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
林如海吃了仙藥果然得了一子。這件事以后,仿佛什么魔咒被解開了,不久以后,寧府的甄英蓮、薛寶釵、榮府的王熙鳳分別都得了一子。 賈珍和甄氏之子取名賈芙,薛寶釵賈蓉之子取名賈策,王熙鳳賈璉之子取名賈桂。賈敬樂得嘴都合不上了,分別送上大禮,囑咐他們好生撫養(yǎng)。 賈蓉如今做了父親,一下子覺得責(zé)任重大起來,越發(fā)勤謹辦差。那瓦剌人得了頭一年定的二十萬匹絲綢等貨物,轉(zhuǎn)手買給色目人,大賺了一筆。這幾年胃口愈發(fā)大了,不僅定的絲綢翻了一倍,連瓷器等也增加了許多。賈蓉不僅要盯著織造局,還得調(diào)度窯廠以及茶農(nóng)。皇上見賈蓉織造局的差事辦得妥帖,干脆設(shè)立了貿(mào)易局,讓賈蓉總管與瓦剌貿(mào)易等事宜。 那薛家的產(chǎn)業(yè)中本就有綢布行,只是以往只管買賣,不事生產(chǎn)。薛寶釵趁機寫信跟薛姨媽商議,拿一筆銀子出來,購置織布機開個織布廠,讓薛蟠學(xué)著打理,若是生產(chǎn)出來的絲綢符合標(biāo)準(zhǔn),織造局可全盤收購,利潤也可保障,比開鋪子做生意保險。 薛蟠一聽連連擺手:“連那鋪子上的是都虧了老伙計幫我看著,猛不頭地叫我管個織布廠,我可沒那能耐。不去不去?!?/br> 尤三姐一把拎住薛蟠的耳朵,說:“有什么不能的。又不叫你親自織布,不過仍是叫老伙計幫你管著,你去盯著不叫人偷jian?;褪橇?。再不然,還有寶釵妹子幫你呢?!?/br> 那薛蟠嘿嘿地笑著揉了揉耳朵:“還不是舍不得你跟松兒?!痹瓉硌磁c三姐這些年也得了個男孩,取名薛松。 三姐道:“南京能有多遠,男人要建功立業(yè)就不能總窩在家里,你且去吧。松兒和媽我會替你照顧好。” 那薛蟠無法,只得去了。 薛寶釵又見夏家產(chǎn)業(yè)中本有茶葉行當(dāng),于是寫信給薛蝌,叫他花些時間摸清楚茶葉生意的門路,將來必有用處。 勘勘又是一年忙到年尾,總算把所有貨物都準(zhǔn)備妥當(dāng),只剩下運送事宜。那負責(zé)運送之人不是別人,正是冷面二哥柳湘蓮。柳湘蓮武藝高強,車隊沿途有他護送,自然穩(wěn)妥。 車隊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幾天后,柳湘蓮派快馬來回報,路上遇到暴雨,馬兒受驚狂奔。安撫下來一看,其他倒沒什么,瓷器碎了大半。 賈蓉一聽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疊聲叫人召窯廠的負責(zé)人再去燒制一批瓷器出來,又怕誤了跟瓦剌約定的時辰。寶釵道:“不必急成那樣。莫若先寫信給三姑娘,叫她去跟可汗說說,多給些時日不是難事。只是有一樣,瓷器始終都禁不起顛簸,這次遇到暴雨,下次遇到山洪如何呢?倒是要想個法子,才能一勞永逸?!?/br> 賈蓉道:“已經(jīng)叫人做了木頭架子固定,中間多多地塞稻草。以往都是這樣的,沒想到這次還是碎了。” 寶釵不言語,心中想到,這木頭架子和稻草本是無用之物,與貨物一起,多了太占地方,少了沒用處,實在不算是好辦法。她一時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只聽見策兒在后院大喊:“娘親陪策兒玩?!薄氣O微微一笑,朝后院走去。 策兒正在草地淘蟋蟀,只聽見蟋蟀的叫聲霍霍作響,卻難覓蹤跡。