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
屢次掀起大案,卻并沒有真的造成朝堂上多少震蕩的緣故,一方面他的確愛民如子,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崛起,讓人真的相信,他是真正的上天之子。
朱元璋對此非常得意,他也覺得自個挺牛叉的,不過,他還記得自個找劉基來的正事,干脆說道:“劉愛卿精于風水堪輿之術,又精于術算歷法,大明如今剛剛開國,這建都之事,朕一時間卻是有些拿不定主意!”說著,朱元璋命人拿來輿圖,上面圈定了幾個地方,應天,長安,洛陽,開封,還有大都。
劉基一開始的時候,還擔心朱元璋又突發(fā)奇想,還想要讓鳳陽做都城呢,老實說,那里做皇陵都嫌風水差,更別說做都城了!這會兒看到輿圖上頭圈定的地方,劉基頓時松了口氣。
輿圖上的地方,都是之前各個朝代曾經(jīng)建都之地,劉基也是考過進士,還曾經(jīng)四處游歷過的人,去過的地方不少,這會兒微微沉吟一番,終于說道:“臣以為,還是洛陽與大都更為妥當!”
洛陽的確是個好地方,那里是中原腹地,依山傍水,經(jīng)濟繁華不說,周圍幾重關隘,要是有外敵入侵,便有足夠的緩沖余地。當年趙光義說什么江山在德不在險,阻止趙匡胤遷都洛陽,結果到頭來,趙光義的子孫倒是一直留在開封這個四面平原,還老是被汴水倒灌的地方,卻是直面金人騎兵,落了個慘淡下場。要是在洛陽建都,就算皇帝比較廢物,好歹憑借著地利,也能多支撐幾年。
至于大都,劉基反而有些不看好,同樣是那句話,建都大都的,都是胡人政權,雖說在劉基看來,那里的確也有龍氣,但是,劉基總覺得心里頭有些看不過去。當然,嘴上劉基還是將大都的優(yōu)勢說了一番,并沒有故意貶損。要知道,比起漢人來說,胡人其實更相信天意,做什么事情都要占卜,都要請神,大都能夠被幾個胡人朝廷看重,自然也有其優(yōu)勢所在。
朱元璋聽完劉基的話,他揮了揮手,讓劉基退下,自個低頭沉吟起來。
第38章 馬皇后
三日之后,大朝會上,朱元璋直接宣布,遷都大都,將大都命名為北JING,應天為南JING,而鳳陽為中都,為朱元璋父母兄弟的陵寢。
遷都這種事情,顯然打了不少人一個措手不及,之前的時候,朱元璋已經(jīng)透出了口風,說是準備定都應天了,因此,不少人已經(jīng)打定了主意,趁著這個機會撈上一筆。
要知道,當初徐達攻占了大都,他手底下的人可是撈了不少,但是其他人可沒遇到這種好事,北方那邊連年軍閥戰(zhàn)亂,不少蒙古貴族早就偷偷溜走了,別說留下多少次財富了,不弄個滿地雞毛就不錯了!
之所以大家都沒想到朱元璋會遷都大都,也是因為連年戰(zhàn)亂,北方人口數(shù)量比南方不知道下降了多少,有的地方,那真是走出去百里,都看不到什么人煙,朱元璋原本還打算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就直接強制移民呢!
朝堂上固然有人提出了異議,但是應天本來作為都城也就不到一年的時間,要說大家對這里有什么了不得的感情,那根本就是騙人,所以,就算是想要反對,都沒什么理由。何況,朱元璋還將應天這邊當做了南都呢!這其實也算得上是慣例了,漢唐的時候,長安和LUO陽就是東西二都,到了宋朝的時候,開封是東JING,洛陽就是西京了,至于遼國,金國,還有后來的大元,都城也都是好幾個的,什么上都,中都的,大家都已經(jīng)習慣了。
因此,到最后,大家也只能認了,以朱元璋的摳唆,估摸著到了大都那邊之后,雖說可能會重建皇宮,但是還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的事情呢,想要從中弄點什么好處,可就不容易了!
遷都自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別的不說,北元還在那里虎視眈眈,那位至正皇帝據(jù)說如今算是又開始振作起來了,還琢磨著奪回大都呢,總不能這個時候文武百官一塊遷過去,直面北元的兵鋒吧,所以,總要等到那邊戰(zhàn)事有了結果,起碼得讓北元那邊死了入關的心才行。
很多時候,行政強制命令根本比不過利益誘惑,現(xiàn)在要是強行讓人遷移到北方,那么,自然沒什么好說的,一個個只會抗拒不已,不知道中間要鬧出什么名堂來,而現(xiàn)在呢,朝廷已經(jīng)明確表示,要遷都大都,那么,情況就不一樣了。
不管是什么地方是京城,附近的地方被大量開發(fā)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于許多人來說,這里頭就充滿了利益。
在這樣的情況下,首先就是朝中的文武官員,他們先行動了起來,以朱元璋的小氣,雖說到時候肯定會根據(jù)爵位賜下宅邸,但是這個大小占地面積可得不到什么保證,尤其現(xiàn)在大都那邊建都的圖紙還沒有下來,所以,賜下來的宅邸在什么地方也不能保證,說不定到時候還得自個擴建改造,所以提前囤積一批磚木石料肯定是不虧的,另外就是,土地這類的不動產(chǎn)。田產(chǎn)留在南邊,雖說可以留下不少下人在南邊守著,回頭租子直接折成銀錢送過去就行,可是總不能家里吃的糧食蔬果rou類全靠采買吧,一大家子那么多人,這花銷可就大了,所以,在京城附近重新購置產(chǎn)業(yè)是必須的。
因此,凡是肯定自個會跟著遷過去的文武官員,一個個立馬派人帶著錢財,要么快馬加鞭,要么乘船通過運河或者是沿海北上,趁著消息還沒有完全傳開,趕緊購置占據(jù)房產(chǎn)田產(chǎn),回頭等那邊反應過來了,可就沒這種好事了!
第二個反應過來的就是那些商人,其實比起官員來說,商人嗅覺要更加敏銳一些,只不過比起這些官員來說,他們很多時候需要觀望風向,免得被人抓住了把柄。等到確定了消息之后,就有許多商人直接組織商隊往北邊去了。
朱元璋這邊卻是樂見其成,大都那邊他已經(jīng)去過了,當初蒙古人的財產(chǎn)都被沒收了,這里頭自然包括了大量的房產(chǎn)田產(chǎn),朱元璋自然不會將這些捂在自個手里,這些本來就是打算一部分拿出來賞賜,一部分拿出來出售的。
與此同時,朱元璋直接派出了劉基,又帶了一批人過去勘察地形,準備繪制圖紙,重新建造皇宮。元廷的皇宮一點也不符合中原的審美,所以,重建是必然的事情,至于元廷的皇宮,也就只能暫時住著,之后當做別宮罷了。
至于建造皇宮的問題,舒云表示,干脆還是對外招標好了。
有的時候,勸說朱元璋其實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舒云直接表示,天下戰(zhàn)亂多年,百姓需要修生養(yǎng)息,再專門征召徭役,難免會給百姓造成負擔,而直接對外招標,找那些商人就簡單多了。不算徭役,都算工錢,在招標的時候就得說清楚給那些工匠的基礎待遇,如果出現(xiàn)傷亡,必須撫恤,傷亡超出一定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