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
通人退避的時期,等過了十年二十年,天恩者們消磨的差不多了,又回到了依靠普通人的時代。不是天恩者的普通人,想要在紛亂的戰(zhàn)國延續(xù),那么武藝是并不可少的,易國國君在文治方不差,卻也喜好武藝,這也是他和易妃感情不睦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在易國國君身邊,桓真的武課是疏忽不了,偏偏,桓真跟著是他不愛武藝的母親,長在深閨夫人之手,身邊多是女眷,看的是母親交給他的書畫琴藝,目睹的是母親的柔弱愁緒,以類洗面。小小男兒的氣概在孝順和母親的眼淚面前,也只能含恨隱沒,小孩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這般被養(yǎng)大的桓真,染上了母親的一些喜好,比起易國的武將們,易國國君的英武,他更像是文人雅士,文文弱弱的,性格也難免傷風悲月一些。桓真九歲的時候,母親過世,不算太晚的接觸了武藝,在忠臣們的培養(yǎng)下,漸漸回復了些男子氣概,可惜早期染上的毛病,很難搞掉。如果就此下去,桓真必然淹沒在戰(zhàn)亂的烽火當中,他的性格,讓易國很多人慶幸,國君選擇的是一貫英武的長子,而非文弱的嫡子。桓真可算是被母親給養(yǎng)廢了,這樣讓他那位兄長十分放心,一個廢了的嫡子,影響不了他。最好是將要來臨的天恩也得不到,那么才讓人徹底放心。天恩來臨,世間爭霸的主角將會是天恩者,沒有天恩,國君之位是讓不了,可是繼承人是絕對沒資格當的。被眾人視作廢材的桓真其實并不笨,反而相當聰穎,認字是一遍就會,讀書是過目不忘,學琴是看著機會,學武也是悟性絕佳。他并非文弱,只是面對柔弱的母親,孝順的他不會反抗,加上年紀小,受到了影響,才變成了易國上下認為的無能廢材。雖然這么說不好,但是也必須說,幸虧妨礙他的易妃早早亡故,否則的話,桓真這一身就毀了。其實就算沒有天恩的降臨,桓真的聰慧和能力,也會讓他逐漸成長起來,天恩的降臨,只是讓他更上一層樓,擁有了未來雙雄耀世的基礎,讓他更早的有能力和那個野心勃勃的耀國之主一爭高下。天恩日降臨的時候,桓真只有十歲,生活在這個世界,從小就聽著關于天恩的傳說,也知道他誕生在天恩會降臨的時代。當這一天降臨的時候,聰慧但是依舊是個孩子的桓真,和服侍他的侍女們一起,等候著天恩的降臨。凝視過無數次的星空,天恩日的星空是最壯麗,星辰是最多的,當銀色的光雨灑落,美不勝收,金色的光雨飄到了自己的面前,忍不住攤開手,讓它落在自己的掌心,消融。接著就是眼前一黑,到在了地上,侍女們的驚叫聽不到,天恩賦予他的能力啟動了。金色的光雨代表著從未有過、獨一無二的能力,金色的光雨并沒有直接賦予他強大的力量,而是教會了他怎么變得強大。第二章獲得恩賜的人,自然而然的會知道自己獲得的是什么樣的力量,至于能夠把力量發(fā)揮到什么程度,用成什么樣,那就是個人的事情,簡單的說,就是恩賜只給你一個簡介,具體cao縱請自行摸索。桓真獲得的恩賜,名為三生,在閉目昏了過去之后,再次醒來的時候,在一個光球斑斕的空間里,睜眼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恩賜是什么,是去經歷三生,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的人生?;刚骐m然只有十歲,卻異常聰慧,三生這個恩賜,比起其他直接獲得的力量的恩賜,實在是一種靠幾率的恩賜,誰知道他會經歷怎么樣的三生。桓真已經有了他以后依舊是廢材的覺悟,遺憾是有的,生活在那樣紛亂的世界,母妃雖然有意避免讓他知道外界的殘酷,可是聰慧如他,早就從一本本書中看到了戰(zhàn)國的殘酷,大臣們看著他的失望,他又怎么會不知道。沒有強大的天恩又如何,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又不都是天恩者,只要順利活過天恩現世的二十年,后來他就基本安全了,他也無心和父君、兄長爭奪國君的位置,廢材的能力說不定讓自己更加安全。片刻之間,桓真就想了這么多,足以證明他并非外人所見的文弱無能,反而前路清晰。想明白了的桓真,也就不再遺憾自己的恩賜。一直被母妃拘在一方小天地,外界都沒去過的桓真,對于去經歷別人的三生,非常有興趣。這一去卻沒有想到,這三生并非這個戰(zhàn)亂世界的三個人的人生,讓他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接受了更加先進的文明,也鑄造了他的強大之路。三生,是上天給與他最大的恩賜。第一生,桓真很好奇的打量周圍的環(huán)境,非常精美,低調中帶著奢華,看得出來歷史沉淀出來的底蘊,擺設上比他住的地方,都要雅致許多,桓真表示很喜歡這種風格,還沒來得一一品鑒欣賞,就被一股吸力帶到了一個和他年紀一樣大的小孩身邊,開始目睹這個小孩的一生。一點點的試探接觸,他發(fā)覺自己不能離開小孩身邊百米,可以通過某種神念,翻閱小孩百米之類的書籍,聽到他人說話,卻不能接觸任何人,包括小孩,同樣也察覺到了,這里應該不是他原來的世界,因為歷史完全不一樣。陌生的世界,各種新奇的東西,知識,讓桓真一點都不無聊,和小孩一起長大,和小孩一起學習。小孩出生世家,又是受寵的子嗣,生活清貴,受到極高的教育,這個世界沒有天恩者,重文人,讓桓真很奇怪這個世界是怎么發(fā)展,非常認真的跟著小孩學習,滿足自己的好奇。文人風雅,明理知禮,這些都是小孩學的,同樣也熏陶著桓真。小孩十四歲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有名的才子文人,恣意優(yōu)雅,清高貴氣,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卻也是這一年,小孩的人生發(fā)生了極大的翻轉,豪門世家的內斗,桓真第一次看到其中的殘酷,小孩一家落敗,從天子驕子,輾落到塵埃。再也沒有什么資本恣意風雅,生活的苦難向小孩壓去,連肚子都填不飽,有什么資格風雅清高。小孩并沒有向生活投降,拿起了鋤頭,干起了農活,也沒有放棄讀書,出人頭地,還有科舉一路??嚯y卻沒有放過小孩,人禍過去,天災又來,桓真也是第一次清清楚楚見識到底層百姓的苦難。生活在國君之家,哪怕備受嫌棄,卻也不曾委屈過,衣食豐沛,餓肚子是什么感覺,衣不蔽體是什么模樣,他從來沒有經歷過,隨著小孩,他看到了這一切,易子而食,路邊衣裳殘破,骨頭連著皮的尸體。他想要幫助,卻什么都做不到。他的內心震動,他在懷疑在原來世界所學的東西,身為國君,難道就是為了爭霸天下,身為天恩者,難道就是為了權利貢獻能力。這些百姓呢,這些百姓,誰來保護,誰來為他們考慮?握緊了雙拳,桓真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