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2
會不懂陸秋歌話外的意思,看向陸秋歌,誠摯道:“謝謝你,秋歌?!?/br> 她羨慕陸秋歌,也羨慕寧硯。 承如寧硯所說,世上女子千千萬,比陸秋歌漂亮的,溫柔的,有才的,有家世的大有人在,但只有陸秋歌才是他的妻子,才是最適合他的。 **重陽佳節(jié)的第二天,在所有人還沒有從佳節(jié)的氛圍中走出的時候,一場禍?zhǔn)伦屨麄€朝廷都籠罩在了陰霾之中。 內(nèi)閣次輔夏敬,刑部侍郎荀中,太樸寺少卿等大大小小十余位官員,連同數(shù)十位儒生仕子被皇帝下旨入獄。 起因是由夏敬牽頭在鶴頤樓舉辦的重陽詩會中的一首詩。 宣室求賢臣,賈生才無倫。 夜半虛前席,偏愛問鬼神。 學(xué)劍日自哂,為文竟何成。 時命乃大謬,棄之四海行。 這首詩是由詩會上一個名為謝永的數(shù)次不第的文人所做,只是他酒后的一番牢sao語,借古諷今,借西漢賈誼,抒發(fā)一下自己空有一身文武才能,卻得不到不受重用,報國無門。 但不知這首詩怎么就流傳了出去,被御史臺的人告到了皇帝面前,一番歪曲扭解之后變成了文人嘲諷皇帝前段時間入道觀,封道人為國師的事情。 更嚴(yán)重的是頸聯(lián),“學(xué)劍日自哂,為文竟何成”,日在前,文在后,兩字合起來正是皇帝名字中“旻”字。 日文一前一后,豈不就意味著“旻”首身分離。 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都犯了帝王的大忌,更別說兩罪并犯。 蕭旻當(dāng)場就下令將那場重陽詩會的人,無論男女,無論官職,一并下獄,交由大理寺審問。 因為詩會是在鶴頤樓舉辦的,后世的史書之中將這場變故命名為“鶴頤詩案”,成了后世了解文字獄的一件典型案例。 作者有話說:注:文中的詩來自李白的和李商隱的。 由兩首詩拼接而成,因情節(jié)需要,有改動。 看過忘了就好,以原詩為重。 鶴頤詩案原型是蘇軾的烏臺詩案和清雍正因“維止”二字而起的文字獄,大家應(yīng)該知道,我在這里就不詳說了。 整理了一下主要人物年齡表皇帝:44歲章嚴(yán)維:62歲韓哲松:71歲章鐘凌:39歲白淑蘭:48歲寧硯:29歲陸秋歌:31歲章友朗:10歲寧頌:4歲半寧悠:1歲半男主升遷時間線:太初四年,二十二歲,翰林院庶吉士,從七品;太初六年,二十四歲,內(nèi)閣侍讀學(xué)士,正六品;太初七年,二十五歲,田賦司大司卿,正五品;太初七年,二十五歲,金陵審判史,正五品;太初十一年,二十九歲,戶部侍郎兼官票府總裁,正四品;糾正本文的兩個嚴(yán)重錯誤:首先是今天整理時間線,發(fā)現(xiàn)了第41章 和第59章的錯誤。 41章說寧硯二十三歲,應(yīng)該是二十四歲。 59章說章嚴(yán)維已經(jīng)快六十歲了,實際上已經(jīng)六十一了。 寫的時候簡單的理了一下,算錯了,重新整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在這里糾正一下。 前面可能還有錯,我發(fā)現(xiàn)了再改。 還有一個比較嚴(yán)重的問題,大涼的北邊是突厥,我一開始寫的是突厥,后面腦子糊涂了給寫成匈奴了,匈奴在東漢時已經(jīng)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了。 非常對不起大家,我忘性比較大,寫過就忘了,每次用就要往回翻。 有時候偷了下懶沒翻就出錯了。 在此致歉。 第70章 詩案的結(jié)果出來的快的讓人咋舌, 僅僅是半天的大理寺、御史臺、刑部三司會審, 審判結(jié)果就出來了。 在皇帝間接授意下, 與其說是審問,不如說是直接定罪,讓人連求情辯解的機(jī)會都沒有。 作詩的謝永以謀逆罪被判處死刑, 三族連坐,全族流放嶺南之地。 對參與了那場重陽詩會的人倒是沒有做出嚴(yán)苛的刑罰,只是視與謝永的親疏,或□□或鞭刑。 但是卻對作為詩會舉辦人的夏敬做出了讓朝野上下難以置信的處罰:革去內(nèi)閣次輔之職,貶為瓊州太守。 瓊州是什么地方, 大涼的最南端, 與嶺南還隔著一道海,真正的人跡罕至的地方, 朝廷甚至都不怎么去管。 將人貶去那里,基本就意味著可以老死在那里了。 一代次輔, 新政的中流砥柱,才從潼川回來不久的賑災(zāi)功臣,就因為一首詩被牽連至此,等待他的是遠(yuǎn)走他鄉(xiāng),老死異地。 許多人都不理解,向來賢明仁慈的皇帝卻因為一條明眼人一看就有些牽強(qiáng)附會的理由將一朝重臣說貶就貶了。 但有些人卻從中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三緘其口之下, 也不由的在心里默道一聲:帝王心術(shù)……**韓哲松自從鶴頤詩案發(fā)生之后就告病在家, 不是裝病, 而是年老的身體真的有些撐不住了。 邱泰園放衙后就來了韓府,一直坐著等韓哲松喝完藥后,屏退左右。 “夏敬被貶到瓊州去了,陛下親自下的旨。” 韓哲松神色沒有絲毫改變的地方,似乎他早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似的。 “瓊州……”“我原本以為他任首輔已經(jīng)是必然了,沒想到吉次輔他們弄了這么一出?!?/br> 邱泰園道。 韓哲松緩緩的搖了搖頭。 “他們做不到這一步的?!?/br> 邱泰園能做到工部尚書就絕不是庸人,之前只是沒有細(xì)想,此刻被韓哲松這么一提,片刻間就明白了韓哲松的意思。 “我和你們說過,陛下不會讓一家做大的。 內(nèi)閣說到底只是陛下的幕僚而已,他不會讓內(nèi)閣成為一個可以和皇權(quán)抗?fàn)幍臋C(jī)構(gòu),所以制衡是少不了的。 即使沒有你們,沒有重陽詩會的那首詩,夏敬也不會是首輔的?!?/br> 韓哲松說著,歇了兩口氣才接著道:“奈何夏敬卻看不到這一點,大辦重陽詩會,還邀人不淑,剛好在吉裕的推波助瀾下,有這個結(jié)果并不意外。 不過這樣也好,我就可以放心的退下來了。 明天,你就把我的那本折子呈上去吧。” “嗯?!?/br> 邱泰園點了點頭。 “那您覺得陛下會讓誰接受內(nèi)閣空出來的兩個位子?吉次輔有沒有可能更上一步?”韓哲松擺手道:“不會。 以吉裕之能,次輔就已經(jīng)是極限了,而且他心胸狹隘,難以容人,再往上走,于國于民都不是好事。 他做首輔,我首先不會贊同。 禮部尚書李固史、吏部尚書葛舒昌、詹士府詹士聞輝風(fēng),不出意外,這三個人里會有兩個人能入內(nèi)閣?!?/br> 邱泰園將三個人想了一下就知道韓哲松為什么會這么認(rèn)為了。 三人既不屬于章派的新黨,也不屬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