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5
公去世!,國公府里的人至少要丁憂一年,嫡系子孫需守孝三年?!?/br> 周氏嘆氣道,“是啊,去歲老國公走了,我和你爹還準備了奠儀送過 去。要不是這路途遙遠的,理當帶你去國公府拜訪一趟的。老國公在的時 候?qū)ξ覀円餐φ疹櫟??!?/br> 別以為她不知道爹娘派去送奠儀的人是怎么在國公府吹噓她的名聲。 雖說蕭函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好的,但是與賢良淑德,蕙質(zhì)蘭心這些字 眼應(yīng)該沾不上什么邊的吧。 蕭函無比確定她娘應(yīng)該花了不少銀子,賀家家底還算厚實,但周氏平日 得,蕭函也不能對這一片慈母之心說什么。 只是蕭函百思不得其解,這些年她都有意潛移默化改變爹娘的態(tài)度,好 取消這婚事,怎么反而他們表現(xiàn)得更上心,態(tài)度也更堅決了呢。 待蕭函陪著母親說了好一陣子話又吃完點心才回房后,周氏臉上更顯愁 容,“溪兒這一天天的對求仙問道入了迷,連國公府那樣好的婚事也一點 心思也沒有,這可怎么辦呀。” 她怕改日女兒就要挽了錐髻到山上道觀清修了。 周氏身邊的嬤嬤婢女也不知該說什么,他們家小姐這明顯就不正常啊。 若是尋常的癡迷興趣頂多惹人笑話罷了,現(xiàn)在卻是連嫁人都不愿意了,試 問問這永江府的姑娘小姐們,聽了這種金貴婚事哪個不動心,她們家小姐 不會是傻了吧。 一個嬤子說起前朝有位才女,癡迷詩詞,最后婚嫁不幸郁郁而終,她父 母都認為是那些詩詞害了女兒,將她的詩文詞稿盡數(shù)焚毀。 周氏狠不下那個心,但也不想女兒有朝一日清心寡欲拋卻紅塵,尤其是 像她二!叔那樣一去不歸。于是心中更加堅定要將女兒嫁入國公府,斷了她 去追求那縹緲無妄仙道的心思。 ……………… 養(yǎng)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太謝氏也在為兒子犯愁呢。 去歲老國公駕鶴西去,她兩個兒子的婚事都須往后一拖就是三年,府里 最為上心的是她的長子,也是前國公嫡長孫現(xiàn)在的世子顧煥的婚事,定的 是左相的嫡女。那孩子她也見過許多回,品貌出眾,堪稱天作之合。謝夫人是極為滿意 謝夫人心里對左相家的姑娘還有些愧疚憐惜,那姑娘已經(jīng)十五了,再拖 個三年,十八就算老姑娘了,說出去不好聽。等以后進了府她再好好補償 大兒媳。 至于次子顧祐,謝夫人想想就有些頭疼,他這門婚事定的比他兄長還 早,還是老國公親自定下的,說無論如何也不能變。 她知道公公是個極重情義的人,在世最后那幾年還常念起賀太醫(yī)的救命 之恩,說賀太醫(yī)的孫女肯定是個好孩子,顧祐能娶了她是他的福氣。這話 都說到這份上了,謝夫人還能怎么說,哪怕挑剔一句賀家姑娘的不是,都 能背上不孝的名聲。 老國公去世后,她身邊的管事嬤嬤也有攛騰過她,做主退了這婚事,好 為二公子再尋個門當戶對的妻子。 謝夫人有點動心,只稍稍在給婆婆國公老夫人請安時透露點意思,以為 老夫人向來寵愛顧祐,應(yīng)該也是愿意的。結(jié)果被二話不說打回來了。比起 疼愛的小孫子,老夫人更在意的是老國公的遺愿。 就憑這一點,她也不能怠慢了賀家的姑娘。以后娶進門了也得好好供 著。 224 仙緣 無論是老國公夫人,還是如今當家作主的定國公,她的夫君,態(tài)度都十分明確。先人遺愿加孝道這道招牌壓下來,謝夫人再也不敢多言,只好作罷收了所有的心思。 這些年,先是老國公身子不好,后就是國公府大辦后事,夫君承繼爵位,還有向朝廷請封定下世子。整個國公府都處在風(fēng)口浪尖上,主持中饋的謝夫人忙得不可開交,也騰不開手去江南打聽一下那位賀家姑娘人品性情如何。 難得有了空閑,謝夫人想起老國公葬禮時,遠在江南的賀家還送了奠儀過來。她身為國公夫人正二品誥命,還不需要去親自接見幾個遠方親戚友人派來的仆役,當時就打發(fā)底下人好生招待了。 身邊伺候的岳嬤嬤,就是內(nèi)宅的大管家,對謝夫人私下道,“……那賀家瞧著像是眼皮子淺的?!?/br> 與這京城里的勛貴世族相比,格調(diào)自然差了不止一兩個檔次。尤其是進了國公府后還撒了不少銀子給府里的下人仆婢,為那江南的賀姑娘營造名聲。 但這種淺薄手段,長年浸yin在高門大戶里待著的岳嬤嬤哪里看得上,也就礙于國公府的主子們顧念舊情,交待下來不能怠慢了未來的親家。岳嬤嬤才忍了沒做什么,等到國公夫人一問,她就一五一十地說了。 “據(jù)他們說,賀家的小娘子養(yǎng)在深閨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最喜歡在家讀書寫詞繡花,性子十分溫柔和順……”這都快夸出花來了,可這話里有多大的水分,就不知道了。 二公子顧祐也是岳嬤嬤看著長大的,也是希望未來的二少夫人能是個好的了,不然實在委屈了。 謝夫人揉了揉眉角,嘆道,“要真有說的一二分也就好了?!?/br> 顧祐雖不如他兄長顧煥承繼世子之位,卻也是極為出挑,文才武略,樣樣精通,就是年輕氣盛性子桀驁了些。若賀家姑娘真是那種貞靜柔順的大家閨秀,倒也還算相配。 既已改變不了的婚事,謝夫人只能往好的想了。 賀家底子薄,雖聽聞前兩年向朝廷獻上了幾個方子,博了些名聲,但根基依舊不夠,也沒什么親族,好像賀家姑娘還是獨女,連個旁支幫襯的兄弟都沒有。哪怕京中稍次一點的人家也看不上這樣的親事。 謝夫人也不能埋怨已逝的老國公,也希望日后夫君和老!老夫人能多照顧一些顧祐。 ……………… 周氏的心思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