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9
書迷正在閱讀:[希伯來神話]魔王的摯友、全服公敵:大神要翻身、[HP]七日之失(德哈)、[快穿]人生贏家的奮斗史、末世之占山為王、戰(zhàn)魂、逢魔花開時、陸少的異能甜妻、為了泡那個男人我什么都干得出來、你太丑了我拒絕
了黑白灰三件套的現(xiàn)代人看來,實在可以稱得上艷俗了。當(dāng)天早上,崔瑛穿了一身淺青色長衫,扎了一塊同色的逍遙巾,什么荷包、玉墜一率不帶,就這么素素凈凈地進了皇宮。講筵還是設(shè)在考神童試、殿試的崇文殿里,崔瑛跟著一身戎裝的張永德到將軍到時,已經(jīng)有幾位穿著青綠官袍的翰林官、戴獬豸冠的御史坐在了偏廳了。見張永德進來,他們倒還站起來,幾個御史頗為敷衍地拱了拱手,翰林們則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畢恭畢敬地行了禮。至于崔瑛,好像并沒有人看見他。崔瑛樂得清閑,笑瞇瞇地縮到一邊去坐著,閉著眼睛,在腦海里默默地梳理一會兒要說的要點。巳正的時候,柴榮帶著參知政事和六部尚書來到了崇文殿,崔瑛隔著剛裝的玻璃窗看一眼他們的神色,御史大夫臉色陰沉,六部尚書看起來就像是來看熱鬧的,在一起說說笑笑,好不熱鬧。崇文殿里已經(jīng)不再是跪坐的家具了,柴榮也沒搞抽凳子的那套,眾人行了面君禮后便依次坐了下來,而崔瑛理所當(dāng)然地坐在了最靠門邊的下首座位。“臣彈劾殿前都點檢張永德玩忽職守,縱容崔瑛重藝輕道,重錢財輕道德,輕慢圣人之言,致令禁軍子弟言不稱先賢,只聽信自己所見所聞,致使風(fēng)氣敗壞,人心不古!”一個三十多歲看起來快四十歲的獬豸冠站起身來,端著笏板,拖著長長地聲音說道。崔瑛突然有點理解他那些沉迷于網(wǎng)絡(luò)的學(xué)生們所講的“槽多無口”是個什么感覺了,他覺得自己準(zhǔn)備那么多東西就用來對付這么一個說話一點邏輯都不講的人,簡直浪費!“老夫不稀得和你磨嘴皮子,”張永德連個眼神都沒施舍給他,他頗為嘲諷地看了一眼御史臺的頭頭,歪了歪腦袋,“德華你和他們說說,老夫給你們壓陣?!?/br>崔瑛有點黑線,別以為他沒看見,坐在臺階上面的柴宗訓(xùn)和柴永岱肩膀都在抖,絕對是在偷笑。“下官請問丘御史,”崔瑛站起身來,先朝上面一拱手,張口問道,“什么是藝,什么是道?”“形而下者器,形而上者謂道,器即是藝?!?/br>“也就是學(xué)習(xí)具體的事務(wù)就是藝,是器,找規(guī)律的事物就是道了?!?/br>“孺子可教。”那御史輕笑一聲,點頭應(yīng)承。“您說重藝輕道,是說藝和道不可得兼?”“自然,君子不器,才可得道?!?/br>“只不知皰丁可得道乎?斫輪者可得道乎?”這是崔瑛用了里兩個典故,一個是皰丁解牛的故事,另一個則是輪扁斫輪的事跡。“只得小道,與他人無益,不若達則兼濟天下?!?/br>“怎么會與他人無益?”崔瑛驚訝道,“又不知達則兼濟天下又是如何實現(xiàn)的?”“皰丁不過一廚,輪扁連自己的兒子都教不會,怎如夫子弟子三千。”那個御史得意地晃晃腦袋,“達則兼濟天下,則需圣天子明燭萬里,簡拔人才,使百姓安居樂業(yè),自是兼濟天下。”“也就是只有當(dāng)官才能兼濟天下,否則就獨善其身?您的學(xué)問人品真令人敬仰。”崔瑛覺得眼前這人蠢得讓他害怕這是個圈套,連忙將話題扯到他自己熟悉的領(lǐng)域,“下官卻不敢茍同,若一位醫(yī)者,對人體熟悉的程度如皰丁一般,那他能如華佗再世,救死扶傷,豈非兼濟天下?若輪扁能傳授制輪的道理,那豈不是車的數(shù)量會增多?夫子斥樊遲為小人,您在朝為官難道能鄙薄農(nóng)人不成?”