賈策好不容易找到一只,結(jié)果蟋蟀一蹦,蹦到草叢中又沒影了。他氣鼓鼓地說:“娘親,快幫我呀。今兒孩兒非要抓到這個小東西不可!” 寶釵看著好笑:“發(fā)蒙的年紀(jì)了,還是這么淘氣。今兒有沒有背呢?” 策兒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哭喪著臉說:“娘親,昨兒才背完,總得讓人歇歇吧?!?/br> 寶釵笑著說:“好,好,今兒讓你歇一天,明兒再接著背?!?/br> 賈策在草地上活奔亂跳,薛寶釵卻被一塊石頭看住了。原來那塊石頭也是近日賈策淘氣扔在那草地上的。石頭壓著青草,可那些青草并沒有被活活壓死,而是拼命從石頭底下探出頭來,吸收陽光和雨水。短短幾天功夫,那石頭竟被幾棵小草給頂開了幾分。薛寶釵看到心中觸動,想到如果能以活的植株在瓷器之間相隔,豈不是能保瓷器不至相互碰撞?但活的植株總離不開泥土,終歸不妥。 到了吃飯時間,賈蓉薛寶釵夫妻兩還是愁眉苦臉,草草地扒了幾口了事。賈策漸漸地懂了一點事,見到桌上有一盤油鹽炒豆芽,想著娘親素來愛吃,便用筷子夾起來送到薛寶釵的碗里。那賈策只是個稚童,剛剛學(xué)會使筷子,如何夾地穩(wěn),啪地一聲灑了一桌子。 賈蓉忍不住訓(xùn)斥了幾句。薛寶釵看著那些豆芽,心中一亮,大聲說:“我想到好主意了!在稻草里鋪滿黃豆,再命人灑上水,這黃豆得了水會發(fā)芽,形成支撐,這樣就算馬車顛簸,也不怕碰撞了?!?/br> 賈蓉也眼睛一亮,驚喜地說:“這主意很是,我咋想不到這個呢。如此,那些大花瓶之類的可用黃豆,小碟子小碗用綠豆更妙。” 寶釵笑道:“夫君考慮得很周到?!?/br> 柳湘蓮依計將這批貨物運送到了瓦剌,瓷器完好無缺。卸貨的時候,那瓦剌商人見盤子之間長出小苗來,都好奇不已。 探春派出沈蠡來辦理交接,沈蠡一見,嘖嘖稱奇,深感佩服。因那瓦剌一向缺少新鮮蔬菜,沈蠡便命人將豆芽撿那鮮嫩的收了一些,叫廚子炒了給探春送去。 探春見到家鄉(xiāng)的蔬菜,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她對脫脫不花說:“還記得未出閣的時候,一次嘴饞,還打發(fā)丫頭拿五百錢叫小廚房炒了一盤油鹽炒枸杞芽。那味道至今還記得。如今離家萬里,這會子只怕五百兩也沒處買去。” 脫脫不花說:“這值什么?閼氏既喜歡,下次就叫商隊多帶一點就是。”于是這油鹽炒豆芽,因為王庭的閼氏喜歡吃,整個瓦剌上下于是跟著風(fēng)靡起來,成了一道名菜。那邊境村民中有那腦筋活絡(luò)之人,販了大量豆子來瓦剌發(fā)賣豆芽,竟因此發(fā)了大財。 那薛寶釵利用黃豆解決了瓷器碎裂問題,又在考慮新的問題。運送的物品中,絲綢與茶葉的利潤是最穩(wěn)定的,運送也方便。最麻煩的是瓷器,因為有易碎的風(fēng)險,因此利潤風(fēng)險都最大,就連運送的成本也是最大的。 薛寶釵冥思苦想也沒想出更好的主意。一日天降大雨,賈策來給寶釵請安,竟沒有披雨具,淋得跟落湯雞一般。薛寶釵又是氣又是心疼,把跟著賈策的丫頭罵了一遍。賈策道:“娘親不要罵她們,是策兒不肯穿雨具的?!?/br> 寶釵道:“這可奇了,下這么大雨,為什么不穿呢?是不是娘親給你置的雨具你不喜歡?” 賈策道:“并不是,就是因為那套雨具太精美了,策兒怕弄壞了,總舍不得用?!?/br> 薛寶釵又氣又好笑:“你怎么小小年紀(jì),倒有這買櫝還珠的怪毛病。” 賈策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