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1
晃花了眼,直接令慈航靜齋封山十年,就當是罰她們藏匿‘和氏璧’之錯了。 辰妃巧笑倩兮,說夫君罰的太輕了,‘和氏璧’乃是帝王的象征,她們敢不交給陛下,想來定有不臣之心。 楊廣念在慈航靜齋對楊氏有恩,又見那一群‘仙子’個個面色大變,終是看在美色上,罰她們封山二十年。 辰妃略有不甘,與楊廣相攜離去。 而魔門兩派六道,也在楊廣攻滅吐谷渾后,順勢將魔門給踏了一遍。 正邪兩道徹底寂靜下來。 最讓人無語的是,當唐一菲聽說有白道魔門,問起可聽說過師妃暄、綰綰、寇仲、徐子陵時。 那人竟嘆息道:“辰妃雖有妖妃之相,但這看人的本領,卻是了得,她為楊廣找的兩位義子,本是小混混出身,卻不想這寇仲、徐子陵,竟是兩位大才,楊廣征高句麗時,若非兩人拼死相護,楊廣就要被那高句麗的奕劍大師傅采林所傷。 也是他們帶領名下少帥軍,拼死突圍,才將陛下自高句麗的陷阱中救出。 只可惜那楊廣竟不再想著開疆裂土,反而迷信上了神仙傳說,派兩位義子親率少帥軍前往東贏,要求那長生之道。 而師妃暄、綰綰是辰妃的養(yǎng)女,日前已有消息傳出,說是要將兩女許給李閥二公子李世民,宇文家下代家主宇文士及。具體是誰嫁誰,咱們也不清楚,不過又是一樁聯(lián)姻罷了?!?/br> 唐一菲站在當?shù)兀吸S沙拂面,任由那幾位江湖落拓客的口水濺了一身,而不自知。 系統(tǒng)幸災樂禍,心想你也有今天。想想唐一菲待過的那些世界,后來穿越的重生的,有大機緣知曉未來的那些人,也都跟如今的唐一菲一樣,一臉蒙比,不知今夕何夕,哈哈哈。 唐一菲抹掉臉上的黃沙,又嘆息一聲。終日當先鋒,如今也只能在后面吃別人剩下的土了,也是怪可憐的,就是不知這五位自稱長歌門的奇女子,到了如今,是否還能團結一心? 就說李世民的親媽馮靈竹,只怕還是想讓自家兒子當皇帝的。 難道宋閥的夫人陳曼青不想為兒子爭上一爭? 還是說宇文閥的夫人江筠心沒這份心?若真沒這份心,就不該讓宇文閥往邊境伸手吧? 倒是這老五虞又蓮,大概沒有為兒子爭上一爭的心思,就不知邪王石之軒,有沒有這想法了? 亂啊,真亂,比歷史上還亂,比那大唐雙龍傳還要亂。 唐一菲無語的站在當?shù)?,看著那幾個江湖落拓客,還在高談闊論。 長歌門的強大無法可想,那隱世門派有好多仙人。 據(jù)說有一位青蓮居士,號劍仙、酒仙、詩仙。 而據(jù)辰妃娘娘等幾位師姐妹偶爾傳出來的詩句中,以那最為江湖人所稱道。 唐一菲默默地想,劍仙大大,您老人家還沒出生,你的詩歌已傳唱于天下,你有何感想? 楊師叔,長歌門還沒問世,就有了五名絕佳的徒兒,是不是很開心呢。 就不知李倓聽說他的祖宗李世民,被穿越女給生出來了,又是何感想。 唐一菲大笑三聲,回了幫會,她是時候,去瞧瞧那群聰明人聽到這樣的消息,有何反應了? 至于那一隊百姓,在沒想到如何安置他們之前,也只能由他們被宇文家的人遷走,至少一時半刻里,他們不會有性命之危。 而那幾個江湖人,像是見了鬼一般,恍恍惚惚,忽有一人道:“你們說,剛剛那女子,會不會又是辰妃娘娘的師姐妹入世了?” 另一人道:“只看年齡,該是小一輩的才是?!?/br> 一人道:“看年齡?沒用的,據(jù)說那幾位入世的長歌門弟子,兒子女兒都到了娶親的年齡,她們還是二八年華的好樣貌呢。咱們只看功夫,這一位怎么也得是那五位的前輩才是?” 眾人爭論不休,都在猜唐一菲到底是長歌門哪一位聞名天下的大人物?猜來猜去,他們猜測唐一菲很有可能是嫡仙的二弟子鳳息顏。 很好,很強大,這五個女人,是將整個長歌門的體系都搬到世人面前,就不知她們是否也曾易容改扮后,為其中幾人在這世間造勢了?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見 第73章 同人中的同人2 唐一菲回到幫會,就開了幫會頻道, 請李倓、長歌門門人, 來幫會漱心堂一敘。 其他幫眾聽聞這個消息,也都跑來瞧熱鬧了。 唐一菲站在幫會駐地長歌門漱心堂前,見人來的差不多了, 才將她在新世界聽到的消息告知眾人。 楊逸飛挑挑眉, 一副無所謂長歌門于異世大展身手的模樣。反正他也沒在那里露過臉, 雖說她們成名的方式, 有點奇怪,但也礙不著他楊逸飛什么事。 李白以手擄須,呵呵笑道:“我劍仙李白,還未出世,已聞名于天下,也是一樁美談。” 李倓眉梢輕挑:“就不知,我們李家的老祖宗性情如何?若是太宗真身,我這玄孫子, 總還能帶著天策、蒼云幫他老人家打天下?!?/br> 張九齡呵呵一笑:“陛下還是不要再想這樣的美事了。就說那幾位自稱長歌門門徒的女子, 都嫁了個好夫君,這原是準備以裙帶關系, 掌控朝堂。 看五人一開始,是以辰妃虞氏為首。 只是如今二十幾年過去,她們?yōu)榱俗约旱淖优易?,又是何種想法? 只說她們教養(yǎng)的下一代,是否還能有太宗那樣的眼界與心胸, 就很讓人擔心啊?!?/br> 鳳息顏:“這且不說,她們初到異世,打著長歌門的名譽行事,我們可以不追究。只是她們?yōu)楹蚊髦?,我等還未出生,卻要將師父的詩文傳唱天下。若是日后,師父他日酒醉時,再吟得一二詩文,豈不成了拾前人牙慧?!?/br> 杜甫、王維等人均是哈哈大笑。 “到那時,太白兄只怕也叫不得這名字了,是不是還要發(fā)出感嘆,終此一生,唯太白是知音耳。縱你如此感嘆,怕是也要被人罵成‘往臉上貼金’的小人了?!?/br> 只消想想那場面,就讓人好笑,這真太白被人笑成小人,那隋末年間,從不曾露面的詩仙太白,卻被世人景仰,這是何等可笑之事。 李白冷哼道:“我就不信,她們五人沒把你們的詩作流傳出去?!?/br> 幾人立時就笑不出聲了,只消想想那個世界的自己出生后,還不會做詩,就先學了自己的詩作,那還真是有些尷尬。 李倓擺擺手:“先別說這些了,從隋末到你們出生,還早著呢,就說我們大唐,還會不會存在,這才是當務之急。” 李承恩嘆道:“陛下不若親去瞧上一瞧,我們天策的創(chuàng)始人,是不是還是那個人?” 其實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