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3
漸消失在熊熊燃燒的落日里,好一派春江晚景!他捏起那封書函,嘴角浮上一絲自得的笑,荊州許士衡這個時候也不過如此,遂并未留意上頭火漆,只刷刷甩開紙張,氣定神閑略略掃了掃。 毫無新意,大將軍自負文采激蕩,這賀詞自然不能入他法眼,正默想許侃還算識相,一行刺目之辭赫然映入眼簾—— “公乃行伊霍之事”! 那絲笑意陡然變冷,大將軍瞇起眼,把書函舉近幾分,定睛再看一遍,并沒有錯,心底一陣惡寒。這一句于一片錯彩鏤金中拔地而起,真可謂孤筆!毒筆!他許侃這是拿軟刀子害他! 大將軍壓著怒,清楚絕非筆誤,可許侃是個粗人,屆時擺到臺面上,十分好找借口,大不了賠個罪,倒顯得他自己跟一個寒門老粗咬文嚼字。好啊,這是惡心自己來了,大將軍冷哼一聲,把那書函裝好,緩緩下了燕子樓。 到聽事這一路,大將軍思緒漸冷,不復(fù)方才怒意,步子放得也慢:說到底,這是私人書函,天子看不到,百官看不到,可謂只有天知地知他知,那么,許侃到底心存何意? 許侃手中握有荊楚軍,底下又有四大名將,當(dāng)?shù)匕傩諓鄞鳎@樣的人物坐鎮(zhèn)上游,大將軍一直都清楚短期內(nèi)動不了,他本打算先由著荊州,等拾掇了江左這批世家,屆時自己再慢慢圖謀,荊州也好,西北也好,總有解決的時候。許侃不傻,從不輕易趟建康的渾水,按兵不動,同江左的默契彼此心知肚明:任由你江左鬧翻天,只要不插手荊州便好。 至于先帝托孤,大將軍想到這,滿面陰鷙,許侃不是阮正通,他心底最看重的是荊州一方土地,是荊州百姓,君臣之道倒還在其次。只要自己給足空間,斷不會貿(mào)然橫插一腳他和烏衣巷恩怨,就是烏衣巷尚且了無動靜,他許侃這個時候冒出陰陽怪氣的書函是腦子犯渾? 若真是他犯渾倒還好了,大將軍忖度半日,才喊來貼身小廝密語了幾句。 大司農(nóng)府邸里,皇甫謐剛換了衣裳,只得又去更衣,出了門方問小廝:“賓客走后,府上可有什么事?” 小廝道:“大人們剛走,府上就收到一封書函,不知何人所寄?!?/br> 皇甫謐皺了皺眉,便不再相問,等趕到聽事時,只見大將軍正拿著柄玉如意,一下一下敲著那唾壺,看上去不過有些無聊之色。 “子靜兄,你來了。”大將軍比了個手勢,示意他入座,隨即把那書函扔了過去,只道:“子靜兄看這個?!?/br> 說罷便留意皇甫謐神色變化,果真中途面色一變,不過很快復(fù)原,待看畢,又工工整整折疊重新裝好。 “子靜兄如何看?” 皇甫謐卻就此沉默,似在思忖,外頭天色有些昏暗了,大將軍命人點了燈,直到一室光亮乍現(xiàn),大將軍就此望過去,才發(fā)覺大司農(nóng)于光影中,竟有了風(fēng)燭殘年之感,一時也不免喟嘆白駒過隙,大司農(nóng)垂垂老矣!那么,他自己呢? 功業(yè)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哉不我與,去乎若浮云。 世間傷心事莫過于此。 “許侃不過有意試探,大將軍不必理會,只當(dāng)全然不知,什么都無須做。這邊越悄無動靜,他那邊越是猜不透,也不會輕舉妄動,如此便好?!被矢χk徐徐開口,大將軍不免失望,嘴上卻接道: “子靜兄所言,恰是我所思,不過猶豫罷了,既然是這樣,我聽子靜兄的?!闭f著拍了拍手,外頭小廝呵著腰進來恭候。 “子靜兄大病初愈,本不宜隨意叨擾,這就讓人送你回去。” 彼此讓了讓禮,大將軍親自送出聽事,只見皇甫謐身形佝僂,步履蹣跚,心底不覺驚詫,一場病下去,大司農(nóng)仿佛忽然之間便老去,莫名讓人感傷,他凝神看了片刻,方折身進屋。 大將軍腳剛落地,屏風(fēng)后便繞出一人影,呵著腰略略一見禮,正是大將軍的長史。 “你都聽見了?”大將軍重新落座,姿勢隨意了許多。 長史默默頷首,見大將軍又開始有意無意地拿起那玉如意,打著拍子敲那唾壺,那壺邊已缺了個口子,讓人不由想起先前每每酒后,大將軍喜敲唾壺,動輒吟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眼下,不曾見飲酒,倒還是這個動作,長史心思漸清,只垂首道: “小人私以為大司農(nóng)之法不妥?!?/br> “哦?說來聽聽?!贝髮④娛值讋幼鞑煌?,力度卻小了幾分。 九錫之禮,大司農(nóng)借身體之由并未親自到場,廟堂之上已有傳言,云大司農(nóng)與大將軍日生間隙,多多少少,總是落人耳目,不過長史清楚,這兩人到底是幾十載的情義,即便有隙,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趁勢鉆得了的,而這封信,大將軍可是先讓自己過的目……想到這,語氣越發(fā)恭謹委婉: “大司農(nóng)所言不無道理,可眼下形勢嚴峻,非常之時便不能走尋常路,萬事需謹慎才更好?!?/br> 雖是幾句廢話,大將軍卻有觸于心,卻還是不動聲色,只問: “長史可有良計?” 長史聽這話音,自覺火候到了,方道:“荊州地處上游,雖自有優(yōu)勢,可并不意味著建康就要受其壓制,”說著打了個揖,“小人借筆墨一用?!?/br> 大將軍不知其意,便比了個手勢,長史起身鋪開一張宣紙,挽袖隨即畫出了一幅草圖來,長河之上自西往東,只標注了三個地方: 荊州、江州、揚州。 局勢一目了然,大將軍盯著這簡單到極致的輿圖,半日沒有言語,此圖一舉擊中要害,直達心底,點破他早年所圖,只苦于并無合適機由罷了。倘是此時能解江州之困局,是再好不過的了。 荊、揚爭衡,得江州者恒勝,倘江州在手,上游便受制于建康,這是鐵定事實,誰都看得出來,至今江州都督仍是先帝年間任命的劉沖,此人出身一般,并無多大影響力,不過一條而已:劉沖同荊揚兩邊皆無交情,天子把重地交由他來坐鎮(zhèn),可謂用心良苦。 荊州和江左世家都打過劉沖的主意,此人軟硬不吃,竟也讓人無可奈何,好在兩頭都得罪,倒也讓人安心。 他一個外姓都督,唯天子之命馬首是瞻,確實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劉沖這個人,是個難啃的骨頭啊!”大將軍幽幽一嘆,這人頗得儒家中庸之道,功績不好不壞,談不上升降,即便想要平級調(diào)度,天子亦會裝聾作啞,力保劉沖,眾人一時也動彈不得。 長史目中忽露精光,往大將軍身側(cè)近了近身,低聲道:“眼下正有良機……” 大將軍心底直跳,但聽長史在耳畔私語一番,眼中漸布冷笑,一把順起那幅輿圖,對著光亮處,徐徐誦出那慣用的詩句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