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1
?” 前次李貴妃壽辰,葉微雨憑畫藝得了陛下的青眼,使之贊不絕口,今日又在眾人面前展露文采亦是頭籌,引得世家貴族們頻頻側(cè)目。若是她勤學苦練求得一身本事,趙宣琪倒也無二話,可依她在學舍里的觀察所見,這葉微雨于學業(yè)上頗為懶怠,根本不是好學之人,指不定用了甚投機取巧的手段,怎可與阿姐相提并論,甚至取代她! 趙宣令未及說話,反倒聽葉微雨冷聲,道:“你自己汲汲營營,就當旁人也是如此。且你名義上為姐出頭,懷揣的心思就當真光明磊落?與其盯著旁人不放,提升自己修養(yǎng)方為正道?!?/br> 趙宣琪在家中是小女,出身以來就是受百般嬌寵,脾氣上來時還與家中庶姐撕扯過,她自知逞不了口舌之快,當下就抬手想要打人,幸而趙宣令深知她的脾性,在她將將要出手之時就將人攔住。 同行的幾個姑娘眼見硝煙四起,很有眼色的上前安撫著趙宣琪,在趙宣令的授意下快速把她帶走。 直至人走得遠了,趙宣令才福身向葉微雨表達歉意,“家妹失禮在先,是我未行教導之責,若葉小娘子不見怪,就由我代她賠罪?!?/br> 葉微雨甚少將旁人放在心上,不過是口舌之爭,根本傷不了她分毫,見趙宣令為人謙和內(nèi)斂,她自然不會糾纏不放,“無事?!?/br> 趙宣令是內(nèi)舍生,與外舍不在一處,兩人無甚交集,倒是時常聽趙宣琪回家碎嘴,她對葉微雨倒有幾分了解,甚至將其當成惺惺相惜的對手。眼下見她頗為冷淡的樣子,趙宣令不以為意反而還主動攀談道:“葉小娘子可是也去后山的清潭看那神秘的藍色花?” “正是?!比~微雨不擅與關系生疏之人交談,因而只是禮節(jié)性回道。 趙宣令本也是天之驕女,又是被追捧了數(shù)年的“京城才女”,骨子的清高讓她面對葉微雨的疏離一時不知如何與其交談。 一時間,二人默默同行。 作者有話要說:抱歉斷更這么久才更新,之前三次元出了點事,心態(tài)有點崩,所以對各位小可愛食言了。接下來會穩(wěn)定更新的,謝謝給位小可愛的支持和不嫌棄! 第62章 天上朗月清輝,便是出去別院不再有燈火照明,因著這月光,也能毫無阻礙的走路。 因玉瓊山多是皇族世家別院所在,等閑百姓少有資格能上山來,是以周遭環(huán)境還算安全,只是平素人走動得少了,以致于山野間草木繁盛之致。 “奴家聽聞今夜那些個姑娘們會上山尋那傳說中的奇花,我家姑娘也在其中,現(xiàn)下你我二人在此相會若是同她們撞上了可怎生是好?”說話的是一道女聲,她的音調(diào)很低,因此時山間靜謐無人,是以傳入葉微雨與趙宣令耳中便格外清晰。 葉微雨與趙宣令聞聲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停下腳步,又向聲源處望去??赡枪嗄緟脖壬硇胃叽蟮某赡昴凶舆€要高,加之那兩人又在背光處,她二人又是身量未長成的半大姑娘,因而根本看不清樹叢后是何許人。 須臾又聽以男聲道,“卿卿莫要擔心,你我男未婚女未嫁,便是被人看見了,也身正不怕影子斜。” “可是...”女聲遲疑道,“前些日子,夫人不是還有意將你引去給大姑娘相看?大姑娘冠絕京華,將來在仕途上與你又多有助益,你也不在意她的看法嗎?” 