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8
過來。 沒一會兒所有人都出了屋子,或是倚著房門,或是站在廊下,唯獨周家阿奶披著衣裳走過來敲門問咋了。 雖說打婆娘不算新鮮事兒,可這大半夜的,尤其以往也沒這樣過,可不是叫人心生狐疑嗎?眾人里頭,唯一一個知曉真相的二山子則低著頭不敢上前,心里既是悔恨又是難堪。 悔的是,當(dāng)時自個兒咋就沒攔著周大囡,叫她給了錢再走呢?難堪的是,甭管起因如何,他娘會挨打都是因為他告狀。 好半晌,周家大伯才過來開了門,面無表情的道:“明個兒還是由我出攤罷,正好我去青山鎮(zhèn)有事兒,后天再換回來?!?/br> 之所以沒有立刻換回來,是因為他很想看看周大囡明個兒還敢不敢再來鎮(zhèn)上吃白食。但凡那妮子有這個膽子,他一定揍死她! 盡管沒弄明白大房這頭究竟發(fā)生了甚么事兒,可這都夜里了,誰也不想刨根究底,尤其明個兒還要早起出攤,哪兒有這份閑心管人家的事兒?當(dāng)下,周家人就四下散了回屋繼續(xù)睡覺去,而次日則依著周家大伯的說法,各自出攤。 事實證明,周大囡就是個慫貨,她倒是去鎮(zhèn)上了,可一看她娘不在,立馬扭頭就走,連個面兒都沒露。 而周家那頭,因著大伯娘“傷勢略重”,二伯娘又要忙著做魚丸,實在是抽不出身去田里撈魚,偏稻田養(yǎng)魚的事兒還是秘密,不能叫旁人幫著撈。于是,周蕓蕓索性拉著三囡一道兒去了田里,打算先撈兩簍子,把明個兒混過去再說。 結(jié)果,才剛走到田埂上,這還沒下田呢,周蕓蕓就隱約覺得有些不對勁兒,忙拉了一把三囡:“三囡,你看那頭是咋的了?” 順著周蕓蕓的手指看過去,三囡瞇著眼睛瞧了瞧,目光所及皆是滿地的稻樁,登時不解的開口問道:“咋了?是有人偷稻樁嗎?” 稻樁拔起來曬干后是能賣錢的,就算不賣錢也能用來鋪床、生火。因此,難免有些愛貪小便宜的人去人家田里偷拔一些回家。這種事兒很難避免,就像旱田里,也常會有小孩偷挖幾顆紅薯或者掰兩根玉米背著人烤熟吃掉。 不過,就算真發(fā)生了這樣的事兒,也沒人會太計較的。尤其周家這頭,秋收都月余了,稻樁子還爛在田里,就算被人偷拔了一些,也沒啥好說的。 “不是,我是說稻樁上頭那是啥玩意兒?我咋瞅著有些綠油油的?”周蕓蕓凝神細(xì)看,因著泛綠的稻樁在水田靠里邊,她穿著草鞋就跳下了田里,快步走過去細(xì)看了看,招呼三囡,“我沒看錯,真的是抽條了,這是咋回事兒?” 原本枯黃的稻樁上,不知何時抽出了嫩綠的稻穗,因著數(shù)量不算多,加上沒人會盯著已經(jīng)被收割的稻樁子瞧,愣是到了如今才被發(fā)覺。 周蕓蕓又一一看過去,發(fā)覺兩畝水田里,竟是有六七成的稻樁都抽了條,剩下的那些仔細(xì)看也能發(fā)現(xiàn)丁點兒綠意,就是不大明顯。 三囡也學(xué)著周蕓蕓的樣子四下張望著,還時不時的拿手撥弄一下那些綠意盎然的稻穗,不過瞧她那神情,明顯就是處于茫然之中。也是,三囡擅長的是養(yǎng)殖家禽牲畜,對于田間地里這些事兒,她原就不大清楚。事實上,她下田都是為了撈魚,一次春耕秋收都沒參與過。 而這時,周蕓蕓在檢查完所有的稻樁后,終于確定了先前那隱隱冒出來的想法。 這恐怕就是上輩子備受推崇的再生稻。 ☆、59|52.1 所謂再生稻,顧名思義,就是再次生長出來的稻子。