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6
李倓從小就乖巧聰慧,朕自然也就分出了幾分關(guān)注,他想要遂胞姐一起遠走南詔,其實朕是不同意的。不過朕也知道他們姐弟情深,知曉阻攔不成,再加上朕也想讓他出門歷練一番,等成熟些再招回來?!?/br>陸九奚凝了視線,開口問道,“那后來的……吊唁?”圣上沒有追究陸九奚的貿(mào)然開口,他沉浸在思緒里,好半晌才開口,“如果朕說朕不知情該如何?”幾人握緊了拳頭,屏住呼吸聽他講話,生怕圣上一個惱怒,就閉口不言。幸而圣上看了他們一眼,緩緩道,“李沁的死訊傳來時正值太子的冊封大典。朝中也不是沒人對于她的死訊說些什么,不過都被朕駁回,照常頒下了吊唁,轉(zhuǎn)而就放過此事。”說罷停頓了下,深吸了一口氣道,“誰知吊唁走出城門后卻被人阻攔,人也被收買。等朕收到消息時已經(jīng)晚了。”眾人識趣的沒有詢問到底是誰收買了人員,應該說能收買人員的人也不多,想來也能有些頭緒,但他們畢竟是平民,真正觸碰帝王底線的事情當然不會做。一時寂靜。李承恩朝著唐尋幾個使了個眼色,然后輕咳一聲道,“陛下,既然是誤會,何不解除它?我想李倓殿下也是很想來見您的?!?/br>這話說到了圣上的心坎里,特別是近幾年,想要找個乖巧的孫子都找不到,他們乖巧嗎?乖巧。特別是被自己的母妃教導的不能更乖巧。但這些都是他想要的,也就是因為這,圣上才更加想念之前能在他面前應對自如且聰明的李倓了。不過這些話自然不能說出口,他冷哼一聲,沒有接話。李承恩看著當今帝王登上皇位,諸多問題都是自己幫他解決,想當然的,也就比旁人要懂得這人的心思,此時他這個表現(xiàn),李承恩心知肚明的知道他軟下來了。暗笑一聲,遂趁熱打鐵道,“那臣就擅作主張,傳您的口諭往南詔走一趟了?!?/br>圣上瞪眼,“放肆!”李承恩笑道,“老臣也就放肆這一回,陛下您就準了吧?!?/br>圣上直直地瞪著他,半晌好似泄氣般胡亂揮手,“快滾,別讓我看見你?!?/br>李承恩擒著一抹笑,麻溜地“滾”出了大殿,幾人跟著他一起跑了出去。出了宮,幾人才有心思詢問。就見這位天策府的統(tǒng)領(lǐng)笑道,“你們傻,圣上那個態(tài)度就是默認了知道嗎?”說罷朗笑出聲。“快收拾一下,跟著本將軍去南詔?!?/br>南詔。早在李承恩幾人趕往這邊的幾天里,就有建寧暗衛(wèi)收到了消息,連帶著幾人與圣上在皇宮里的談話,統(tǒng)統(tǒng)被放在了李倓的桌案上。又一次應付了草包皇帝以及他的美艷王妃后,李倓緊皺著眉,快步走向自己的住處,說不清是身體的疲憊還是心理的疲憊,讓他嘆了口氣,在看到桌案上最新的情報時,收斂了外露的情緒,攤著臉上前,把密信拆出,一行一行地讀出。和往常沒什么兩樣,開頭就是長安內(nèi)宮中各個嬪妃的動向,大臣們新出臺的政策,那個最尊貴男人的舉動,紛紛都列在信里。和往常的確不同,手里的信突然千般重,一字一句,直到把他們的對話看完,李倓才覺得自己的呼吸困難,恍然察覺到自己竟無意識地屏住呼吸。一時間神色晦暗難明。作者有話要說: 就是偷個懶也不行QAQ??!我更了!?。?/br>昨天記幾給記幾放了天假哼!然后良心譴責了我更新!感動吧!哼!感謝長風引歌,是十光不是時光,La,竹墨殘水煙花冷親愛的投雷,一玉_唐舜璟親愛的2雷抱住??!=3=La←還不如戲子呢真的←最后其實我今天也想偷懶來著【。但看到一玉親愛的就算我沒更也投雷了,又感動又愧疚,doge,于是我就更了【。夠☆、Chapter77看著信中的寥寥幾字,李倓緘默不語,他竟是不清楚當年自己jiejie的事情還有此般隱情。那他這些年所做的一切都是什么?自以為的抗爭,自以為的逆反,看在那個男人的眼里,就像孩子鬧脾氣一般?他慢慢握緊了手里的信,看著它隨著火光漸漸化成灰燼?;秀遍g想到了自己胞姐在臨終前對他的囑托,盡他所能輔助當今帝王,造就紛繁的大唐王朝。李倓的嘴角劃出意味不明的弧度,張開手指,直到火光吞噬了它,才召喚建寧衛(wèi),部署下去。與此同時,唐尋等人快馬加鞭,已經(jīng)步入了南詔的地界。李承恩帶著天策府的精銳,緊隨其后。要說這次進宮面圣等一系列行動,都離不開李承恩的部署。雖然有他們幾個與狼牙神策的迅速的行動來吸引圣上的注意力,但君不見多少人都是在圣上的心中雁過不留痕,能達到要圣上召見的地步,李將軍從中出力不少,說到底他們也是合作關(guān)系。而李承恩,他是真的權(quán)益利弊后才確定李倓可以作為較好的扶持對象,全心意的關(guān)心著大唐的安危,才會如此果斷的下令。一拍即合。這是一個即將混亂的時代,但有識之士從來不會少,心懷天下的人從來不是傳說,所以才能在幾句話中發(fā)現(xiàn)彼此的志同道合。也就是這樣,李承恩才會全力支持唐尋等人。天策府就是為了保護李唐王朝而建立,必要時,就是當今圣上都可以不放在眼里,如果確認圣上對于這個江山無用之后。就是這么冷漠,但也是這么忠誠。李承恩知道,如果讓他確認了李倓是可塑之才,那么他不介意推舉李倓上位。他從來沒有掩飾自己的所作所為,也就是如此,當今圣上才動了給李倓一個機會的念頭,允許他們遠走南詔,把曾經(jīng)流落在外的皇孫帶回來。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唐尋等人似懂非懂,但重點是他們支持李倓上位,這對于他們來說就夠了。他們也只是需求一個安寧的王朝,不至于讓它陷入戰(zhàn)火之中,至于期間誰能夠做到這些,或者說有什么隱藏的意味,他們統(tǒng)統(tǒng)不在乎。只要結(jié)果是他們想要的就夠了。因此李承恩欣賞他們的同時,也暗暗心驚。畢竟就算是那些大佬們,想得也沒有他們這些年輕人來的透徹。不過轉(zhuǎn)眼一想又松了口氣,這些人是真正心系國家的人,他們有共同的目的,這就足夠他們共同努力了。見到李倓時是幾天后了,雖然有李承恩帶來的口諭,但也著實費了些功夫。卻不想本來還在糾糾纏纏的國王,在看到從外面走進來的李倓時,就噤聲了。李倓笑著交代了幾句,國王陛下就已經(jīng)一臉放心的回避了。嘴里還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