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9
衛(wèi)國公府,也要考慮一下南越那邊。 圣旨下來時,趙懷庭正在官署當值,然后莫名其妙什么都還沒做,自己繼承的爵位就榮升了一等,依舊不降爵。消息傳得很快,他得那些同僚都一窩蜂的上前來恭賀新貴國公世子。 新出爐的國公府也是門庭若市,京中各方送來的賀禮源源不斷,別說還有陛下的賞賜。在大夏升爵并不容易,就連昔日的衛(wèi)國侯也是因為輔佐陛下登基,又數(shù)度平定叛亂戰(zhàn)功赫赫才得以封侯,如今又再次升為國公,相當于國之柱石,這等榮寵,羨煞了滿朝文武,他們也許這輩子都混不到。 趙懷庭在官署應(yīng)付不了各路人馬熱絡(luò)攀關(guān)系,只好先行告假回府,他尚且年輕,還不知這道恩旨其中深意。 但衛(wèi)國公卻是懂的,大夏想與南越建交,以保與西南之地和睦相處,不妄動兵戈,最好的表現(xiàn)誠意的方式,就是施恩于衛(wèi)國侯,現(xiàn)在該稱為衛(wèi)國公府,看似無功升爵,其實這些都是看在南越新任國君蕭令月的面子上。 為了大夏,衛(wèi)國公也是要配合的,他平靜而恭謹?shù)亟酉铝酥家?。另外還有太后接昭華長公主進宮養(yǎng)病,順帶安慰一二。 這五個月以來,昭華長公主常常失眠多夢,也讓宮里的太醫(yī)看過,也開藥吃過,但效果都不大,只因那是心病,思女之疾。 太后的意思也是乾明帝的意思,他之前不怎么在意,只讓太醫(yī)在公主府照看著,但現(xiàn)在蕭令月已當上南越國君,還是掌握實權(quán)的那種,乾明帝總不好不多照顧一些吧,不然若是一不小心讓人郁郁而終了,也不好和南越那邊的人解釋。 昭華長公主覺得自己心里苦,先是丟了女兒,多年好不容易認回來了,竟也沒有在她身邊待多久就走了。 乾明帝可不關(guān)心再次承受失女之痛的皇妹,他更考慮實際利益,蕭令月作為南越國君對于大夏未來的深遠影響,遠超過一個小小的郡主。 太后也安慰著女兒,讓她顧念大局,不要為了一己私情誤了兩國和平大事。 事實上,誰都知道選擇權(quán)早已不在昭華長公主手里。 能夠決定的人只有乾明帝,或者蕭函。 …… 關(guān)于建交事宜,還有的商談,另外南越使團還帶來了他們國君準備的禮物,有送給乾明帝和太后的禮物,也有送給長公主和衛(wèi)國公的東西,竟然還有宮中九皇子的一份。 引起韓王等人都有些泛酸味,他們都還沒和南越國君打好關(guān)系,怎么小九一個半大孩子還能讓人惦記著。 倒不是專門惦記,只是蕭函沒忘了隨口許過的話,反正也就是在安排使團的時候吩咐一聲的事。 當禮部官員將禮物送到九皇子與他母妃許婉儀宮中時,母子都是驚訝又意外的。 許婉儀的確曾生過讓兒子抱南越王儲蕭令月這個金大腿的念頭。畢竟她兒子不過是個不受寵又有些傻乎乎的皇子,非嫡非賢非長的,以后封地都不知道是哪個窮鄉(xiāng)僻壤,而蕭令月卻是未來的南越國君,要有前途多了。但念頭才生了一兩天,人家就辭行回國了,許婉儀還嘆自己母子沒這個福分。 沒成想那位王儲蕭令月不但回國后就順利繼位了,還沒忘了對九皇子的一句戲言,遣使團過來時還附帶了一份禮物。 雖然比不上給陛下太后,還有長公主的禮物珍奇貴重,但也是一份心意了。得知南越國君給小九也送了點東西,乾明帝又是賞賜不少,連帶著許婉儀九皇子母子在宮中日子都好過了些。 九皇子在心中對這位郡主表姐印象也更好了幾分,尤其是他母妃還夜里私下跟他說,要是以后新帝對他很不好了,他就跑南越投奔那位國君去。 來自南越的珍貴禮物給與了昭華長公主少許的慰藉。 在旁人看來,昭華公主命多好啊,貴為公主,有百般愛護她唯她一人的夫君,又有兩個出色俊才的兒子,義女是京中有名的才女。流落在外的親生女兒還是南越王儲,現(xiàn)在已經(jīng)升任為萬人之上的南越國君了,哪怕日后新帝即位,看在南越國君的份上,也會善待昭華長公主,地位尊崇屹立不倒,誰能有這樣好的命。 許是一個人的一生過的太順風(fēng)順水了,那么她嘗過的一點苦就會讓她難受不已了。 …… 蕭函自從繼位后,就沒法像王儲時那樣隨便出去游歷了。 她原以為那位南越王還能再拖幾年的,雖然于朝政沒什么用,但可以當個吉祥物。其實蕭函也不覺得當個吉祥物有什么不好的,只要是那種不受拘束的,掛個名的就行。 回到南越后,蕭函和韓長老單獨談了一番。 韓長老果然早就對她的身世有所猜測,想到會是大夏權(quán)貴人家。但從一開始的不說,到蕭函的才能嶄露后,更加不希望有任何人知道,包括蕭函自己。 他也深深擔心過,蕭函會不會去了大夏后就不回來了。 蕭函是他的學(xué)生,更是他期待的王儲,盡管年輕,但頒布的每一條政令對南越都大有裨益。如果說有什么對韓長老高于一切的,那就只有南越的利益了。 他希望實現(xiàn)南越的輝煌時代,而且在他有生之年能夠看到。 蕭函笑了笑,“我若是想留在大夏,就不會回來了?!?/br> 她目光沉靜地望著眼前,波瀾壯闊的碧海藍天。 番外———— 昭華長公主余生都時不時會念起遠在南越的女兒,還給孫女取名為思歡,衛(wèi)國公和兩個兒子也無可奈何, 戚靈嫣在蕭函離去的第二年便出嫁了,對方雖不是王孫貴族,但也是一位溫文爾雅的世家公子。婆母雖重視規(guī)矩,又有些嫌棄戚靈嫣父母皆亡的命格,但到底忌憚衛(wèi)國公府還有長公主。所以戚靈嫣日子過的倒也順遂,等到長公主病重后,她還親自回來侍疾,外界都贊嘆她孝心可嘉。 連趙懷庭和趙言蹊的兩位妻子也很感念她,實在是因為這位長公主婆母太過嬌貴,生病后更加難伺候,脾氣也時好時壞,也就戚靈嫣能夠一如既往的溫柔孝順,體貼恭謹。 她現(xiàn)在所得來的都是因為公主,受點氣又算什么,多少人求都求不來,戚靈嫣在心中諷刺一笑。 她也會偶爾想起那位郡主,如今坐擁一國的君王。 自大夏與南越建交后,不斷有新的技術(shù)文化流入大夏,帶來的還有一些南越開放的風(fēng)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