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4
,做了簡單的檢查,終于忍著惡心吃了一杯橘子布丁。糖分安慰了他虛弱的身體,當伊登趁著夜色悄悄走進病房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堅強并做好了迎接真相的準備。“現在想來,當年的我太年輕,做事太極端,對你和你母親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币恋亲诶罹S斯床腳的椅子上,因為昨晚徹夜奔波,臉色十分疲倦,“換做現在我也許會有更好的選擇,但在當時,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離你們母子遠一點,盡量遠一點,最好永遠不把災禍帶給你們。”他掏了根煙,并沒有點燃,就這樣在手指間松松地夾著。李維斯注意到那里的皮膚顏色和周圍明顯不同,可見這些年他心思沉重,染上了很重的煙癮。伊登捏著煙卷,眼神悠遠,仿佛正將自己的思緒帶回遙遠的過去:“這件事的起因,大約要從一百年前說起?!?/br>清朝末年,榮家在廣州是數得上的名門望族,四代同堂,人丁興旺。榮老太爺年紀輕輕便高瞻遠矚,趁著民族資本主義剛剛興起的時機在紡織、印染、藥材等行業(yè)大展身手,為榮氏家族闖出一片新天地。榮家長房長子榮靳之本應繼承家業(yè),繼續(xù)將家族發(fā)揚光大,但他無心從商,自幼受西洋學堂熏陶,卻對現代醫(y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榮老太爺為人開明,認為學醫(yī)治病救人乃是善舉,當下斥資將他送往歐洲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的醫(yī)學知識。榮靳之天資聰慧,先后在英、法、德等國留學,畢業(yè)后受京都帝大學醫(yī)學部邀請赴日本任教,并繼續(xù)自己的專業(yè)研究。“京都帝大學?”李維斯聽到這里心中一動,“那不是伊藤健太的祖父,伊藤光曾經求學的地方嗎?”“你知道伊藤光?”伊登有些意外,點點頭道,“伊藤光確實曾經是榮靳之的學生,他比榮靳之小幾歲,兩人名為師徒,其實情同兄弟。不過……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是非常脆弱的,尤其在民族大義面前。不久之后他們就因為立場不同而反目成仇,分道揚鑣了。”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榮靳之辭去日本醫(yī)學院的職務,歸國在北平一家醫(yī)院任職。雖然他相貌溫雅、性格慈和,但和所有榮家子弟一樣,內心性烈如火、嫉惡如仇。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東三省相繼淪陷,他不顧院長勸阻只身前往東北,利用家族勢力為抗日救國運動奔走,甚至背著父親加入東北抗日聯軍,親赴前線為游擊隊籌集藥品并擔任軍醫(yī)。榮家大少的頭銜為他帶來很多便利,也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危險,不久之后,榮靳之的大名便上了日偽軍的搜捕名單。轉眼到了1939年,局勢越來越嚴峻,抗日聯軍游擊隊遭受日軍重創(chuàng),榮靳之幾次險些被捕。1941年,他在地下組織的掩護下從黑龍江轉移至內蒙,由蘇聯紅軍運作從海拉爾出境避難,取道蘇俄,數月之后輾轉到達香港。在抗日聯軍中榮靳之偶遇了自己留學時的一名學妹,兩人在戰(zhàn)火中暗生情愫,在組織的見證下結為夫妻。彼時他的妻子剛剛懷孕,妊娠反應強烈因此無法和他一起逃難,只好在老鄉(xiāng)的掩護下留在當地農村休養(yǎng)身體。榮靳之放心不下妻兒,到蘇聯之后托人傳信向父親求救,榮老太爺當機立斷,以做生意為名親自北上,動用無數資源將兒媳婦從黑龍江接回了廣州。1941年冬,榮靳之與身懷六甲的妻子隔水相望,一個在廣州,一個在香港,憧憬著即將到來的重逢,憧憬著一家三口即將過上的幸福的生活。他們誰也不知道,半年多前的那次分離,已是他們人生的永別。第199章S7E17.生死札“其實在1938年廣州大轟炸以后,榮老太爺便將大半產業(yè)轉移到了香港和海外,由二子、三子以及女兒打理?!?/br>費城郊區(qū)的病房里,伊登坐在椅子中講述著:“1941年,他將榮靳之的妻子接回廣州之后,本已聯系好了香港那邊英國教會開辦的婦產醫(yī)院,想把她送去由自己的二兒媳和三兒媳共同照顧。但大少奶奶的身體太弱了,支撐著回到廣州之后便差點流產,榮老太爺怕舟車顛簸大小不保,自己將來沒法面對歸家的兒子,便退掉了香港的病房,親自與老妻留在廣州陪產?!?/br>長期顛沛流離的戰(zhàn)地生活摧毀了大少奶奶的健康,尤其在懷孕以后,她整日擔驚受怕,隨公爹南歸的路上幾次昏厥,每每夢到丈夫被押送刑場,死在日軍刺刀之下。好在榮老太爺為人開明,對長子選擇如此艱難的人生道路并不苛責,反而全力支持,對兒媳更是呵護有加。入冬之后,香港方面終于傳來消息,說榮靳之安全到港,只是因為廣州已經淪陷,日軍橫行,暫時不敢公開返家。大少奶奶終于放下心來,榮老太爺也松了一口長氣,他決定等兒媳生產之攜全家一同赴港,與長子團聚。然而厄運似乎總是伴隨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族,1941年12月25日,噩耗傳來,香港淪陷。榮靳之的兒子呱呱墜地,迎接這個小嬰兒的卻是南國最寒冷的冬天。榮家三個兒子陷在香港,商行倒閉,資產被日軍查封侵占,只有女兒當時在英國經商,暫時尚未受到波及。榮老太爺一夜白頭,動用所有渠道聯系到榮靳之,讓他們設法去英國和meimei會和。榮靳之與兩個弟弟商議之后,決定讓三弟帶著剩余的現金和本票去英國,自己和二弟回廣州照顧父母妻兒,再設法從內地出國。冬春之交,榮靳之和他的二弟兵分兩路,一個走陸路,一個走水路,趁著日軍遣返廣州難民的機會去往久違的家鄉(xiāng)。“他沒能回來,是嗎?”李維斯幾乎已經猜到了剩下的故事,“榮靳之,我記得這個名字,應該是曾祖父的父親對嗎?”“你還記得這個?”伊登有些意外,隨即點頭道,“是的,他就是我的曾祖父,算是你的高祖父?!?/br>“他是不是死在了珠江岸邊的南石頭懲戒所里?”伊登沉默了一會兒,說:“是的,那時候誰也沒有想到,離開香港的水路并不通往廣州,而是通往地獄?!?/br>香港淪陷之后資源匱乏,入不敷出,日軍開始將1938年以來逃到香港的廣州人遣返。一部分難民走得是水路,也就是日軍組織的“官方”線路,也有一部分人不相信日軍,選擇從陸路“偷渡”回去。當時的榮靳之也不知道那條路更安全,為了兩兄弟不至于全部遇難,便與二弟各選了一條路走。數月之后,二弟歷盡千辛萬苦,以失去一條胳膊為代價通過陸路回到了廣州,而榮靳之,活不見人死不見尸,再也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