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1
雖然用得多,但進來的也比之前多的多,十四當年的提議,又被拿出來討論了。 造船,組建自己的商隊出海,并且盡可能的在海外擁有大清自己的勢力,得讓世人都知道,海外并非是法外之地。 造船是工部的事兒,可以在沿海找一些船工過來,但必須要把他們納入朝廷,以防外泄,同樣也借此逐漸提高工匠的地位。 商隊必須得是由朝廷來帶頭,歸戶部管,頭幾次出海,不收納來自于民間的商隊,也不收納來自于皇室、宗室、大臣的商隊,確保朝廷在其中占據主導權。 沿海的通商港口,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擴大和增多了。 還有武器,出海的船隊不宜帶人太多,所以要帶的都是精挑細選上去的,武器裝備也必須是最好的,誰都不知道海外是什么情況,甚至不知道直郡王和老八現在是什么心思。 面對這些潛在的危險,就絕對不能配備普通的武器,比如先帝曾經讓人拿去給直郡王的火槍。 那些火槍,性能并不怎么樣,就是大清最普通的!的火槍,壓根就比不上豐臺大營里用的那些,跟皇帝專用的,還有十四曾經改造過的火槍,就更沒法比了。 大清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想改變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兒,這四年里,朝廷已經把能做的都做了,也會繼續(xù)做下去,效果還得是慢慢來,但是海外,面對那片更為遼闊的土地,也能騰出手來探索了。 四爺并非守舊之君,胤禎到現在都想不明白,是他影響了四哥,還是四哥本身就是這么想的。 雖然他不知道歷史上是怎么回事兒,是后人不爭氣,還是四哥此次的探索失敗了,但此時此刻,甚至是從四年前開始,他就已經心潮澎湃。 戶部則是由九哥和弘暉來統(tǒng)領,相信在朝臣眼中,后者才是重點,戶部畢竟是四哥沒有登基之前統(tǒng)領過的部門,如今要安排弘暉去那里,這在旁人看來應當是意義深重。 意義深重的還在后頭呢,為出海一事做準備,議政大臣們幾乎沒有什么反對之聲,就算是有,也多是對于一些小細節(jié)上的不認同,大的方向,眾人已經達成了共識。 至于統(tǒng)領戶部和工部的人選,那也沒什么反對之聲,九貝勒雖然在雍正年爵位沒有被提升,但卻得到了重用,爵位提升還不是早晚的事兒。 胤禎就更不用說了,皇上待這位爺比待自己的親兒子都好。 大皇子本身就是公認的隱形太子,別說是跟九貝勒一塊統(tǒng)領戶部了,就是直接被封為太子,應當也沒什么反對之聲。 大清這四年多的變化,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四爺的威信也是日漸增加,乾坤獨斷或許并不能是一個好皇帝,但能夠做到乾坤獨斷的皇帝,一定是能夠壓得住群臣的。 四爺如今就已經有了可以乾坤獨斷的能力,不過他并不需要使用這樣的能力。 現在的朝廷就像是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每一顆螺絲釘都不輕松,自然也就沒人催著立什么太子,站什么隊。 弘暉一天接到了兩份圣旨,一份是讓他跟九叔一塊統(tǒng)領戶部,一份是封他為貝勒的圣旨。 78、一更 既是被封為了貝勒,那貝勒府就要建起來了,弘暉出宮都已經好幾年了,只是為了方便,一直都住在勤親王府罷了。 眼下不光是封了貝勒,還是已經定了婚的人,等到后年大婚之日,總也得有自己的府邸才行。 弘暉的算術和看賬本的本事,都是十四叔親自教的,在戶部很快就能上手,更何況還有九叔幫襯著,雖然忙碌了些,但總的來看并不困難。 胤禎這邊少了個得力的助手,好在四哥還給他留了一個,洪石幾乎可以獨當一面了,除了洪石,李卓也可以幫他處理一些事情,讓他這個九門提督可以拿出一半的精力放到工部。 此次出海準備事宜,工部說到底才是重中之重,要召集工匠,要造船,要與造辦處合作改良制作武器。 胤禎的岳父,如今已經是半養(yǎng)老狀態(tài)了,養(yǎng)老致仕的折子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熬過這最后一年,馬上就是三年評選了,好歹讓吏部評個‘優(yōu)’再走,雖然是工部左侍郎,但已經不太愛管事兒了。 工部右侍郎是戴梓老先生,這位也不喜歡管事兒,只喜歡埋頭做研究,研究的還是老本行,武器□□大炮。 工部尚書,可以說辛苦的很,誰讓他的兩個助手都分擔不了多少差事,不像胤禎,助手比自己都能干。 “本王雖然是奉旨統(tǒng)領工部,但對工部的差事并不了解,此次來也主要是為了將來出海做準備,本王的意思是工部還是一切如常,尚書大人之前是怎么管的,現在還是怎么管,只把戴梓老先生,還有造船司的負責人,單獨列出來,歸本王來管,您意下如何?!?/br> 并不如何。 勤親王是出了名的平易近人,就算有時候辦事兒不太著調,但除了鞭打舜安顏之外,這么多年了也沒聽說過有什么惡行,至于為了催賬做的那些事兒,那也是迫于無奈。 尚書大人能理解,所以他才不會迫于親王的‘威勢’,就讓這位爺撂挑子,說好了統(tǒng)領工部,皇上金口玉言下了旨,這事兒可由不得勤親王推脫。 !“臣所知道的圣旨,是讓您統(tǒng)領工部,造船和武器改良,此為重中之重,臣不敢僭越,自是全由您來管,但工部旁的事宜,日后也在您的管轄范圍之內,臣若是有拿不定主意的事情,自當過來問爺?!?/br> 有忙不過來的事情,自然也是要過來麻煩這位爺的。 胤禎挑了挑眉頭,他還真是不太習慣如今官員們的畫風。 遙想當年,他在兵部當差的時候,那可是坐了好幾年的冷板凳,固然是大哥授意的,但兵部的那些大臣們,也不太想把手里的差事分給他。 但到了這雍正年,大臣們的畫風就多樣了,有像隆科多這樣的,上趕著當四哥手里的刀,一點不怕得罪人,也一點都不怕過勞死,也有像工部尚書這樣的,居然巴不得把手里的差事和權利送出去。 他做九門提督,風格跟工部尚書是差不多的,工部尚書是把權力往上移,他是把權力往下交,也算是殊途同歸吧,如果不是他成了工部尚書的上司,兩個人或許還會很有話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