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
,看起來生動又有趣。所以就在這些人討論的時候,林相忽然想到,不如就將這些雕版匠人聯(lián)合起來,一起雕畫?“雕畫?”一些人都覺得有些異想天開。“為什么不行?”林相反駁道,“一些書籍很是枯燥,讀書人看起來也是費腦費眼,但是如果配上插圖呢?那么看起來是不是就會不一樣?”“雖然這樣做的成本會高,但是書籍價格在還未下降的時候就有人買得起,那么如果現(xiàn)在和原本的書籍價格一樣,但是書籍卻更加精致好看,甚至還可以將書上印出美麗的花紋來,不差錢的人有的是,這樣好的書為什么沒人買?”“不!我還是覺得這樣不行!哪有人會為了好看就買這樣高成本的書?”“那不如就試試看!”林相更不服輸,他對于自己的想法還是很看好的。而既然要試一試,那么用哪一本書來試試看更好呢?林相十分苦惱,話本?不太莊重,給話本作畫算是什么正事。那么正經(jīng)的書?林相到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居然沒有幾本正經(jīng)的書需要給他配上圖畫。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些游記啦之類的書籍。只是游記這個分類本身就很冷,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有名的文人自己刊印的,基本上不怎么賺錢也不很受人歡迎,不加上圖畫都賣不動,就算加上圖畫,成本更高,估計會更賣不動了。林相有些苦惱。苦惱的林相隨意的走到曾經(jīng)上課的課堂外面,忽然聽到里面的小孩子清脆的聲音。“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林相一時間忍不住駐足傾聽,直到孩子們的聲音都停下來,才滿臉遺憾的回過神來。明明只是簡單稚嫩的童謠而已,但是就這寥寥幾句童謠,卻是又好記又好聽,朗朗上口,里面蘊含的道理讓林相聽了都有所動容。這是什么書?林相一時忍不住有些疑惑。他還從未聽過這本書,難道是民間的童謠嗎?不知道是何人所著,竟然如此好。但是課堂里面正在上課,齊老的身影還隱隱可見,所以林相也沒有打擾,決定等到下課之后再去詢問。終于等到下課的時候,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足足半個時辰,林相站的腳酸,但是當聽到齊老的下課聲音的時候,也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悅。于是齊老正打算去吃午飯呢,就看到林相朝著課堂走了進來。“林相?”“齊老,剛才幼童們所讀之書叫什么名字?以前怎么從未聽過?”齊老忍不住笑了笑,“那是我的新作,經(jīng)過福王的提議后修改而來,我叫它?!?/br>“三字經(jīng)?”林相喃喃道,“好名字!這不就是三字經(jīng)嗎?”說道這里,林相忽然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有什么比孩童更適合一邊看圖一邊讀書呢?他之前還在想用什么來作為插圖的書籍,現(xiàn)在,不就是有一個現(xiàn)成的嗎?于是齊老正笑著,就聽到林相問,“不知齊老有沒有意愿,刊印此書?”第35章第三十五章第35章林相滿以為自己的提議會被接受,畢竟對于一個文人來說,不管是落魄的書生還是學識豐富的大家,將自己制作的書籍刊印出來傳閱天下,都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落魄書生求一舉成名天下皆知,學識豐富的大家求傳播思想吾道不孤,沒毛病。但是讓林相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這樣合適,許多人都恨不得立刻答應的提議,卻被齊老拒絕了?林相露出不解的神情,齊老卻是忍不住笑了一下,“我當然也想這本書流傳天下,能為諸多幼童啟蒙,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打下牢固的基礎(chǔ),以后的求學之路更加順利。”林相聽到這里更不解了,那為什么要拒絕呢?“可是我這本書還沒作完呀?!?/br>齊老語氣輕松,“原本只有,在做完的時候,我就想過要將它流傳出去,還是福王提醒了我,三字經(jīng)相對于其他啟蒙書籍的優(yōu)越性自不必說,而三字記憶比五字記憶更好的結(jié)果更是我親自試驗過的,光是一篇好是好,但是就怕世間文人引為風尚,若是跟風都做三字書籍,到時候良莠不齊,反而害了孩子怎么辦?”林相:“……所以?”“所以在福王的勸說下,我決定將一些幼童應該知道的知識和道理,都納入這本書中,我不求這本書能流傳千古為我賺下多少名聲,但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在有限的時光里,讓更多的幼童知道更多的知識,明白更多的道理,以后成為一個對大晉有用的人,那就不枉這本書了?!?/br>林相忍不住苦笑,齊老都說到這里了,他還能怎樣?原本還想勸說齊老,雖然還沒作完這本書,但是可以分一分上下兩冊,好歹刊印一本出來,先讓一些人看到擁有插圖的書籍是怎樣的效果,這樣雕版匠人的安置也有個方向。但是現(xiàn)在……還是大晉的未來更重要,至于雕版匠人,他還是想想其他的辦法吧。林相失望而去,可是紙書的出現(xiàn)本就是在前朝,距今不過是二三百年而已,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的新的值得一看的書籍本就少之又少,大多數(shù)還是在讀以前就流傳下來的書籍,諸如四書五經(jīng)之類。這些書本就晦澀,想要通讀已經(jīng)是很難,若要加上插圖,也不會起到什么作用。所以林相才十分苦惱,難道真的要放棄將老雕版匠人安置去雕畫,而是如同僚一般,從其他的方向著手安置這些雕版匠人嗎?只是其他方向,又從什么方向呢?雕版雕刻和其他的雕刻又有所不同,首先是材料的問題,相對于石刻這樣常年需要大力氣的雕刻來說,雕版雕刻的匠人更為細膩婉轉(zhuǎn),若要讓他們改行,也要選擇相對柔軟的質(zhì)地。玉石雕刻?金銀雕刻?林相搖搖頭,這一類的雕刻早已經(jīng)有固有的雕刻匠人,雕版匠人就算貿(mào)然進入,也沒辦法成為主流,他們的技藝不夠精湛,跟原有的匠人比起來毫無競爭力。那么還是做木質(zhì)雕刻?可是有哪些木質(zhì)需要那么多的雕刻匠人呢?那些雕梁畫棟?算了吧,雖然現(xiàn)在大晉富裕,可是因為前朝之禍,后又混亂十幾年,有錢的世家們厲害的現(xiàn)在依舊厲害著,他們都有固定的匠人,而那些后富起來的人……能指望他們懂得什么雕梁畫棟,不用金粉和銀線做屋子就不錯了。所以雕版匠人的安置還是讓林相十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