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2
這話,當然是她事先就深思熟慮過的,其實,動物與人的鮮血,對食人花來說,并無太大差別。 目的,自是為了彰顯自己的重要性,為能順利地踏進王宮打下了伏筆。 取好了汁液,那女子不卑不亢地福了一福,便又將眾人引至一僻靜的小院。 當著眾人的面,將汁液交到了天賜的手中,全程,毫無保留。 不到半個時辰,那香噴噴的藥丸便已交至秦王的手上。 不過,在交予藥丸之時,那纖纖玉手,似是有意無意地在秦王的手心輕輕地觸摸了一下。 秦王的心旌,忍不住就是一蕩。這等尤物,若不是知她有毒,還真沒有哪個男人能抗拒得了! 一旁的武成候輕咳了一下,那女子似醒悟了一般,慌亂地退到了一旁。 只不過,那張紅得滴血的面容,透過薄薄的面紗,更顯得格外的嬌艷欲滴。 秦王的心中就是一聲冷笑,既然來了,就好好地看戲吧。 武成候輕輕拍了拍手,便有家仆抬上來兩個骨瘦如柴的垂危病人。即使是不懂醫(yī)術,大家也看得出其命不久矣。 你別說,那小小的藥丸一服下,不出一刻鐘,這兩個人的眼睛便全睜開了,神志也漸漸清明。 環(huán)望四周,一見秦王,便慌忙想起身跪拜,無奈,體虛的很。喘息了好一陣兒,才起身拜謝秦王的救命之恩。 事實勝于雄辯! 武成候面露得色,秦王自是“大喜過望”。當場便賜予武成候良田百畝,金銀珠寶,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只不過,在帶走天賜時,出了點兒小麻煩,那天賜倔的很,偏要和自己的jiejie在一起。 任那女子如何哄勸,也是噘著一張傷口未痊愈的嘴,含糊不清地道: “jiejie在哪里,我便在哪里?!?/br> 這話,自然是他那好jiejie事先吩咐好的。 秦王心知肚明,便面有難色地看向武成候。 武成候慌忙跪倒: “為王上解憂,是臣的福份。別說是一小小姬妾,便是臣的一條老命,也是王上的。 只是煉制這丹藥,還需這等特殊植物的新鮮汁液。 依老臣之見,不如待大王建好那琉璃花房,再將仙人姐弟倆帶走,如何?” 好一招“欲擒故縱”!秦王在心中冷笑著。 但武成候的話,說得很誠懇,也很有道理。秦王自無理由拒絕,況且,他也急著回宮與老十三和百里奚商量一下對策呢。 秦王再深深地看了一眼武成候,原來服了“忘憂解”之人便是如此這般,連說一句話,都要看一下那女子的眼色呢。 而這一切,自然是毫無遺漏地落在了老十三的眼中。 匆匆地回到尚書房,未等傳喚,那老十三便與百里奚已候在了門外。 擺在他們面前的,已經不是陰謀,而是**裸的陽謀了。 “那么,有沒有辦法能讓這個女子發(fā)揮她最大的作用呢?” 這個問題,讓尚書房里的三個男人,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 突然有侍衛(wèi)來報,一丫鬟拿著十三王子的腰牌求見。三個人對視一眼,老十三吩咐快快有請。 只是一會兒的功夫,那聽雨便已被帶了進來。這丫頭倒也知道輕重,規(guī)規(guī)矩矩地行了禮之后,才回道, “我家小姐特意讓奴婢來回稟一下:那天賜已然清醒了呢。 小姐說了,既然她那好姨媽對自己的身子很有信心,不如就'物盡其用'吧! 天賜舅舅會提供了無論把她的好姨媽送到哪兒,小姐的嬤嬤,都會一直跟著呢?!?/br> 小姐說了,只要把話帶到,剩下的事,便不需要她們cao心了。于是,聽雨傳完話,便老老實實地退了出去。 壓根兒,就沒注意到老十三眼中戲謔的眼神。這丫頭今天這么老實,定是她家主子千叮嚀萬囑咐過了的。 不過,莫小雨的話,卻著實讓這三個男人的眼前,都為之一亮,確實是個好消息呢。 當天下午,秦王宮便開始大興土木,建那個琉璃花房。 而且據消息靈通人士說,在這琉璃花房的旁邊,竟然還要修建一個新的寢殿。 消息很快便被傳至武成候府,自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武成候則在歡喜的同時,對那女人是千般不舍,萬般寵愛,兩人極盡纏綿之事。 而武成候夫人則是暗暗慶幸,那個狐媚子要走了,簡直是大快人心呢。 還沒等她把這口氣松完,十王子的母妃,也是她唯一的女兒,卻打發(fā)人從宮中傳出消息來: “秦王竟然為了那個妖精大興土木,蓋了一座新寢殿。 聽秦王的口氣,這是想納新妃了呢?!?/br> 在這上流社會中,還有什么腌事,是武成候夫人沒見過的? 武成候中了“忘憂解”,她可沒有。 聞言,機靈靈地打了個冷顫,那狐媚子已然有了身孕,一旦秦王知道,這可是滅族的大罪! 而且,依她看來,以這個女人的手腕,假設這個女人真以秦王妃的身份誕下兒子,即使不是秦王的骨rou,也真有可能繼承王位。 那十王子,可就真沒戲了! 于是,一場針對這個女人的陰謀,就在秦王的眼皮子底下,悄然展開了...... 只能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罷了! 第九十四章 不歸路 秦王大肆修建琉璃花房與寢殿之事,立刻引起了其余六國的注意。 這秦王一向是自詡“勤儉治國,戒驕戒奢”的。 出行之時,能步行,絕不用馬車。即使用了馬車,也是極其普通、簡陋的。 這等作派,曾讓其余六國的王上們恥笑不已。 然而,很多年以后,他們才發(fā)現(xiàn)秦國的百姓無不以自己的王上為榮,對秦王也是忠心耿耿,披肝瀝膽,百姓們安居樂業(yè)。 那一派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不但吸引了很多各國的奇人異士,就連周邊國家的百姓,也紛紛逃往秦國。 這讓一向被視為蠻荒之地的秦國,不知不覺中,便悄然地繁盛了起來。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