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
書名:穿越之知青時代[空間] 作者:酥rou曲奇 備注: 陶湘穿越到1966年,文/革爆發(fā)的第一年,成為了第一批下鄉(xiāng)種田的女知青。當知青的日子不好過,借住在老鄉(xiāng)家里,缺衣少食沒油沒鹽,還得每天辛苦勞作。還好陶湘有個空間,空間里吃穿都有,她的日子過得總要比別人好些。 ☆、第一章 “媽,我錯了……” “你翅膀不是硬了嗎?連meimei也敢打,你給我滾……” “晚上之前不許回來,meimei一天沒好,你一天不許回來吃飯!……” 昏暗的窄小房間外隱隱傳來女孩尖聲哭泣的聲音,期間偶爾夾雜著中年婦女不耐煩的低聲呵斥,混在一起雜亂極了。 聽在耳朵里,仿佛遠在天邊,又好似近在眼前。 這樣爭吵的情景每天都在發(fā)生,持續(xù)了起碼有一周。 躺在里間一張小單人鐵床上的陶湘充耳不聞地聽著,好半天才忍不住捂著耳朵翻了個身,離得那扇近在咫尺的房門遠了些。 纖柔圓潤的指尖不經(jīng)意觸碰到頭上被紗布包裹的傷處,猛地一疼起來,陶湘頹然地嘆了口氣。 自她穿越過來,換到原身這副18歲年輕的身體里,也已經(jīng)有一個星期了。 說是換了個rou身,但陶湘找小鏡子照過,這幅身體與18歲的自己幾乎一模一樣。 沒出意外,即穿越前,26歲的陶湘是一個走溫婉路線的現(xiàn)代十三線小明星,靠著抓經(jīng)紀人指縫間落下的別人不要的通告活著。 沒辦法,她孤兒出身,比不得其他明星背景深厚,更沒有且拒絕干爸金主這種錦繡外力,因此始終不溫不火。 但就算如此,從業(yè)多年、擅長兼職,精打細算的她依舊是囤積了不少錢財。 只可惜千算萬算,陶湘沒想到她一條命竟然栽在了低血糖上。 低血糖對于少時孤苦的陶湘來說是個頑固的老毛病了,出事的時候,陶湘正連夜在拍一場落水戲。 成本極低的網(wǎng)絡劇,又是個戲份不高的配角,經(jīng)紀人手下的幾個明星不高興接,于是就便宜了陶湘。 蚊子腿多少是點rou,她素來是來者不拒的。 與陶湘搭戲的是個新秀,空有一副好皮囊,演戲半點不會,不知又是哪個大佬塞進來的人,一整個劇組陪著她玩。 一遍遍地跳水,又一遍遍地NG。 因著是夏季,加上陶湘水性好,拍個落水戲跟玩似的,誰也沒有多想,就連陶湘本人也是這樣想的。 因此在最后一遍落水前,盡管腦袋有些暈昏,顯然是低血糖的癥狀,她仍是咬著牙打算硬扛過這波。 甚至還想著等上岸了再吃顆糖緩緩,卻不想就此眼前永遠黑暗了下去。 無力在水中掙扎的窒息感猶如實質(zhì)地梗在喉口,嚇得陶湘不敢再回憶,連忙捂著脖子驚惶地睜開眼。 她連連喘著粗氣,周圍依舊還是那個灰灰土土的小房間,外面的爭吵聲卻不知什么時候停了。 陶湘穿來后所在的儼然是一個1966年城鎮(zhèn)普通居民家庭,家庭里的大家長們是雙職工,都在附近的火柴廠里上班。 他們生育有一個女兒,后來又在遠方表叔那過繼了一個兒子,前些年還收養(yǎng)了一個父母雙亡,與自家女兒同齡的侄女。 原身正是這個侄女,尷里不尷尬的身份。 如今,這個家現(xiàn)在還面臨著更大的沖突。 