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4
子,王渙從小便受盡寵愛,但在養(yǎng)尊處優(yōu)之下,倒也沒怎么長歪,雖然少了點雄心壯志,卻也很有自知之明,知曉自己貪圖享樂,亦沒有經(jīng)國濟世之才,能在王家這棵大樹下安心乘涼一輩子就是他的最大宏愿。王渙覺得,父親和母親大概也是考慮這一點才選了他的女兒做皇后——只要他的女兒當了皇后,他至少也能得一個恩侯的爵位。這樣一來,即便父母離世,王渙的后半輩子也有了保障,光是恩侯的俸祿就足以讓他衣食無憂,享樂到死。然而世間事不如意十之8九。誰能想到,皇帝陛下不僅沒瞧上王渙那個花骨朵一樣的二女兒,更越過他的女兒,選了兄長家里那個剛被人退了婚的老姑娘。剎那間,王渙只覺得天崩地裂,末日將臨。但這是皇帝陛下的金口玉言,容不得王家人置喙,王家人也沒有資本和皇帝討價還價,只能把原本給王渙女兒準備的嫁妝挪到王皇后的名下,強顏歡笑地將王皇后送入皇宮。王渙原本也覺得時也命也,唏噓無奈之后,便打算就此認命,可轉回頭,就看到自己的女兒在家中哭得死去活來,妻子也在暗自垂淚,連院子里的下人都陰沉沉地沒了活氣,與隔壁兄長一家的喜氣洋洋形成了鮮明對比。王渙頓時生出了nongnong的不甘。兄長的女兒遠不如他的女兒鮮嫩嬌艷,還是個訂過親卻被人給退了貨的。兄長本人也不比他這個混吃等死的老來子強上分毫,平日里亦是爹不疼,娘不愛,既不像大兄那樣得力,也不像他一樣得寵。王渙越想越覺得意難平,很快下定決心——毀掉侄女,讓她退賢讓位!他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王渙冥思苦想,終于發(fā)現(xiàn),他與皇帝陛下冊封的那位皇夫的二哥歐陌有過同窗之誼,接著又回想起歐家兄弟之間似乎并不和睦,那位皇夫打小就不和歐家人住在一起,頓時靈光一閃,想出一條毒計。借刀殺人。但按照王渙的本意,他原本是想要借歐陽的刀殺王皇后這個人。雖然他在信中告訴歐陌,皇帝陛下只是想豎起一塊重信守諾的牌子,所以,死掉的皇夫遠比活著的皇夫更有意義,也能歐家獲利更多。但實際上,王渙非常清楚,皇帝陛下既然肯以立后做條件迎皇夫入京,那就不會再費力氣把皇夫弄死;即便真的想要皇夫死掉,也肯定是想親自動手,絕不會允許其他人冒然“協(xié)助”。王渙之所以敢以信箋的方式去蠱惑歐陌,就是故意留下端倪,讓歐陽有機會知曉此事,進而恨上王家。王渙聽說過歐三“睚眥必報”的名聲,但在王渙看來,歐陽無兵無權,一無所有,哪怕被皇帝陛下冊封為皇夫,也依然是個蚍蜉一般的小人物,哪里能夠撼動王家這棵大樹?即便知曉王家阻攔他回京,甚至還想謀害于他,也只能在心中記恨,進而將仇恨轉移到同在宮中的王皇后身上。王渙所希望的,也正是歐陽拿王皇后泄憤,將她謀害致死。這樣的話,王家就可以趁機發(fā)難,逼皇帝陛下除掉這個礙眼的皇夫,然后再另娶一個王家女做皇后,補償王家的損失。即便王皇后沒有死掉,只要他們倆能起沖突,王渙也可以利用母親安插在王皇后身邊的人手,把她弄個半死不活,難以生育,然后,他的女兒也就有了入宮的理由——以這種理由入宮,皇后的位置大概是拿不到了,但太子的位置卻可以搏上一搏,拼上一拼。傻子也知道,與其給皇帝當岳父,倒不如給皇帝當外祖父,尊貴更甚,好處更多!然而王渙不曾想到的是,歐陌這個蠢貨竟然被他的花言巧語說動,真的生出了想讓自己弟弟死上一死的念頭,而且還付諸了行動。更讓王渙不曾想到的是,歐陽遠比傳說中更加狠絕,以至于歐陌竟然豎著出門,橫著歸家!王渙一直派人盯著歐陌那邊的動向,一聽說他被抬了回來,整個人都不好了。你可是當哥哥,怎么能真的去逼死弟弟?。?!還有那個當?shù)艿艿?,你怎么就敢對親哥哥下得如此毒手?!你們倆真是親兄弟,一個爹生,一個娘養(yǎng)的嗎?!王渙對自家那位親哥再怎么不滿,也只想弄死侄女,從沒想過要把親哥哥如何如何!緊接著,王渙又郁悶地發(fā)現(xiàn),在被親兄弟打斷腿之后,歐陌這家伙卻又講起了義氣,硬是沒把他這個王家人在當中煽風點火的事泄露出來。于是乎,皇夫歐陽返京之后,既沒有給王家人下絆子,更沒與王渙的皇后侄女大打出手,反倒是跟王皇后打成一片,其樂融融。王渙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干脆惡人做到底,繼續(xù)蠱惑歐陌,希望他將兄弟鬩墻的事宣揚出去,好讓歐家淪為世人眼中的笑柄,讓歐陽成為君子們攻訐的對象,讓他能夠出一口惡氣。偏偏這一次,歐陌卻沒上當,對王渙的挑撥不理不睬,信也不回一封。——該上當?shù)臅r候不上當,不該上當?shù)臅r候你倒是頭昏腦脹地中了招!王渙又氣又惱,郁悶之下,也不再用熱臉去蹭歐陌的冷屁股,與歐陌就此斷了往來。之后,王渙又想了些別的法子去對付他那侄女,只是每一次都沒能成功。眼見著王皇后在后宮中的權柄一日勝過一日,越來越有一國之母的威嚴和氣派,王渙再怎么不甘心,也愈發(fā)地無可奈何。直到上月下旬,宮中舉辦的那場桃花宴上,王皇后身邊的蘭嬤嬤突然給赴宴的王夫人——也就是王渙的生母,王皇后的祖母——捎了個口信,稱“陛下愛男色,望家中擇憂以悅之”。這口信來得莫名其妙又不明不白,身為大儒之妻,王夫人也是讀過史書和禮經(jīng)的,偏心歸偏心,卻沒偏了腦子,很清楚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不得。回府之后,王夫人稍一猶豫就將此事瞞了下來,連自己的夫君王績都不曾告知。但聽到這個口信的卻不只王夫人一個,還有隨她一起入宮的貼身婢女。這名婢女早就與王渙暗通曲款,有了私情,雖然王夫人在出宮的時候就對她下了封口令,但回府之后,這名婢女還是將此事告訴了王渙。王渙一聽便醍醐灌頂,恍然大悟。難怪皇帝陛下會不要他的女兒,卻選中了他的侄女!他那侄女肯定早就知道皇帝陛下的癖好,之所以被選中,就是去給皇帝陛下做擋箭牌的!如此推測下去,他那個皇后侄女至今未曾有孕的事也就有了解釋——皇帝陛下根本就沒想給她孩子嘛!而王皇后之所以讓身邊的蘭嬤嬤給家里捎話,想必也是受不了膝下空虛之苦,想要獻上男寵,討得陛下歡心,為自己換取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