準(zhǔn)確的說,是頭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樁重新發(fā)苗、抽出麥穗,再收一季的水稻。 周蕓蕓畢竟不是專業(yè)農(nóng)科生,只是因著工作緣故,比普通人更容易接觸到關(guān)于食物的知識,可即便如此也僅僅是了解的大概而已。 關(guān)于再生稻,周蕓蕓只依稀記得算是古種,而非現(xiàn)代人工培育出來的變異種。除了這個,其他的記憶就更模糊了。 一旁的三囡見周蕓蕓對著稻樁發(fā)傻,索性也不管她,只徑自拿著竹簍子開始撈魚。等那頭周蕓蕓總算回過神來了,三囡都已經(jīng)撈了一簍子的魚了。 顧不得其他,周蕓蕓放下心事,忙跟著三囡一道兒撈魚,看著差不多夠數(shù)了,姐倆才匆匆回家。 到家時,也不過才上半晌,周蕓蕓想著田里的事兒,頗有些心神不寧的。要知道,民以食為天,自古這種關(guān)系到田產(chǎn)的事情,都絕對不是小事。哪怕是在她上輩子,冷不丁的冒出新型糧食種或者某些增產(chǎn)的法子,也能引來不少關(guān)注。而擱在這年頭,再生稻的出現(xiàn)一準(zhǔn)能掀起一陣風(fēng)波。 只是,再生稻這玩意兒到底是不是頭一回出現(xiàn)? 周蕓蕓不大明白這里頭的情況,事實上她連自己究竟是否處于真實的歷史中都不大清楚。怪只怪楊樹村太偏僻,這里的升斗小民也從來不關(guān)注朝堂之事,你去問他們當(dāng)今天子是誰,他們絕對一問三不知,倒是問起家長里短能回你一車的話。 再生稻…… 絞盡腦汁的想來大半天,周蕓蕓可勁兒的從腦海深處挖著那所剩不多的記憶,和著自家的情況,總算在臨近傍晚時,叫她想起了一些。 并不是所有稻樁都會長出再生稻的,首先有一點,稻樁必須完整的留下,具體留多少周蕓蕓并不敢肯定,不過依著周家這情況判斷,留下約莫三分之一應(yīng)該是有必要的。再一個,田里一定要肥,如果營養(yǎng)跟不上,或者在第一季收割后直接將水排干凈,那基本上就沒戲了。 這么一想,也是合該周家碰上這樣的事兒! 秋收那會兒,周家忙著鼓搗旋風(fēng)薯塔,等好不容易停了薯塔的買賣,全家老小齊上陣將稻子收上來了,周蕓蕓又鬧出了麻辣燙這回事兒。倒不是她故意折騰家里人,而是當(dāng)時她自個兒也誤會了,想著糧食都收上來且已經(jīng)曬干脫殼了,該是沒啥事兒了,卻是一時忘記田里還有稻樁。 別小看了這個稻樁,雖說這玩意兒并不稀罕,可用途卻是真不少。像鋪床、蓋房、引火,還有扎草靶子、搓粗繩、編草鞋等等,哪怕這玩意兒再多,因著需要用到的地方更多,即便自家用不了,曬干捆扎齊整后也能拉到鎮(zhèn)上賣錢。 也因此,正常人家是不可能任由這些能換錢的稻樁子就這么爛在田里不管的??烧l讓周家忙呢? 一天十二個時辰,起碼有七八個時辰在忙著趕路、出攤,剩下的時間則是吃吃喝喝睡睡,連閑嘮嗑的工夫都沒有。哪怕是留在家里的人,也實在是抽不出空去田里拔稻樁。 倒是昨個兒周家大伯原本是說打算這兩日把稻樁都弄上來,不然等真的爛根了,或者等天氣轉(zhuǎn)涼后,留在田里的那些稻樁反而會成為大|麻煩。 結(jié)果,周蕓蕓也不清楚這里頭發(fā)生了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