,便繼而追問道:“那此人現(xiàn)在可在漢中府?” “非也,非也,蜀王聞其賢才,已聘其為世子之師,不僅以禮待之,還親自為其書屋提名為正學(xué)。”黃子澄搖頭晃腦地回道。 朱允炆點點頭道:“十一皇叔本就尊儒好學(xué),素有蜀秀才之名,他看中的人,絕對錯不了,那勞煩黃愛卿,速速請這希直先生入京來輔佐朕吧!”說罷他心中便暗暗想著,過去洪武皇帝重武輕文,許多人才原就是被漏掉了,這位方先生既然是當(dāng)世大儒,必定能輔佐他成就一番太平天下。 正當(dāng)君臣三人討論方孝孺之事時,只見隨堂的太監(jiān)小心翼翼進來稟報道:“陛下,淮安府來了一位通判,說有急事要請奏陛下?!闭f罷便呈上來一封密折。 朱允炆向來沒把齊泰與黃子澄當(dāng)做外人,便當(dāng)著此二人的面打開了那密折,他起先還甚是疑惑不解,可看了那密折上所奏之事,頓時臉色大變,驚慌失色,重重地把那密折摔到了龍案上。 黃子澄與齊泰見年輕的皇帝惱怒至此,心中甚是不解,卻有不好意思相問。這時只見朱允炆憤恨地說道:“四叔竟然抗旨,進京奔喪,先已抵達淮安府北的沐陽縣了!” “什么?”黃子澄與齊泰心中頓時大驚失色,齊聲呼道。 齊泰定了定神,忙問那隨堂太監(jiān)道:“淮安府來人何在?” 那太監(jiān)忙回道:“在東華門外候旨呢!” 朱允炆忙宣了那淮安通判進殿面圣,此刻方得知的燕王一行人的情形,沐陽知府原是想邀燕王下榻驛館內(nèi)好好為其接風(fēng)洗塵,怎奈燕王堅決不肯,說奔喪之事刻不容緩,此刻恨不得馬上就飛奔到應(yīng)天。 朱允炆聽聞此言后,眉頭緊鎖,圍著龍案不停踱步,他是真沒想到,這四叔膽子竟如此之大,全然不把先皇遺詔放在眼里,連招呼都不打,就直奔京城而來了。而那些個地方官也好,見他竟然不加阻攔,這都到了淮安地界了,方想起進京奏報,完全沒有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里。 齊泰見小皇帝此刻緊急如焚,便在心中默默算計了一番,然后開口提議道:“依微臣之見,陛下宜立即遣使臣去淮安,當(dāng)面諭示燕王,令其不得入京!” “這…………是不是太過了些,畢竟朕是要靠仁孝治天下的……”朱允炆聽聞,猶豫了半晌道。 “陛下!”只見黃子澄與齊泰雙雙跪倒在建文帝面前,叩拜道:“陛下絕不能開此先例,讓燕王進城奔喪,如若燕王進了城,那其他藩王必定會效仿之,京中尚有一眾將領(lǐng)曾經(jīng)跟隨燕王北征,如若其聚眾鬧事,那到時事態(tài)可就不好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