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6
從圖紙變成實物的。而墨者呢,他們其實科學素養(yǎng)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然,始皇帝搞出來的那些大工程也是做不出來的。墨家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完全沒落,在舒云承諾了他們可以得到與秦朝的時候一般的待遇之后,他們一個個就樂意入仕做事了!然后呢,當鋼鐵還有水力鍛造技術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少府就規(guī)?;a(chǎn)出了一批陌刀出來,打算重現(xiàn)唐朝的時候,突厥人面對陌刀軍團時候的絕望。
匈奴人這一次既然想要開戰(zhàn),那么,就先讓他們見識一些漢人的厲害好了!
事實上,全新的裝備,全新的戰(zhàn)術,的確給了匈奴人一個驚喜,其實要不是現(xiàn)在鋼鐵鍛造技術還差了點,舒云恨不得直接上火器,別的不說,宋朝時候用于守城的猛火油,就足夠匈奴人喝一壺了。當然,這個能不用還是不要用,真要是引發(fā)了草原上的大火,那問題就大發(fā)了。
舒云早就將北方看作是自家的地盤了,好好保護還來不及呢,哪能做殺雞取卵的事情呢!
因此,火器這種可能會破壞草原生態(tài)的武器,能不用還是不要用了。
但是至于其他的嘛,還是有什么用什么吧!
幾年的時間,哪怕漢室這邊已經(jīng)開始了戰(zhàn)馬的定向培養(yǎng),比如說培養(yǎng)出更加吃苦耐勞的馱馬,更加擅長負重的挽馬,還有就是適合輕騎兵乃至重騎兵的戰(zhàn)馬,但是呢,這些剛剛起步而已。后世想要定向繁育出寵物貓狗尚且還需要一段時間,何況是如今呢!只能通過對于馬種的一次次篩選,這可是個大工程,沒個十年二十年,壓根看不到什么成果,甚至,這個幾乎可以說是百年大計了!等到百年之后,各種類型的戰(zhàn)馬還有民用的馬也差不多都培育出來了。
戰(zhàn)馬數(shù)量不足,而且培育也比較耗時,這也導致了漢朝如今騎兵依舊不足,也就只能借助于步卒還有軍陣的威力給匈奴人一個教訓了。
甚至,在朝堂上頭,舒云表示,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要收回之前被匈奴人占據(jù)的九原和高闕。
漢人當然希望可以這樣,畢竟,通過河套那邊,匈奴人幾乎可以長驅直入中原,而若是占據(jù)了河套,秦長城就能與齊長城,趙長城等連接在一起,徹底將匈奴人擋在長城之外,不用再擔心匈奴人的騎兵逼近中原了。
為此,少府這邊拼著一仗之后就瀕臨破產(chǎn)的威脅,將能拿出來的東西,可就都拿出來了,為此還動用了大量的民夫,哪怕如今民夫運送糧食,不再需要自己挑了,有獨輪車,有馬車,而且還不是普通的雙輪馬車,而是四輪馬車,即便如此,路上可能會消耗掉的糧食,也會是個天文數(shù)字。
匈奴人這一次算是被坑了,為了拖住他們的有生力量,漢人可是付出了不少代價。在幾年前,漢人就跟月氏人聯(lián)系上了,當然,這個聯(lián)系是比較隱秘的,而這一次呢,漢人就跟月氏人達成了協(xié)議,漢人作為主力,將匈奴人的有生力量殲滅在長城沿線還有就是河套地帶,而月氏人呢,需要做的就是,阻止匈奴人往北往西逃遁。
月氏人自然是一口答應了下來,他們這些年日子不好過,自從擊敗了東胡人之后,草原上就是月氏人和匈奴人平分天下,而冒頓單于不管是因為當年在月氏人那里作為人質受到的羞辱和威脅,而是為了匈奴在草原上的霸權,都是不愿意跟月氏人分享廣袤的草原的。因此,自冒頓統(tǒng)一了匈奴之后,就開始對月氏人進行打擊,大量投靠了月氏人的部族受到了匈奴人殘酷的報復,一些月氏人的貴族被俘獲之后,要么被砍掉頭顱做成酒器,要么就如同漢朝那邊一般,將俘虜閹割,變成奴隸。
總之,如今月氏人幾乎已經(jīng)被匈奴人逼到了西域那邊,已經(jīng)有了進退兩難的意思。
月氏人不能算是純粹的游牧民族,他們的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中亞那邊的影響,他們會筑城,也會農(nóng)耕,而且商業(yè)也比較發(fā)達,對他們來說,游牧算是補充,而不是全部。
也正因為如此,月氏人很多時候是對付不了匈奴人的,如今,他們甚至已經(jīng)被匈奴人嚇破了膽,要不是如今還能勉強支撐,早就直接跑路了!
等到月氏人跟漢人聯(lián)系上之后,他們也只想著跟漢人交易,而一點也不敢想著跟漢人合作,對付匈奴。實際上,他們也是被坑怕了,上一次的時候,他們還跟匈奴合作對付東胡呢,結果,匈奴擊敗了東胡之后,順便就將月氏人揍了一頓,月氏人白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幾乎沒撈到什么好處,因此,對于漢人這邊,也頗有些顧忌之心。
好在,信任這種東西是可以培養(yǎng)起來的,月氏人偷偷摸摸跟漢人做了好幾年的買賣,甚至還從漢人這里弄到了不少先進的武器,還有一些比較普通的技術,這讓他們在應對匈奴人的時候,總算是有了更多的把握。
因此,這一次,漢室派出使者跟月氏人聯(lián)絡的時候,月氏人最終答應了下來,不能真的任由匈奴繼續(xù)強大下去了,真要是讓匈奴人得逞了,月氏人只怕比起當年的東胡人還要悲慘。
東胡人中,尚且有不少部族投靠了匈奴人,因為大家都是引弓之民,信仰、習俗什么的都是差不多的,可是月氏人跟匈奴人根本算不上同一個祖先,月氏人其實在宗周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在草原,在西域上活動了,他們一直擔任著西域與中原之間做貿(mào)易的角色,甚至有幾任月氏王還曾經(jīng)朝貢過周天子。
因此,他們跟匈奴人壓根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總不能真的投降全部給匈奴人做奴隸吧,他們哪里受得了這樣的生活。
有了這樣的前提,又見識了漢人的強大,據(jù)說漢人當初在民生凋敝的情況下,都讓匈奴人無可奈何,幾十年前的時候,秦人趙人還將匈奴人和東胡人攆得跟兔子一樣到處跑,如今呢,中原那邊的王朝再次強大起來了,匈奴人呢,只怕還真是對付不了漢人。
尤其,月氏人負責的不過就是截斷匈奴人的退路,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壓根不需要付出什么,只需要在聽到匈奴人戰(zhàn)敗的消息之后,想辦法阻斷匈奴人退回漠北或者是西進西域的道路就可以了。如此,可以cao作的余地就比較大了,再不濟,想辦法污染水源,總是可以的吧!
因此,月氏人最終一口答應了下來,當然了,他們也是提了條件的,也不敢有更多的條件,無非就是希望等到匈奴人被打敗之后,他們可以繼續(xù)跟漢人做交易而已。
漢人那邊的好東西越來越多,月氏人可以肯定,只要能將東西運出西域,不管是漢人所說的什么大秦還是大夏,或者說是其他那些小國的王公貴族,都會喜歡那些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月氏人的失敗幾乎是必然的,他們生活得太滋潤了,財富也來得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