那御史被噎得說不出話,不管怎樣,他還沒蠢到底,士大夫、高門大戶可以私底下看不起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人,但臺面上,大家都得憫農(nóng)、惜農(nóng)的。“修齊治平,君子所為,如今天下太平,只需治國,若要治國需得齊家,如今控鶴軍中,人人吃得飽、穿得暖,每位禁軍將士所得錢財足以使妻兒無凍餒之患。婦人在作坊中做工,在家里飼養(yǎng)禽類,不僅讓她們的丈夫兒女能多吃幾頓rou,而且大量的rou食讓汴梁城里的禽蛋類物品價格降低一成,百姓家也能多吃上rou食了。如此可稱得上齊家?”“更別說那些兵娃娃,白天讀書認(rèn)字,學(xué)習(xí)從軍的本事,認(rèn)野物,看天時,晚上回家把爹娘也照顧的好好的,家里和睦美滿,如此可稱得上齊家?”張永德也斜著眼看那個御史。“連身也不修,說什么齊治平?”那個御史也真有幾份骨氣,懟起張永德來一點兒也不含糊。“修身需得正心誠意,格物致知,正心講究目的明確,誠意要經(jīng)得住困難和挫折,格物是要研究事物存在的道理,致知則是推測事情的發(fā)展變化?!?/br>……辯論你來我往的進行,在崔瑛的有意引導(dǎo)下,很快便被導(dǎo)入了道家與儒家的爭辯當(dāng)中,這是拿道家當(dāng)招牌是崔瑛有意營造的一種機會。“夫子學(xué)道于老子,夫子之后有墨、法各家。及論歷代史書,王朝建立之初,百姓凋敝,宜用黃老之術(shù)休養(yǎng)生息;及人口鼎盛,則以儒道治國求賢;到王朝晚期,人心渙散,則需用重典,便是法家了;百家傳承之途與王朝興衰關(guān)系緊密如斯。”“道法自然,”崔瑛接著說道,“‘道’者,路也,不言卻引人前行。所以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夫子言仁,至荀子又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紂亡。夫子求道于老子,興儒術(shù),核心就是‘仁’。仁’者愛人,有兩個人才需要互敬互愛,人與人的關(guān)系要從夫子的典章中學(xué)習(xí),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則要從道家的和中領(lǐng)悟。荀子之徒韓非卻重法度,講權(quán)勢,棄仁義講規(guī)矩,以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效法自然,也可稱一個‘道’字。因而我的師門兼重儒道,不斥法墨。”“一派胡言,”那御史習(xí)慣性地反駁道,“你學(xué)道能學(xué)到什么程度?”“那不若下官給在座各位演示一下格物之學(xué)?”崔瑛從內(nèi)侍手中接過自己的準(zhǔn)備的東西,笑道。第76章和光同塵“哼,老夫倒要看看,你能格出點什么花樣來?!鼻鹩方裉斓亩旧喙αΠl(fā)揮不出來,氣哼哼地說。“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和光同塵便出此處,敢問丘御史可知光是如何和的嗎?”崔瑛手里端著自己準(zhǔn)備了一堆工具的小匣子,笑瞇瞇地問。“和光同塵為處世之道,光便是光,難不成還是許多光混在一處的嗎?”“當(dāng)然,難道丘御史竟以為光只有一種嗎?”崔瑛故作驚訝道。“光自然有燭光、日光、月光、螢蟲之光,但這些光是不會混同的吧?!鼻鹩钒欀碱^,以為崔瑛要與他行詭辯之術(shù)。“光分七色,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