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7
掛在嘴邊的這句話,猶自心緒不平的他,打開一瓶最新釀出來的葡萄酒,給自己倒了一杯。 被尊敬的老師打出一甲,甚至貶官外放,他沒有絲毫的抱怨??墒撬两襁€是不認同老師的為官之道。 富貴優(yōu)游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 閉上眼不聞不問、不聽不看,自顧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做了幾十年“太平宰相”,在琴棋詩畫世界中斂袂獨行,就可以當邊區(qū)軍民生活中的屈辱困苦不存在嗎?就可以無視大宋朝太平盛世下的危機四伏嗎? 高樓碧樹、燕回柳舞,都不過是汴梁城上空的一層浮華的泡沫。 歐陽修大人想著如今真真正正的蒸蒸日上的大宋朝,把當年詩詞歡慶的晏家酒宴從腦袋里趕出去,一口氣喝完了紅瑩晶亮的美酒,放下他心愛的紫定小酒杯,也結束了對于過去的回憶。 想著當年還剩下的情誼,想著老師曾經告誡自己的那句“能容于物,物亦容矣”,性情中人的歐陽大人終是沒忍住,起身來到書房提起筆--寫信給官家、范仲淹、富弼、甚至是當年的小師弟晏幾道。 不管是閑雅有情思,工詩詞兼以文章為天下宗;還是輔道圣德,憂勤國家,有舊有勞,晚年致仕后在老家興辦學院教書育人。恩師一生為官為人,沒有大的疏漏缺陷;平生致力于維和朝廷平衡,無過無功是功···。 歐陽修大人不希望人們因為王拱辰的案子對文人矯枉過正,對晏殊老大人大肆的批判,更不希望此事影響到為官有能為、秉性高潔的小師弟的仕途。盡管他知道,他的恩師晏殊大人或者壓根兒就不在意這些。 為人弟子的一番心意吧。歐陽修大人在回寢室的時候,這么想著。 開封府全員出動,王拱辰一案中的證據已經找到了很多,王拱辰被羈押在開封府大牢。官家和包大人顧慮著馬上到來的端午節(jié),決定暫時先壓下此事,過了端午節(jié)再公告天下。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這天,天氣雖然有點兒陰沉沉的,卻是擋不住大宋人過端午的熱情,插艾蒿、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龍舟競渡、除五毒、、、不一而足。 女子穿著和男子一樣利索的裝束,把頭發(fā)用學子巾梳起來,戴著用絹布做的桃花兒、杏花兒、荷花兒、菊花兒、梅花兒,各花并為一景,謂之一年景。文人墨客笑曰:好粉佳人效男兒,唐巾簇帶萬花枝。 用扣合在一起的兩枚銀片制成,一面鏤作密葉環(huán)抱的一彎折枝牡丹,一面打作伏在山坡草叢間的一只虎,頂端穿了一個小環(huán)用于系綴,底部可以開合,五姑娘含羞帶笑的帶上官家派人送來的“釵頭艾虎兒”。 ☆、第69章第 69 章 雕飾精美的紅木盒子里,金腳穿起一溜兒四個琥珀做成的摩羯魚小船, 船上支著小篷, 中間的一對船頭篷側插著旗幟, 小船之間以兩顆珍珠為間隔,最后一組還加了一個珍珠穿就的提梁。撐船者個個抱著槳, 是奮力于中流的樣子。 六角攢尖頂的金質龍舟,除了搖槳者之外, 還有兩人手臂攏著一莖碩大的碧玉艾葉。 這是女兒家在端午節(jié)的耳墜節(jié)物--金穿琥珀珍珠耳墜和金艾葉耳環(huán)--“競渡”。五姑娘稍作沉吟,拿起輕便可愛的艾葉金耳環(huán)帶在耳朵上, 對著模糊的水銀鏡笑的甜蜜動人。 