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
小屁孩問道孔夫子作者:臨江山人“學而時習之”坑了不少學生,真相卻是……咱們軟萌地甩甩小皮鞭,立刻開始啦!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一則我相信:學生黨們對這一則實在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發(fā)個噩夢也能哆哆嗦嗦被一句“學而時習之”給嚇醒!孔夫子委委屈屈地跟我訴苦:“怎么會這樣子呢?用你們今天的話來講不就是——學習了新知識以后尋找適當?shù)臅r機多加練習……嗚嗚……”一純忙安慰他:“不關你事噠,乖啊~”其實“學而時習之”這句話被后代人誤解得慘了,好些人拿著現(xiàn)代語言習慣去理解古文,以至于連不少教師上課時都喜歡搬孔夫子出來:“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你們學習了之后就得經常復習,給你們劃的重點回去好好背,知道了嗎?”底下一片有氣無力:“知道了……”還有些可憐的娃沒搞清楚發(fā)泄對象,把火氣撒在孔子頭上,說他“迂腐”、“假正經”。我還在苦海里掙扎的同胞啊,你們要知道孔子本人要求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實踐?。?/br>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最希望學生不僅能理解“仁”的含義,而且能真正“行仁”!再看“學而時習之”的“習”字的繁體是“習”,“習”像是一只小鳥在不斷地試飛,這就是明明白白要大家實踐的意思!而現(xiàn)在受著學校應試教育的小鳥們是什么狀態(tài)?鳥mama丟一本給它們,它們不停的背呀背,卻從沒真真實實地扇動過翅膀。有志氣的聰明鳥兒會怎么做呢——我照樣讀,照樣參加大大小小的樹林知識會考,但我找合適的機會嘗試飛行,飛第一次可能生疏又變扭,但沒關系,飛的次數(shù)多了,就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這個大林子。最可憐的是有些天資聰慧的鳥兒,在日復一日的“聽課背書考試”中喪失了飛起來的機會,這不令人痛心嗎?學生黨站起來呀,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吧!令人心塞的古代交通上一章,一純已經和眾位看官從字義上分析了“學而時習之”的意思,那么今天,我們就從日常生活著手,來接著看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一則為什么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呢,請您跟著一純坐上時光機回到千年以前:“哼哧——哼哧——”在綠樹成蔭空氣清新的鄉(xiāng)間小道盡頭,傳來了大煞風景的聲音。只見一個身披缊袍的肌rou少年騎在一只胖豬身上,他猛力一揪豬后頸的肥rou,胖豬就撒開四蹄,霎時間塵土飛揚,頗有一種“劍走天涯”的氣勢!再定睛一看,只見豬脖子上居然掛著“三胖”二字!胖豬:我不是已經發(fā)出鄭重聲明——不許再叫我“金三胖”㈠了嗎?一純:好的,鑫月半。胖豬一怒之下漲紅了臉,絕塵而去……然而它馱著的肌rou少年很無奈:“咱走了這么久,還在這條鄉(xiāng)間小道上,什么時候能到孔子的家??!”沒錯,這豬背上的肌rou少年就是日后有名的孔門弟子——子路啦。其實,一純杜撰上面這個小劇場,不僅圖個調戲三胖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要間接告訴大家:古代的交通有多不發(fā)達!然后進一步推導,“有朋自遠方來”是一件多么難能可貴的事情!看官大人:你扯了那么久,現(xiàn)在才入正題,有沒有搞錯!一純:哎呀,看官請您息怒!咱致力于帶給您既有趣又有含金量的文章,這種尊貴奢華有內涵的體驗不是隨便一個欄目都能提供的喲。一純喝口水接著說:這不,上面的小劇場先搏您一笑,接下來是真憑實據部分喲!請您搬好小板凳和爆米花,以下是理科渣渣一純耗費一個下午所計算出的數(shù)據!(注:為方便理解,一切事物皆采取現(xiàn)代數(shù)據和單位,粗略計算,不必深究)為了讓您更清晰古代交通情況,從而感受“有朋自遠方來”究竟有多令人激動,一純先假設了一個“無厘頭”㈡情景。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也不必設定有多遠了,夫子不是魯國人嘛,就來個山東省境內游好了。假設情景:一大媽從青島出發(fā)去曲阜見孔夫子,順便推銷“臉基尼”㈢。一純不是山東地理專家,我們也不考慮從青島至曲阜中間是否要坐船、繞山等因素。為了方便,直接拉直線距離,測得:314.5公里。那么,接下來我們分兩種交通工具來進行理論測試:方案一:馬車。方案二:大媽的腿。—————我是萌萌噠分隔線—————實行方案一:青島大媽家里富裕,于是乎,她選擇乘坐馬車去曲阜見孔夫子。這里要普及一下周朝的馬車,傳說周武王接受周公建議去發(fā)展交通,馬車也由最初的一馬拉車演變?yōu)槎囫R拉車,成為證明社會身份的又一表現(xiàn)方式——“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舉個例子,咱們孔夫子是大夫階層,他的座駕就是由三匹馬拉車的。○那這個周代馬車是什么速度呢?本來馬拉戰(zhàn)車能達到近2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但是考慮到青島大媽只是去見朋友,所以就算馬車大約是15公里每小時好了,記作15km/h。一純私底下估計這可能只是馬在精力充沛的時候能達到的速度,但苦于我還沒有機會親身試驗,就姑且這么用著。而且這里要再次注明,我沒有把變量計算在內。○那么我們可以來算算,坐馬車行駛完全路程需要多少小時呢?314.5÷15≈21(h)答案是約等于21個小時。○好,那我們拿“鐵人”標準來算算,青島大媽以“不顧一切拼了老命也要盡快見到孔子”的狀態(tài),從青島到曲阜要多少天?一天24個小時,正常睡覺加上午休總共去掉9個小時;一日三餐都吃壓縮餅干總共去掉1個小時;給馬一點歇息時間加上解決如廁問題總共去掉1個小時,剩余13個小時。24-(911)=13(h)這是到達極限的計算方式了,一純估摸著一天折騰下來——不死也殘!要知道古代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