那男聲沉吟半晌才道,“這趙大姑娘思慕太子,又廣為人道,我若是將其娶了日后在同僚面前豈不是難堪?” 趙宣令明年春若無意外便會升入上舍讀書,趙翰林夫人唯恐其錯過了定親的好年紀,這些時日時刻催促其相看年輕郎君。 眼前說話之人便是她母親有意讓她結(jié)親的那年輕進士。 她二人雖未正式會面,可趙宣令卻是在自家花廳里透過薄幕屏風暗自看過,先時還覺其文采斐然,言談舉止又甚是磊落,倒也可做考慮,卻不曾想這人在背后竟是如此輕賤她。 趙宣令從不曾被人這般議論,當下就有些受不住,臉色煞白,腳下也險些站立不穩(wěn),若不是葉微雨早有提防,恐怕她當即便軟了腿跌倒在地。 暗自穩(wěn)了穩(wěn)心神,趙宣令低眸看一眼葉微雨扶住自己胳膊的手,強自硬撐低聲道,“我已無礙,葉小娘子寬心。” 葉微雨借著月光辨她臉色,確是與平日無異,便道,“前路不通,我們回去罷?!?/br> 趙宣令默然點頭,同意她的提議。 可二人轉(zhuǎn)身還未來得及看清前路,電光火石間只覺眼前一黑,又被人捂了口鼻,縛住手腳掙扎不得,來人將她們粗蠻的抗在肩上不知給抓去哪里。 灌木叢里的野鴛鴦正顧自纏綿,卻是絲毫未聽見此處的動靜... ...... 大周開國之初的諸多制度沿用至今,或多或少已經(jīng)顯露其不合時宜的一面?;甘弦蛔褰?jīng)歷四代的皇權(quán)更迭,期間政局都較為平穩(wěn),未曾出現(xiàn)過大的異動。祖皇帝在位時期較短,繼任的世宗皇帝是勤勉之君,兩代帝王在位時皆是為著恢復戰(zhàn)亂后的國民經(jīng)濟生產(chǎn),到世宗晚年,大周才有了盛世之象。 到成宗朝,先皇雖算不得昏庸,卻也只是守成之君,除卻后宮紛亂,于國事上倒也不功不過。至本朝,嘉元帝有意開啟大周的彬彬盛世,首要之舉就是要大刀闊斧的改制,可這其中必然就要撼動諸多人的既得利益,其面臨的阻力不言而喻。 嘉元帝登基數(shù)十載,先時根基不穩(wěn),不曾有何動作,又經(jīng)過多年的韜光養(yǎng)晦,現(xiàn)下太子羽翼又豐,自然就要將變法之大動作逐漸提上日程。 桓曄接下這革新的大擔子,饒是趁機在敬親王這牡丹宴偷得浮生半日閑,可到底事關國家大事,那些個支持嘉元帝變法的朝臣逮著機會就抓著桓曄商討,桓曄無法只得借了敬親王的書房與他們單獨議事。 “楊閣老辛苦,”桓曄抬手道,“還請稍事歇息,過后咱們再議也不遲。” 這楊閣老是成宗三十年的進士,早先在翰林院任編修,后不知怎的得罪了一方權(quán)貴被打壓去西南一隅任知縣,到成宗駕崩都未升遷他處。雖然把治下一方治理得井井有條,可滿腹才華到底不能再更廣闊的空間施展。 后來也是他的運道好,起先高中進士后,引起其時還是太子的嘉元帝注意,是以他登基后就將其召回汴梁,憑著自身的努力最終在內(nèi)閣占有一席之地??蓛?nèi)閣始終是首輔李恪謹把持,楊閣老與李恪謹政見不合,行事便多有掣肘,眼下嘉元帝有意變法,而他也早已看透制度積弊,如此這般自然雙手支持,是以在這事上便格外主動。 “老臣遵旨?!毖巯滤豢跉膺B說半個時辰,自然也覺得口干舌燥,聽得太子喊停,他拱手同意道。 這屋子里前來議事的朝臣有四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