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
子,連帶親眷都可以免費看診,寧蓁蓁送出了輪椅,得到了第一個自己的疑難雜癥。 這人的病癥對寧蓁蓁來說難度非凡,寧蓁蓁卻不著急開方子。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在紙張上寫密密麻麻的小字,突然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地面顫抖還有門窗都顫抖了起來。 她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聽到了一聲清脆的聲響,放在桌子邊的茶杯因為這個顫抖,墜落到了地面上,發(fā)出了清脆的聲響。 這個時候寧蓁蓁才想起來,原主記憶里的那場殞命了太子的地動已經發(fā)生了。 “嘉嘉?!”殷氏推門而入,抓著寧蓁蓁的手就往外跑。 寧蓁蓁到了院子里的時候,就看到其他人都已經在院子里了,她是最慢出來的。 “你這孩子?!币笫霞奔闭f道,她的眼眶都是紅的,“怎么還在寫東西,地動了都不曉得出來?” 寧蓁蓁給殷氏賠笑,說是自己的不是。 她是知道這地動是西邊的靈山縣,京都里不是震源,所以她才老神安在,沒想到讓殷氏著急了。 殷氏用帕子擦拭了眼淚,情緒漸漸平定。 幾人就在院子里坐著,等地動平息。 此時躺在床榻上的謝云兒同樣發(fā)現(xiàn)地動了,上次謝鑫踹她沒有十分也有八分的力氣,臟腑受損躺在床上休養(yǎng)。 她被下人匆匆忙忙抱入到了院子里,聽著丫鬟們小聲議論,“剛剛嚇了我一跳,湯匙都掉了。” “好端端的日子,怎么發(fā)生地動了,真的好嚇人?!?/br> “既然發(fā)生了,那就不是好端端的,說不定是……” “噓,你說什么呢,這話也是你說的?” 原本已經回來的謝平換上了官服,兵部里他的上峰定然是去了兵部,或者是入皇宮,他也要在兵部里候著,以防天子傳喚。 謝云兒聽人說著不是好端端的,眼底帶著涼薄的笑意,終于到了太子的死期! 這種天災,總是會讓人覺得天子失德,甚至會下罪己詔,這也就是太子去賑災的原因。 原本她以為來了李嬤嬤,她的好日子到頭了,誰知道福禍相依,因為謝鑫踹得太嚴重,謝平還沒說什么,謝鑫自己心虛了,還主動說,不會讓李嬤嬤待她太過于苛責。 謝云兒的心又開始浮動起來,等到太子去了,天子悲痛欲絕,而那幾位皇子就會各顯神通,對東宮之位虎視眈眈。 她吃了這么多的苦頭,事情的起因都是那位太子,謝云兒恨不得時間快快跳躍到一個月后,伴隨轟隆隆的雷雨,從靈山縣出來消息,太子薨! * 趙昱暉也坐在馬車上,因為太子接種了牛痘,正好有些微熱的反應,下午的時候去了一趟林家,寧蓁蓁看過了之后,表示已經種痘成功。 從林家回來之后,趙昱暉也從翰林院回來,太子與趙昱暉正在茶樓里小坐,結果就發(fā)生了地動,兩人立即上了馬車,往皇宮方向趕去。 一路上,可以看到街道兩旁慌亂,鋪子里的人都出了屋子,三三兩兩湊在一起交談。 還有店鋪門口懸著的旗桿被震落,鋪在地面上。 走街串巷的挑貨郎行色匆匆,顯然打算回去看看狀況。 一場地動擾亂了京都所有人的生活,太子的眉頭皺著,那震源又會如何? 太子同趙昱暉說道,“這地崩不知道是哪個方向,是不是現(xiàn)在已經亂了?!?/br> 趙昱暉想到了在翰林院里看過最嚴重的地動,死傷無數,河水倒灌,看著傷亡數字,可以想象得到人間煉獄一樣的情形。 “也不一定會很嚴重。”趙昱暉安撫太子,“可能就是小地動?!?/br> 太子搖搖頭,“看著動靜,這里只是余威就如此,恐怕更嚴重,等到見了欽天監(jiān),就知道是哪處發(fā)生了地動?!?/br> 趙昱暉的狀元并不是三年一度的春闈考取的,而是因為東宮太子大婚特開的恩科,他們這一批恩科所錄的考生,是太子門生。 趙昱暉知道太子被教導的很好,但是萬萬沒想到,太子竟是準備親自去鎮(zhèn)災。 趙昱暉看著太子與天子相似的輪廓,心中大震,在馬車里給他跪下,“臣愿同往。” 在地動之后,太子的眉頭緊鎖,等到聽到了趙昱暉的答案,露出了淡笑,扶起了對方說道,“你先回去收拾東西,孤打聽出來了是哪邊出了地動,便差人同你說,在城門口見?!?/br> “是?!?/br> 趙昱暉等到太子匆匆進宮,就轉身回府。 天子召了欽天監(jiān)的人,知道這是從西邊過來的,最讓他震撼的是,太子跪在他面前,“每逢地動天災,常有亂相出,兒臣愿替父往?!?/br> 對天子而言,若是水患和旱災之類的災害,多少有跡可循,天子雖也著急,心中多少有些章程,但是在瘟疫還有地動發(fā)生的時候,就有一種無力感,甚至還會審視自己,是不是真的失德,天降災害。 前朝殤亡的緣由,便是對儲君有反復廢立,當今天子以史為鑒,給太子請了最好的太子太傅,而且十歲開始就會用朝堂之事考校兒子,等到太子之前,安排他在六部里輪流做事,明白朝堂的運行構架。 去年干旱,太子去山南賑災,但是地動災害,尚且是頭一回。 天子因為太子請纓,心中感動,但是卻不贊同此時兒子過去,“只知道是西邊,還不明朗,你若是有心,等到當地奏折過來了,替朕走上一遭?!?/br> 本來因為地動之事,天子愁眉不展,但看到太子主動請纓,想到太子讀書時候勤勉,也在朝堂跟著六部踏踏實實做過一些事,心中又升騰起來自豪,皺紋舒展開。 當天子想要扶起太子,卻見太子再次叩首,神色認真,“孩兒在翰林院看過史書,洪災可以護堤或者是放堤,當地官員維護好秩序,等朝廷的糧食;若是旱災,只需要等糧食就好;若是其他災害,都有應對之策,唯有地動,若是地龍翻身猛烈,死傷無數,應對之策寥寥。孩兒不愿見此情形,愿往災地,讓子民安定,共度難關?!?/br> 太子的眼中含淚,他說得話都是發(fā)自肺腑,父皇對他沒有一絲一毫的防備,他在尚未繼位之前,也想要替父皇維持世間清明,正是因為地動不可測,缺乏應對措施,他才想要親自前往。 太子知道這樣算是以身犯險,但是他想要和父皇說得清清楚楚,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孩兒自幼讀得是圣人書,聽得是圣人言,父皇更是握著孩兒的手,教孩兒開眼界,教孩兒什么是愛民如子,……” 最終天子被太子拳拳之心說服,“來人,宣劉青、李文章、何若聲……” 以兵部周承為首,點選一些精干及年輕太醫(yī),和太子西行賑災。 太醫(yī)院、兵部、禮部甚至整個京都都是雞飛狗跳,在短時間里把東西準備齊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