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2
耽擱下來了。說來當初韓紜想上戰(zhàn)場,大夫人是差點沒哭過去就是不讓,最后勉強點頭了就是要先給兒子定下親事。所以韓紜沒雖然有成親,卻有了未婚妻,這次韓縝得到消息他隨軍回京,怕是一回來很快就要成親了。想來,侯府就要辦喜事了。 “過來坐下!”韓縝招呼他近前,給他倒上一杯喜歡的清茶。 韓云清也不客氣,大方自然的跨步坐下,先喝來了一口茶,才關心地道:“二叔他們是不是啟程了,要不了多久就要進京了吧?” 韓縝翹唇一笑,除了書信往來,他也有差不多三年沒見永寧侯了。這么一想,還真是有些想念了,還有韓紜他們,他嘆息道:“真想早點見到他們!”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晚安,謝謝支持! 235、第235章 在冷兵器時代,戰(zhàn)馬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無可替代, 尤其是對于騎兵而言, 能夠提供強大的戰(zhàn)力支撐, 因此完善馬政是非常重要的。 國防大事, 不管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還是防御外敵,戰(zhàn)馬蓄養(yǎng)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這個時代,有時候馬政甚至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國力。 由此剛奪回的河套地區(qū)就顯得格外重要,接下來肯定會成為朝廷重點關注的地區(qū), 會派遣官員管理發(fā)展, 尤其是馬政一定為重中之重。這對韓云清也是一個機遇, 在那里能更容易出成績, 也就會更有機會出頭,當然條件也會辛苦些,就看他的選擇了。 韓云清思考了一下,雖然他確實有才,但是能從全國舉人中拼殺出來的,哪一個也不會太差。同殿進士中, 一般都外派為官從七品做起, 他能留在京中入工部也是得了出身永寧侯府之故。 但是也只是一名七品小官, 再想往上爬就要自己拿出成績來, 否則也難免受人詬病, 家族也不會支持他??墒穷^上有這么多官員壓著,想出頭沒有功勞只能熬著,與其在京中熬資歷, 還不如外放謀事。而且二叔辛苦奮戰(zhàn)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盤,其意義不同反響,他不但能親自去看看盡一份心,同時更能為自己積累經(jīng)驗。 他當即點頭道:“我愿意去河套?!?/br> 韓縝悠然道:“也不用著急,你可以先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再告訴我,到時自然為你安排!” 韓云清也不反駁,乖乖地應承。 他隨即想起了什么,開口道:“對了,我記得謝先生上次來信,說是要往陜西一行,不知道是不是還停留在那?”運氣好的話,說不定到時他們可以見上一面呢? “謝先生啊!”聽到謝琦的名字,韓縝不由一挑眉。 說來他已經(jīng)有好幾年沒有見過謝琦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韓縝的洗腦太成功了,在齊王宮變之前謝琦就有意游走四方修建屬于他自己的‘樹人書院’,立志成教育大家青史留名。 至于京中的‘樹人書院’已經(jīng)走上軌道,而且還有韓縝派來的來看著,在雜事上他完全可以放手不管。 之前他們一向是愉快的合作關系,由謝琦出面代表,暗里有韓縝提供資金,‘樹人書院’慢慢地發(fā)展壯大成為京中最為有名氣的書院。當然,其中少不了韓縝夾帶一些私貨,誰讓他是金主呢? 不過自從永寧侯獨霸朝綱掌握大權后,謝琦如很多文人學子一樣對永寧侯很是抵觸,私心里認為永寧候名為輔政大臣,實為亂成賊子,早晚會行大逆不道之舉。因此,也遠了韓縝,差點就沒有明言要斷交了。 奈何他的志向還沒有達成,自己又沒有一雙點金之手,想辦書院就少不得韓縝的金錢支援,因此勉勉強強和韓縝還保持著斷斷續(xù)續(xù)的聯(lián)系,但是絲毫不提永寧侯一句。 這對于韓縝來說無所謂,因為他需要謝琦的名聲在外,方便建立起書院,普及教育。不過,這倒是也提醒了他一件事,就是以后有條件的話,廢除那條‘身有殘疾不得科舉’的規(guī)矩,包括做官,應該以人品才能而論,而不是被外在身體條件所限制。 這幾年韓縝的金錢支出很大一部分就是側(cè)重書院方面,他始終認為一個人應該盡可能地受到教育,擁有了知識有時候會給人帶來全新的不可思議的變化。就如同他的前世,如果沒有國家的義務教育,他不可能抓住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也許是受這個影響,他盡可能的提供幫助,在現(xiàn)階段國家沒有條件普及教育的階段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通過謝琦之手多開書院,學費盡量低甚至是無償?shù)淖屓俗x書學字,讓盡可能多的人能有機會進入書院。 另外,他在‘樹人書院’盡可能的多開學科,百工,算術,而不僅僅只有科舉一途。他摸摸下巴,謝琦竟然到了陜西,那他是不是應該再開一個畜牧科,讓人學學怎么樣蓄養(yǎng)牛馬??? 這也是謝琦和他矛盾的另一點,一向崇尚文雅清高的書院里,學生太過斑駁雜亂,這有悖于謝琦清高的志向。但還是那句話,有錢的是大爺,誰讓韓縝掌握經(jīng)濟命脈呢! 說實話,韓縝還是很支持謝琦把書院開遍孟朝上下的,這也是在嘗試著建立另一種教育模式。書院不再是儒學一枝獨秀,而是只要有用的都可以進入學堂,將來有機會發(fā)展成熟的話,國家教育以‘樹人書院’為模式開辦學校。所以說,謝琦想要的試圖名留青史,也不是不可能的,他沒騙人哦! 時間過得很快,在即將踏入金秋十月時,永寧侯終于率領大軍返回京城。 雖然沒有全面收復河套地區(qū),但這已經(jīng)是難得的戰(zhàn)績,多少年沒有聽到朝廷打過什么勝仗了,何況是收復故地。京城的百姓是歡欣鼓舞,興高采烈地迎接‘黑旗軍’進城。 城內(nèi)一時也是非常的熱鬧,人群三三兩兩的聚齊,高談闊論,議論紛紛。 韓縝早就迎出京城二十里,他迫不及待地想早日見到永寧侯,以及隨軍的韓紜,秦超他們。和他一起的還有李嵐,陳繼明,秦小胖他們,都想早點見到昔日的小伙伴。 城外,是連綿不絕的‘黑旗軍’,他們經(jīng)過了沙場的洗禮,就像是凌厲沖天的刀鋒,展示著絕對的強盛。 在他們的前面,是軍隊的主將和各階層軍官,韓縝眼尖地見到了親兵拱衛(wèi)的永寧侯,還有緊隨其后昂首挺胸的韓紜他們。 還沒有近前,就能感到永寧侯身上的一股煞氣,氣勢逼人。他眉眼間陰郁的神色不變,卻帶了幾分愜意,有著舉重若輕的風流。倏忽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