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1
了郭開的布置擅自揣度嬴政的意思,將后宮一把火燒了。他知道,因為趙姬的緣故,嬴政對于yin、亂的女子向來沒什么好感,而趙王太后比起趙姬行為更加差勁,郭開竟然異想天開想要把趙王太后獻給嬴政,若讓秦王看見了定然會勃然大怒。所以就干脆將人殺了,然后放火燒后宮。他以為這樣大膽的行為可以博得嬴政的歡心。趙高心中也是有怨氣的。在其他國家,他這樣陪著嬴政一起長大的宦官,在王當政后也會獲得實權(quán),但在法律上,其實是不允許這么做的。嬴政是個看重法律的人,而趙高也沒有表現(xiàn)出政治才能,所以,雖然他呆在嬴政身邊的時間很長,自己卻沒有什么發(fā)展。更不要說,還有“葉師”盯著。想到葉孤城,他心中就一整恐懼,但是恐懼之中還夾雜著絲絲怨憤。趙高是個非常敏感的人,應該說宦官大多如此。他能感覺到,葉孤城對自己沒有好感。并不是漠視,而是沒有好感。這問題就很嚴重了。因為他心知肚明,嬴政雖然重視自己,但是最重視的還是葉孤城。對嬴政來說,葉孤城是父親啊。而且是永遠不會犯錯,理想中的父親。父子之間,并不是每一對都有矛盾,也有關(guān)系十分和諧的父與子,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親要跟得上時代,而且要有威信。所謂的威信,就是父親對孩子的要求,都是他自己能做到的,而不是以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自己的孩子。葉孤城絕對不會犯這種錯誤,因為他自己就是近乎于“完美”的存在啊。種種原因?qū)е?,嬴政與葉孤城的關(guān)系一直很好。趙高從來就沒有奢望過自己能夠掰倒葉孤城,因為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到如今,唯一希望的,也不過就是險中求富貴罷了。他希望嬴政能因為自己出色的辦事能力而看重自己。身為宦官,只能從揣度帝王的喜好入手了。這世界上有一種人,天生就沒什么是非觀念,就算是死多少人,也不會動惻隱之心。趙高就是這種人。只不過在這個草菅人命的時代,他并不顯得突出,又因為嬴政沒有讓他做多太多與人命相關(guān)的事,他的這一特性根本就沒被發(fā)現(xiàn)。然而今天,他的這一特性被發(fā)現(xiàn)了。趙高跪在嬴政的面前,他的后背已經(jīng)被冷汗濡濕。趙高沒有想到,自己的小聰明,竟然會招致這等結(jié)果。雖然知道秦國有新法律,他本人卻對這法律并不感興趣,甚至沒有刻意地理解過,趙高認為,自己是嬴政身邊的人,就算是觸犯了法律,都不應該與平民百姓相提并論。不是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說法?他雖然不是大夫,但也是在咸陽宮中走動的人,在宮中走動,某種意義上比平民百姓面臨的危險更多,他們一旦觸怒了貴人,被打殺也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啊!但之前便說了,嬴政是一個很崇尚法律的君王,他心中雖然對人權(quán)沒有哪怕模糊的認識,卻知道宮女宦官是不能不找理由地隨意殺死的。宮中的人若養(yǎng)成了這習慣,又有什么資格談法律?他們本身就是違反法律的第一人。趙高跪在地上,頭死死地貼在地面上。他在等待前方未知的命運。嬴政非常為難。因為他在糾結(jié),怎么處理趙高。趙高的行為,絕對是沒有回旋余地的死刑。但嬴政是人啊,小高子從他童年時期開始陪伴他到現(xiàn)在,養(yǎng)貓狗十多年尚且會產(chǎn)生情感,更不要說是養(yǎng)一個人了。就他個人來說,是不希望趙高死的。而嬴政的地位又決定著,如果他讓趙高活了下來,沒有人會說什么。但就算是沒有人說什么,嬴政自己卻會不安。他才修訂完秦國的法律,在將原本的嚴刑峻罰放寬之后,新的秦國刑法可以說是非常合理了。但就算是再合理的法律,殺人償命這一條都是成立的,秦國可不是未來的西方世界,會因為人道主義精神而廢除死刑,事實上,就算是在遙遠的未來,中國都不會是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這是正確的,就算是葉孤城都這么認為。他是個尊重男女平等的人,身上應該也具有人道主義精神,但正因為如此,才認為死刑是世界上唯一不應該被廢除的刑罰。一個人殺死另一個人,并不是簡單的剝奪自由就能償還的,這會給未完全成熟的,未完全進化的部分人一個信號。殺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啊。就像是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少年叫囂著要在成年之前試試犯法一樣。趙高殺掉的人,已經(jīng)不是一個兩個可以計算的了,那是一個能用龐大來形容的數(shù)字。因為他是一個殘忍并且心思縝密的人,放火之前封住了后宮的門,保證女人們無法從宮門中逃出去。如果說趙王太后應該死,那些趙王的嬪妃則是無辜的,她們甚至都稱不上趙國余孽,趙王同黨。因為她們中的很多人甚至都不是趙國人,而是其他國家的人,是胡女。也就是說,她們是倒霉的無辜者。所謂的倒霉,針對的是她們會成為官妓這件事,而不是會被牽連殺死。死在火中,這已經(jīng)不能用倒霉來形容,而應該被稱之為不幸了。嬴政還在猶豫。他下意識地尋找周圍人的視線,想要從大臣的臉上得到一點提示。他無法下定決心,所以想從其他人身上獲得力量,一點點贊同就好了,無論是殺還是不殺,只要一點點提示就好了。但是大臣們多聰明啊,在嬴政回頭看向他們的同時,所有人都齊刷刷地低下了自己高貴的頭顱。人的行為中有一半是情感控制的,嬴政現(xiàn)在雖然在向他們尋求答案,但如果日后忽然想起趙高,又或者忽然后悔時,最先責怪的絕對不是自己,而是給予他提示的臣子。到時候,就算嬴政是一位清醒的王者,都難免給他們穿小鞋,如果他惱羞成怒,想來這大臣的政治生涯就到頭了。就算是考慮到這些風險,他們都不能抬頭啊。但這些人中,或許包括任何一個人,卻絕對不包括葉孤城。當嬴政失望地環(huán)視一圈,無奈看向最后一個人時,卻忽然看見了一張面無表情的臉。他先被嚇了一跳,然后又心道果然如此。抬著頭的是葉孤城。他的存在與臣子是不同啊。葉孤城,在平日里便能左右嬴政的決定,但是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并不愿意給嬴政提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