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4
書迷正在閱讀:[戀與制作人]不死之城、快穿之最佳攻略、星際玄學應用指南、星際八卦時代、教反派做賢妻[綜英美].、重生之樂天知命、饕餮吃崩了劇情[快穿]、我有特殊的撿貓技巧、小卷毛踏星記、酒醉換來月下眠
奇事還是挺多的。 官府方面也不會強行用科學來解釋,若有政治需要或是對方身有功德,還會樹立起本朝的仙人典型來……不然看看道家里的各路神仙,好多都是有名有姓,有家族出身的,最出名的大概當屬八仙,出身有貴有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事跡各不相同,卻在傳說中現身于民間,用神仙手段度厄解困。 當今的皇帝段權已有六十來歲,在他之前的幾任皇帝,最高的壽數也就是六十,這位二十五歲登基,在位近四十年,是大周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了。 早年段權也是勵精圖治,聞雞起舞,立志青史留名的……那時候的大周朝也的確算得上國富民強,只是再英明的皇帝到了后期也要犯點糊涂,這位也不例外……寵妃外戚權臣jian宦梟將一個不缺,再加上諸子奪位,太平盛世的浮華已經漸漸地到了盡頭。 而這皇帝年歲越長,就越喜歡舒心享受,看到那些災情戰(zhàn)事匪亂的奏折就皺眉冷哼,看到象征著自己圣明仁德的祥兆就覺得順眼……當然了,太過直白的拍馬和造假的,老皇帝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駁斥發(fā)怒的…… 老皇帝拿著金城知府這份奏章從頭到尾看了兩遍,沉吟不語。 一旁的太子察言觀色,“父皇的意思是……” 身為四十來歲的苦逼老太子,太子在數年前就已經開始參知政事,一些不重要的奏章都是由他來處理的。 金城知府的奏章太子自然是看過的,揣摩著呈上,就是覺得這般的奇事,就算一時不稟告上去,將來讓老頭子知道了,說不定就會翻找舊奏章,與其那般還不如直接呈上,也免得讓老太子生了疑心病。 皇帝看向太子,“這世上真有得道高人?” 到了他這個位置,當了皇帝四十年,說起來是挺累的了,但別以為皇帝就會想退休?皇帝的快樂,普通凡人根本體會不到! 若是真有得道高人,那豈不是…… 歷朝歷代,不管是昏君還是明君,到了晚年的時候,還不是大都沉迷仙道,想求得長生之術?說實話佛門那一套輪回,對至尊來說太虛無了,老子這一世就到達了巔峰了,你讓老子去轉世?那必須不能干啊! 而道家修今生得長生那就太合乎至尊者的心理了! 太子小心應對,“興許有呢……若這位唐老夫人的事跡是真的,那想來應該的確是有幾分不凡……” 要讓他來說,他只希望這位唐老夫人只會點神奇的醫(yī)術,略有些道行就夠了……他不想當一輩子老太子??! 皇帝渾濁的老眼里放出一線光華。 “既然如此,就派人去探訪一番,看看到底真是得道高人,還是欺世盜名,虛報事跡!若真是得道高人,就讓人請到京城來,朕倒是想見見這位承安伯爵夫人了?!?/br> 太子猶豫了下,還是勸道,“父皇派人去探訪,這倒是穩(wěn)妥,只是那位畢竟是孀居命婦,而且已經出家修道……父皇要召見的話,怕是還得有個說法……” 如今各地災情折子不少,若是還沒處理好災情,倒先去召見了道姑之流,怕是那些御史的奏章要雪片般地飛來了,這可不就是不問蒼生問鬼神? 皇帝望了太子一眼,倒是想明白了太子的言外之意。 要想召見那位疑似仙姑不是不可以,卻得立個名目,或者肯定對方于國有功,升個品級,再由后宮的娘娘下旨召來京城……然而這旨意要發(fā),就得有個前提,那就是這奏章上寫的,并無夸大不實之詞。 皇帝正沉吟間,一旁的老太監(jiān)送上盞熱茶。 這位伺候皇帝多年,看他這個動作,皇帝便知道含義。 “福興,你有什么話要說?” “回皇上,奴才啥都不懂,不過聽說十王殿下才從東南一地回來。” 老太監(jiān)恭敬本分,多余的一個字不說。 這話果然提醒了老皇帝,“宣十王!” 他在位年月長,兒子十五位,女兒十位,當真是多子多福。 他自問在這些兒子里頭也沒有偏向哪個,又注意維護太子的地位,兒子們雖無手足情深,倒也其樂融融,且各有各的才具,比如這位老十,就是個喜歡游山玩水沉迷書畫的。這位經常帶著隨從各地微服巡游,如今就才從東南沿海一帶回京。 圣上宣召,十王自然火速入宮。 “父皇動問,兒臣不敢虛言……” 十王段櫟便將當初山中偶遇,得老夫人暗中指點,躲過一場生死劫的事講了。 “后來兒臣去了金城,也曾讓人暗中打聽過這位唐老夫人,發(fā)現唐老夫人在金城深居簡出,不大與人交際,倒是沒什么神異的事跡,此后兒臣又坐海船游歷去了別處,臨回京時,倒是聽說了有位唐老夫人出手保下金城的傳說,卻玄之又玄,簡直將唐老夫人傳成了仙人!” 皇帝雖是喜怒不形于色,可眼中的光芒卻越來越盛。 地方上的官員為了討好,添油加醋,夸大事實倒是真有可能的。 但老十是他的親兒子,無心朝權,不圖名利,一心做個游山玩水醉心書畫的閑王,從老十嘴里說出來的話,自然是可信的! “哈哈哈,原來世上當真有奇人!既然有這般的功績,自然該封賞……” 主要還是封賞之后,再把對方請到京城來,萬一真有長生仙術呢? 太子在一邊聽著,便建議道,“承安伯府的老伯爵曾經上表,請求獨子降等襲爵,既是老夫人與國有功,不如便準了?” 皇帝微愣了下,“承安伯府老伯爵去了,現下還沒有承爵的?” 真是年紀大了,記性本來就差了,更不用還是個末流的伯爵府里的事,皇帝能勉強記住個隨安伯已經不錯了。 太子抱拳道,“正是,老承安伯十幾年前過世,因獨子是妾室所出,所以一直未能襲爵……” “這獨子不是唐老夫人所出?” 皇帝不由得多看了太子幾眼,這兒子是不是傻?唐老夫人與國有功,所以庶子襲爵? 太子點點頭,“看表章上是如此……不過一府當家人沒有爵位,想來滿府女眷也是不安的?!?/br> 皇帝眼神微斜,“這獨子可是唐老夫人養(yǎng)大,記在了她名下?” 太子就卡了殼,“這個,兒臣就不知了,不過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