眼下知青下鄉(xiāng)建設農(nóng)村運動興起,根據(jù)時政,但凡家里有兩個以上年滿十四歲的孩子,則必須出一個下鄉(xiāng)去響應國家政策。 而陶家三個孩子里,滿足條件的有兩個,原身與她的堂姐陶蘭。 說是堂姐妹,其實兩人也差不了幾個小時,都是陶家妯娌在同一家衛(wèi)生所一前一后生的。 不說原身,作為享樂主義者的陶湘當然是不愿下鄉(xiāng)的,別說去那么遠的陌生地方人生地不熟,其次,她也不確定自己可以適應鄉(xiāng)下那種勞作貧瘠的苦悶生活,想想就覺得痛苦。 可是縱觀眼下這個收容原身的叔叔家,對待她的態(tài)度也同樣耐人尋味。 侄女與親女,外人想總歸是放棄她的面子大,可偏偏夫妻倆竟是選了自己唯一親生的女兒去下鄉(xiāng)…… “吱嘎”一聲,薄薄的木板房門被人打開,一下子打斷了陶湘深想的思緒。 “湘湘啊,晚飯好了,今天要不出來吃?”房門外探進來一張帶著笑的婦女臉,三四十來歲的樣子,瘦削的面皮有些發(fā)黃,不笑時帶著絲天生的刻薄,好似難以相處。 不同于對待別人時的不耐煩,她面對陶湘時竟軟和了許多,語氣也是溫和殷切的。 蹙著眉頭的陶湘扶額從床上坐起身,饒是相處多日,但心中的感覺更古怪微妙了。 一時聽不見陶湘的回答,陶家嬸嬸又揚聲道:“頭還疼嗎?要不嬸嬸還是給你端進來吃?” 說到頭疼,陶湘就有些牙酸。 她穿過來時正是原身被打破頭咽氣的時候,于水中窒息的恐懼感還沒有散去,下一刻頭痛欲裂的劇痛就席卷全身,也就是求生欲高強的她咬著牙才忍了過來。 陶家嬸嬸說著就挪動腳步準備去端飯,聽到腳步聲離去的陶湘連忙阻住了:“哎嬸嬸,不用,我……我出來了……” 自從陶湘頭受傷躺在床上休養(yǎng),一連七八天都是這位陶家嬸嬸頓頓不拉地端飯進來給她吃,像是伺候祖宗似的,養(yǎng)得她懶骨都快生了。 陶家叔叔每晚吃好飯后也會進房里瞧她是否好轉(zhuǎn),而表姐陶蘭和小表弟陶光榮就見得少了,陶湘至今也沒對他們有多大印象。 英雄漢醉死溫柔鄉(xiāng),悶在狹小的房間一久,連腦袋都必不可免變得遲鈍,陶鄉(xiāng)想出去了解下周遭環(huán)境。 畢竟自身的處境與未來也該考慮起來了,免得兩眼一抹黑,屆時給人賣了都不知道。 陶家地方不大,位于火柴廠單位分配的家屬樓中。 二層筒子樓里一室一廳的迷你布局,粗看也就四十來平米的大小,像個蝸牛殼似的,卻住著五口人。 難怪陶湘住的那個房間那么小,床旁邊就是門,人站著都轉(zhuǎn)不開身,完全是從一室里劃割出來的。 至于客廳也大不到哪里去,正中間一張八仙飯桌就占去了大部分空間,四周墻壁角落處也擺滿了各色各式擺件物品,給人行走的地方十分有限。 頭蒙著紗布的陶湘坐在飯桌旁好奇地打量著逼仄的周圍,她并不知道自己眼里嫌小的房子與擋路雜亂的家件,對于外頭其他人家來說,卻是大房,是眼熱不得的家當。 家門口大開著,陶湘放眼往外看去,只見陶家嬸嬸站在外頭廊上,正彎腰從煤爐上座著的鍋里盛米粥。 夏末晚霞的余光照亮了這幢樓,一切都變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