小巧玲瓏的云月形玉飾,好像一朵云彩托著一枚圓月, 云月之間有兩個小穿,是大宋女子最喜歡的佩飾“云月”。五姑娘偏了偏頭, 正好把它別在頭發(fā)的一側,襯托的滿頭秀發(fā)越發(fā)的烏黑亮麗。 艾虎釵頭映翠翹, 龍舟競渡顯英氣;云月相伴飛烏發(fā), 峭窄羅衫稱玉肌。 會吃會玩會穿的汴梁人過端午節(jié)要準備的節(jié)物, 不光有吃的食物,香糖果子、糯米粽子、白團、藥酒、、、, 用來賞玩的百索、艾人、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衣裳首飾也是皆備四時,春幡、燈寺、競渡、艾虎、云月、、、樣樣不缺。 花樣兒實在是多不勝數, 小李子來問他要送什么節(jié)物給五姑娘, 選擇不出來的官家干脆吩咐尚衣院, 把所有的物事兒準備齊全一起送去。 外頭有點冷,五姑娘拿起一件繡著桃、杏、菊、梅、梔子、牡丹,攢攢簇簇“萬花枝”的緊身披背穿在身上,小臉兒紅紅。 吩咐家仆把她親手做的百索、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剛剛蒸出來的香糖果子、粽子、白團等物事給官家各送去幾份兒,五姑娘在心里念著“自結成同心百索,祝愿子更親自系著”,臉上的紅暈朝脖子蔓延。 綠窗纖手,朱奩輕縷;白云掛天、綠茵鋪地。大宋的小兒女們羞羞答答的互相贈送自己親手做的端午節(jié)物,長輩們當然也是--百姓家興高采烈的互相贈送自家準備的節(jié)禮,士庶之家輪流宴請以示慶賀。 每個人的手臂上都系著五彩絲線結紐而成的絲繩“百索”以辟邪;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擺放著桃、柳、葵花、菖蒲、艾草的辟邪之物。艾草扎成的小艾人釘到大門上;赤口白舌帖也方方正正的貼在大門上。 汴梁街道的泥人攤販不停的和泥做張?zhí)鞄熛瘢黝^,蒜作拳,買來置于門戶之上;賺小錢的書生們認真的用朱砂在青羅上寫“五月五日天中節(jié),赤口白舌盡消滅”,貼在門上以避免口舌是非之災。 一身兒典型的汴梁城過節(jié)女兒家打扮的五姑娘,領著侍女按照汴梁人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做大罩子--以木條作架子,用各色紗布糊到上面,既可以用來罩食物,又可以給小侄女兒作睡罩。 一身兒過節(jié)的大紅錦服,還好像有選擇困難癥的官家,瞅著五姑娘送來的物事,慢慢騰騰、有條不絮的忙乎著。 把百索戴在臂上,把小鼓放到寢殿墻角的百寶架上,左手輕輕搖著“庶動清風,以增美德”的唐式飛白扇,右手捏了一個銀叉子叉了一枚用菖蒲、生姜、杏、梅、李、紫蘇等物腌漬的釀梅果子進嘴。 做成樓臺、馬車、小船、、、模樣的粽子,精致玲瓏;五色人、獸、花果、、、模樣的白團,可愛美觀,而且都還熱乎乎的冒著誘人的香甜氣,官家小猶豫--先吃哪個好? 不想糾結的他每樣叉出來一個,其余都讓人送給爹爹和嬢嬢,然后他就開始挨個的吃--恰好五姑娘靈慧,粽子和白團等食物都做的很小,官家大約兩小口吃完一個。 好了,早膳和午膳之間的這一頓飯不用吃了。 小李子去膳房轉告御廚們,親爹娘聽到去催兒子動身的宮人們回來后繪聲繪色的講述,笑的合不攏嘴。 這一雙小兒女,實誠的讓人想忍住不笑都難。 “這么多,打包帶著吧,看賽龍舟的時候再吃?!北蛔约覂鹤訕泛堑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