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2
經(jīng)夠定安侯夫人慪氣的了,可是這柳依依還非得不依不饒地說她克扣,氣得她差點沒暈過去。 當(dāng)然了,后來定安侯夫人也沒有搭理她,畢竟她是占理的那一方嘛。 定安侯也不好多說什么,畢竟定安侯夫人確實沒有做錯,娘家也不是好惹的,所以,他就自己貼補(bǔ)了嫁妝給柳依依。 而這個柳依依嫁到常國公府之后啊,仗著國公府的勢就四處得罪人。在外頭跟那些曾經(jīng)在書 院里一起上過課的同窗們鬧得關(guān)系僵得不行,這也罷了,重點是,她還目無尊長,對定安侯夫人這個嫡母也敢當(dāng)眾下她臉面…… 你是不知道,常國公夫人現(xiàn)在是頭痛死了,真沒想到這個柳依依這么神經(jīng)病的,一個人把京都大半勛貴世家的宗婦都給得罪完了?!?/br> 劉芳:…… 第258章 第18章 其實, 貴族圈中, 尤其是古代,那真是很看重名聲面子的。 畢竟大環(huán)境之下,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觀念是非常重的。 而皇家書院,又是京中勛貴世家子弟聚集學(xué)習(xí)的地方, 可見, 柳依依她曾經(jīng)的同窗們都是什么人了。 不是勛貴之家的嫡女, 就是世家之中的貴女, 庶出也有,但也不是個個都像她那樣的。 加之嫡庶之別的緣故, 其實在書院里是有一些歧視, 等級劃分——不然劉芳這個芳華公主當(dāng)初就沒有那么多的特權(quán)了,別人考完試必須老老實實待著,她卻可以想走就走。 所以, 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柳依依會覺得委屈那是很正常的。 就好比后世學(xué)校里,家庭優(yōu)越的孩子與家庭貧困的孩子, 所受到的遭遇也會不一樣是一個道理。 這并不是說人家有多惡毒,只是一種社會正?,F(xiàn)象,只要不太過分, 沒有所謂的霸凌產(chǎn)生,其實都是小孩子之間的小糾紛,小矛盾。 攀比一下衣著, 吃食什么的,放在哪個時代都是很正常的。 況,定安侯夫人是不喜歡她,可也沒有真正苛待她,不然,她又如何能在皇家書院學(xué)習(xí)呢? 真當(dāng)人家沒有辦法讓她回家,讀不成書嗎? 事實上,是人家身為大家主母,沒有真心跟她這么一個庶女計較罷了。 可柳依依卻不會這么想的,不然,她就不會這樣對待曾經(jīng)的同窗,也不會這般對待她的嫡母。 說實話,劉芳是理解不了這種人的:人家是嫡母,你只是庶出,又不是人家親生的,活該對你好。 說句不好聽,親生的要是太過傷長輩的心,長輩也不見得會無底線地縱容——當(dāng)然,那種無限溺愛孩子的長輩就不說了。 那作為一個庶女,其實碰到一個稍微靠譜的嫡母,沒有太過分地針對,沒有動不動就要你命,想著賣掉你換取利益啥的,其實已經(jīng)很不錯了。 這種情況下,作為晚輩,庶出女,還一朝得勢后就針對嫡母,你讓別的世家主母怎么想? 要知道,古代,不納妾的人家是鳳毛麟角,納妾才是大部分啊。 這些世家主母最厭惡的是什么? 不是妾室,不是庶出,而且不 安分,有野心的庶出跟妾室。 畢竟,這個時代講什么戀愛,一生唯一什么的,真心很假。 大部分的主母都是貴族嫡女出身,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不是這些情情愛愛的東西,反而是更加現(xiàn)實的利益,尊嚴(yán),體面,地位,身份等等。 而妾室,若是安分,其實對于主母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一個跟十個是沒有任何區(qū)別的。 況,現(xiàn)今安國,由于安文帝的緣故,女子更看重的是男子的責(zé)任心,品行。納妾,要么,就婚前說明,要么就不允許。 所以,安國勛貴世家的主母們,可都是腦子十分清醒的主兒,那種腦子有坑的不多,心腸惡毒的也不多。 定安侯夫人掌管侯府多年,她的品行為人如何,大家都有目共睹。 就算是裝吧,但好歹她也裝得不錯,真心沒有算計加害過柳依依的。 在其他的主母看來,這就是一個十分大度的嫡母了。 然而現(xiàn)在,柳依依卻公然針對她,可想而知,她的名聲會變成什么樣。 同樣的,身為常國公世子夫人,她的名聲也代表著常國公府的名聲。 這讓常國公夫人如何不頭疼呢? ………… 劉芳很理解常國公夫人的想法。 柳依依嫁過去,卻自己把娘家關(guān)系給弄僵了,就代表兩家人的聯(lián)姻純粹白搭,毫無作用。 對定安侯府不見得有什么,對常國公府卻有可能是滅頂之災(zāi)。 為啥? 因為,有這樣一個作天作地的世子夫人,常國公府今后在勛貴圈中交際,就沒那么順暢了——誰都不會喜歡一個整天針對你的神經(jīng)病。 柳依依所在的皇家書院大部分的女學(xué)生都是嫡出,嫁的家庭肯定也是門當(dāng)戶對的人家,身份不是與她相當(dāng)?shù)膰雷臃蛉?,就是侯府,伯府的世子夫人,甚至是親王府世子夫人什么的。 她針對的又基本都是這樣的嫡女,宗婦,那以后人家舉辦宴會啥的,自然而然就不會再給常國公府送帖子。 一家如此還好,要是家家都如此,那么常國公府以后,就得成為以前的文南伯府一樣的小透明了。 當(dāng)然啦,要是常國公府以后富貴了,權(quán)勢滔天啥的,為了利益,大多數(shù)人都還是得低下頭去奉承的。 然而,不算是曾經(jīng)的安文帝,還是現(xiàn)在的安承帝(原來的太子),對常國公府都沒什么好感的。 除非常澤這人確實是才能出眾之人,也許,他們會看在他的才干上,既往不咎。 可常澤本人呢? 說實話,風(fēng)花雪月,詩詞歌賦,哄哄小姑娘還是行的。實際上的才學(xué),例如當(dāng)官什么,他就真的差很多。 就比如他在翰林院,性格自傲,跟別人相處起來就不太融洽,同僚們都不太喜歡他的。 同時,常澤也不喜歡身邊的這些勢利庸俗的同僚。 那就可想而知他未來的境遇。 原本按照他的名次,在翰林院待個三年,兩年的就可以外放了。 但是直到同期的同僚們都走了,他才得到這么一個外放的機(jī)會,然而外放的地點卻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西南的楊城南縣,總體而言就是兩個詞:荒涼,貧窮。 可是他卻不愿意去這樣的蠻荒之地,竟然上奏折拒絕了。 在位的安承帝看了,自然不會慣他這種毛病,索性就把他丟去修書了。 眾所周知,修書,在翰林院就是閑到不能再閑的部門。 運(yùn)氣好,也許可以修出什么大作,名傳后世,運(yùn)氣不好,那就真是一輩子待在這里坐冷板凳,也沒人搭理你的。 常澤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