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3
淮將軍!” 士兵們直起身子,暗淡的環(huán)境中看不大清楚,但人和馬都氣喘著,看樣子,這一天過得也不輕松。 蕭淮心情還不錯:“我們贏了,兄弟們辛苦了,我先回去向大將軍復命!” 一隊人馬緊跟在后馳入城門,人馬過后,留下一陣陣煤油的臭味,士兵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大戰(zhàn)之時北歷后方起火,原來…… 大戰(zhàn)暫時結束,但后面的事情還有很多。清點傷亡,醫(yī)治傷員,掩埋陣亡將士遺體,以及,清算功過。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莫名出現(xiàn)的那支隊伍,怎么走的,何時走的,為何出走?李媛在趙州的提醒下找回了他們,他們也上陣殺敵立了功,但功是功過是過,不能混淆。李媛不是軍人,這些她不好說話,隨她同去的十幾名士兵作證,她說過對那些士兵既往不咎的話。 一將領道:“既然大小姐說過這樣的話,軍中重諾,普通士兵只是服從上官命令,可以不做計較,但做出這種安排的將領不能姑息!” 眾人紛紛點頭贊同,蕭穆陰沉著臉,他一手治理數(shù)年的北地軍中出現(xiàn)了“叛徒”,他身為主將,感到恥辱。即恨這些人不聽號令自作主張,又陷入深深的自責以及后怕。 幕僚道:“那些帶隊的小隊長、伍長已經審問過了,他們是隨王強,許良出城增援點燃狼煙的邊城之時,被他二人安排留下來的,只說另有安排,讓他們在涼城之外待命。而這兩位將軍,在邊城守城之戰(zhàn)中,王強已經陣亡,許良負傷之后被手下?lián)屜鲁穷^,正在返回涼城途中??赡苓€要等上兩天才能回來?!?/br> 眾將交換眼色,具都有些不信,這么巧,要治他們的罪,便一死一傷,怎么看怎么有些太過巧合。 眾將之中也有同那二人交好的,一人便站起來道:“大將軍,還請念在兩人奮勇殺敵的份上,且并未鑄成大錯,酌情發(fā)落!王強是家中獨子,若是擔上大錯,怕是家中老母拿不到撫恤養(yǎng)老,這,實在……”說著低頭不語,后面的話不說,眾人也都想的明白。 此時,后面一員將領站起來道:“大將軍,屬下以為,此事禍首乃是那京城來的韋斌!不瞞大將軍和諸位兄弟,那韋斌也曾暗中與我交涉過,要我方便之時,撥些人手給他帶走馳援京城。說大將軍有心助他,但怕天下人罵他只顧皇上不顧百姓,是以不敢輕舉妄動。他體諒大將軍的難處,這才私下里與我分說。屬下懷疑,他也是這般對別的兄弟說的!” 蕭穆皺眉,這個韋斌,還真能胡說八道,揣摩人心也確有一套!他手底下的將士,對他向來敬重,韋斌這一番貌似“為他考慮”的言語,確實能說動一些人。 一幕僚問道:“他有此一著,為何不早向大將軍稟報?” 將領低頭道:“不瞞大將軍,屬下幾乎信以為真,只是戰(zhàn)時大將軍并未派遣我去別處,沒有機會。屬下想的是,北地有雄兵十多萬,就算帶走一點與大局無礙,而皇上那里就不好怪罪大將軍見死不救?!?/br> 眾人沉默,這位將領如此解釋,倒也有幾分道理?,F(xiàn)在,只能等許良回來,看看他是如何自辯。 一人又道:“大將軍,許良未到,暫不處理,但那韋斌,沒安好心,留著終究是個禍害,不如……” “大戰(zhàn)之時,形勢混亂,韋大人為國捐軀,可嘆可敬!”幕僚獻策。 幾名將領站起來請命:“還請大將軍早作決斷!” 蕭穆擺擺手:“此人確實死有余辜,但是朝中形勢復雜,不好多惹事端。郡主已經將人關押了,就先關著吧,待打退了北歷人再做計較?!?/br> “大將軍,淮將軍求見!” 蕭淮,對啊,這小子一天都沒見到影子!眾人大都知道他去做了什么,也都替他懸著一顆心,那可是北歷人的大后方啊,哪有那么容易闖過去! “進來?!?/br> 蕭淮帶著黑夜的涼意大步走進來,一路大聲道:“兄弟們可看到了,那幾把火可好看,比煙火都漂亮吧,哈哈哈……” “休得胡鬧。”蕭穆一眼瞪過去,蕭淮做出個鬼臉,安靜下來,但帳中氣氛已經因為他的進入松快了不少。 蕭穆:“傷亡如何?” 蕭淮神色暗淡了一些:“五百兄弟出城,只有七十九人隨我回來了?!?/br> 眾將默然,為埋骨荒野的四百多名勇士,也為犧牲在大戰(zhàn)之中的每一個無名英靈。 李媛又立了一功,紅纓驕傲的什么似的,對上送水送飯的士兵幾乎要拿下巴示人了,李媛笑著罵了幾句,紅纓笑著翻白眼,我行我素。李媛嚇唬她:“不要大意,我們的罪的可是當朝太后的娘家人,你小心點!” 紅纓:“小姐敢做,自然不怕。況且這幾年,小姐做的事一件比一件大,也沒出過什么差錯,跟著小姐準沒錯!” 這么盲目的信任,叫李媛不知說什么好了?;蛟S是她知道后面的結果,做起事來才比較大膽吧。所以,她一點都沒有覺得自己有多厲害。 京城。 武家軍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京城已經在望。 劉錚不需要打仗,沒怎么耽擱,已經跟武承等人匯合,只待最后一擊。 京城之中,眾臣惶惶,不安的目光紛紛投向還算鎮(zhèn)定的韋稹?;噬喜×撕眯┤兆恿?,怎么還不見好。雖說好了也沒什么用但總算是個主心骨啊,現(xiàn)在這樣算個什么事兒??!韋稹捻著胡須,暗自盤算,圣旨也該到了吧,拖上幾日便好。 “相王犯上作亂,本該嚴懲不待,但我皇慈悲,不忍戰(zhàn)火連綿殃及百姓,遂,遣使和談,諸位大人商議一番,舉薦賢能也可,毛遂自薦亦可,誰愿代表朝廷出城與相王和談?” 和談? 百官色變。 貴太妃都死在京城之外了,有的談嗎! 但是韋大人看上去氣定神閑,仿佛相王一定會接受和談似的!難不成,真有幾分把握? 不過相王是先帝親自教養(yǎng),心系天下,若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值此北歷犯邊之際,說不定還真有那么一點可能? 第二百四十六章 和談 相王大軍數(shù)萬人,就駐扎在京城外三十里處,營帳綿延數(shù)里,西南軍居中,兩側還有幾萬地方歸附的隊伍,此外,已占領的城池亦駐扎了不少軍隊。各地都是西南軍為主,地方軍隊為輔,劉錚已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