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
一聲尖細的聲音從太極殿門口穿出,經(jīng)過三個黃門的傳達之后,清楚的穿到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耳中,讓他們精神為之一振。 綠服官員最后鄭重的交待道:“切記,太極殿上,天子在上,目不可亂視,口不可亂語?!?/br> “學生等謹記?!?/br> 之后,在綠服官員領頭之下,一眾人走上了那由漢白玉砌成的臺階。 一級……兩級……三十三級……九十九級! 九為尊,九九乃至尊! 再往前一步,跨過門檻,就是太極殿。 寧硯按捺著心中起伏的情緒,不著痕跡的超前看去。 八根兩人合抱粗的紅漆圓木撐死了這座雕梁畫棟,奢華宏偉的太極殿。 在圓柱旁,服飾顏色分明,品階有致的官員分文武而立于左右兩側。 大殿的最前方是通往高座的臺階,這就是“陛下”這個稱呼的由來,臺階之下謂之陛下。 寧硯不敢抬頭,所以他看不到高階之上的皇帝,但他卻一眼看到了文臣一側身著紫服,手執(zhí)玉制笏板,閉眼仿佛在養(yǎng)神的章嚴維。 這么片刻的功夫,寧硯已經(jīng)進入了大殿,而且走到了一個相當靠前的位置,在綠服官員停下腳步,跪地之后,后面的人紛紛跟著跪地。 “微臣率眾新晉貢士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到貢士可以自稱為“臣”,到了進士之后,被稱為“天子門生”,那時當著皇帝都可以用“學生”自稱。 將額頭貼在地上,直到聽頭由上方傳來的“平身”二字后,寧硯才直起身子。 “謝陛下!” 用余光觀察著左右,讓自己和旁邊人動作幾乎保持在一個基調上站起身,然后才看到高階之上的皇帝蕭旻。 三十來歲的年齡,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端坐在龍椅上俯瞰著他們。 中規(guī)中矩的長相,如果讓寧硯找出點特別的,就是那雙大刀眉。 和想象中的皇帝形象有了重合的地方——強硬! 也只有這樣強硬的皇帝才能在朝野上下反對的情況下堅持變法。 要不是出了寧武關那件事,他肯定會繼續(xù)壓住那些反對的聲音。 “爾等都是我大涼之英才,今日朕承祖制,于太極殿設御試,定三甲之名,張金榜以告天下。” “禮部尚書?!?/br> “臣在?!?/br> 從官員隊伍中走出來一個人。 “宣題?!?/br> “臣遵旨?!?/br> 禮部尚書領旨之后,面向寧硯眾人,肅穆開口道:“御題如下,眾貢士且細聽?!?/br> “朕承祖宗之大統(tǒng),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未燭于理,志勤道遠,治不加進。 夙興夜寐,于茲三紀。 朕德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闕政尚多,和氣或盩?!?/br> “田野雖辟,民多無聊。 邊境不安,突厥虎伺,兵不得撤。 利入已浚,浮費彌廣。 軍冗而未練,官冗而未澄。 庠序比興,禮樂未具……” “此皆前世之急政,而當今之要務。 子大夫其悉意以陳,毋悼后害?!?/br> 洋洋灑灑的一道御策題涉及到了各個方面,軍冗、官冗、邊境、民生、禮樂、律法等各個方面,對考生來說有很大的難度。 整個御題通篇都在問,要變,改怎么變。 “設案吧。” 隨著皇帝的聲音落下,從大殿的左右偏殿走出了來了兩隊人,每兩人抬著一張書案。 兩百多張書案從大殿內擺到了大殿外的廊道之上。 又有宦官在書案上擺上筆墨紙硯。 按照會試的名次依次落座后,蕭旻從御座之上站了起來,下了幾級臺階之后在平臺上從宦官手里接過一柱香,然后親手插進了香爐之中。 “共三個時辰,即刻開始?!?/br> 一柱香是兩刻,兩柱香半個時辰,四柱香一個時辰,三個時辰就是十二柱香的時間。 雖然是只完成這一片策論,這個時間依舊不是多么充裕。 寧硯在坐下后,感覺到似乎有好幾個人都在看自己,但等他看去時,卻一道視線都看不到。 垂下眼簾,寧硯在心里自嘲了一句:能讓這里的人關注自己兩眼,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自己也算是“長臉”了。 一邊給自己磨墨,一邊想著這道策論該如何寫。 時間有限,但面要鋪的十分廣,對手速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為了讓思路不亂,寧硯開始給自己寫大綱。 御題有紙抄版,每個人都有一份。 寧硯將御題劃分了層次然后根據(jù)層次寫自己的大綱。 當他把大綱寫完時,已經(jīng)燒了三炷香的時間。 寧硯將手心里的汗在衣服上擦掉,呼了一口氣后,鋪開一張新的紙準備開始寫策論。 殿試和之前的幾級考試最大的不同就是殿試要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而且看的人還都不是普通人。 上到皇帝,下到六七品的官員,再到侍衛(wèi)宦官,這份無形的壓力沒有親身體會過的人根本就沒辦法體會。 寧硯發(fā)現(xiàn)有人執(zhí)筆的手都有些顫。 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兒去,手心一直在冒汗,每寫一會兒就要在衣服上擦一下。 好的是他手不抖,對字沒有什么影響。 “臣謹對曰:臣聞天下無事,則公卿之言輕于鴻毛;天下有事,則匹夫之言重于泰山。 非智有所不能,而明有所不察,緩急之勢異也……” …… “官冗而未澄者!臣嘗論之,曰:此審官吏部與職司無法之過也。 夫審官吏部,是古者考績黜陟之所也?!?/br> …… “如此而向之所謂急政要務者,陛下何暇行之?臣不勝憤懣,謹復列之于末?!?/br> …… “曰:’譬彼舟流,不知所屆。 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區(qū)區(qū)之忠,惟陛下察之。 臣謹昧死上對?!?/br> 當最后一個字落下的時候,寧硯才感覺到手腕的酸疼。 往高階上的香爐看了一眼,還有一柱香沒燒,當前的這支已經(jīng)燒了一半。 他的速度不算快,身后的他看不到,但他左右兩邊的四人已經(jīng)有兩人已經(jīng)寫完了。 寧硯沒敢松懈,抓緊時間將自己的策論從頭到尾都看了一遍。 確定沒有什么問題后,寧硯才放下筆,用左手有一下沒一下的按捏自己的右手手腕。 但最后一柱香燃完,由禮部尚書發(fā)號令,先收考卷,然后撤掉所有桌案。 殿試沒有主考官,只有讀卷官,共十名,一般來自六部。 一份考卷要經(jīng)過十名讀卷官依次傳閱,讀卷時會有轉派的王公大臣監(jiān)督以防有徇私舞弊的事情發(fā)生。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