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0
,然而他的出身、人品、才干都讓朝野為之傾倒,被上下視為儲相,在內(nèi)閣見習。季擎意外身故后,趙良安直接遞補為次輔。然而,皇莊血案,紀默聲與趙良安遇刺,剛攆了一個林附殷,又死了一個未來的首輔,內(nèi)閣損失慘重。謝茂的意思,是照前朝舊例補齊五人,以陳琦為首輔。——他在廷推之前,把“病休”的林附殷送回了老家,就是給陳琦騰位置。也就是說,此次廷推,共有三個入閣的名額。京城官場一番龍爭虎斗之后,在正式廷推之前,陳琦與吳善璉先把擬好的名單交給皇帝過目。所謂廷推,是群臣舉薦,然而決定權(quán)還是握在皇帝手里。兩位閣老遞來的名單中,總共也只有五個人。排在第一位的,是禮部的文老尚書。文老已近八十高齡,雖說能吃能喝,閑來無事還能給皇帝寫扇面什么的,可明眼人都知道,這位不可能禁得住內(nèi)閣動不動值班的折騰。把他列在第一位,是代表著尊敬與禮遇,入閣這事兒,沒道理小毛毛都進了,卻不舉薦這位歷經(jīng)五朝的老大人吧?——不過,這就是個湊數(shù)的,專等著皇帝把這位否了。排在第二位的,則是吏部尚書單學禮。六部之中,吏部最貴。吏部尚書又稱天官,謝朝吏部主管四品以下文官任免,而上至一品大員,只要沒有開府的權(quán)力,一樣要被吏部的考功司議敘考評。可謂掌握著大部分官員的仕途前程,權(quán)力極大。單學禮能做上這么終于部門的尚書,其出身自然不簡單——他是前首輔林附殷的堂妹婿,正兒八經(jīng)的林黨中堅。不過,在林附殷“病休”之前,他就很識時務(wù)地轉(zhuǎn)投向太后那一方了。排在第三位的,是前戶部尚書黎洵。這位是陳琦的老對頭。當年二人在戶部擔任左右侍郎,黎洵還比陳琦隱約高一級。他是左侍郎,陳琦是右侍郎。然而,黎洵仕途多舛,當年老戶部尚書姬牧原獲罪下獄時,黎洵母喪丁憂,陳琦撿漏升任戶部尚書。等黎洵守完母喪重新起復時,文帝本來有意招他入閣。又不幸的是,黎洵的老座師,當年的內(nèi)閣首輔齊建云突喪長子,打擊之下直接死了。取而代之的,是林附殷在內(nèi)閣風頭漸勁。陳琦作為林黨順利飛升,黎洵這個標準的齊黨又跟在陳琦背后吃屁,憋屈地回戶部,當上早就該是他的戶部尚書。這其中黨爭的門道自不必說,黎洵在戶部尚書位置上背了無數(shù)黑鍋。眼看林黨一家獨大,他心灰意懶,干脆就乞骸骨回鄉(xiāng)逍遙去了。排在最四位的,則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蔡振。蔡振也是一位老大人了,身為九卿之一,歷經(jīng)四朝。他是謝朝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郎,殿試被皇帝點中頭名時,只有二十二歲。當時在位的還是仁宗皇帝,想把他留給文帝,就擱在翰林院養(yǎng)了幾年。偏偏這位和文帝不對付,自求外任多年,這也是一位出身大族的豪杰,千里當官只為爽,不貪污不受賄,連女色都沒什么心思,一門心思搞建設(shè),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一路上官聲鵲起。文帝愛才,蔡振照樣青云之上,后來被文帝召回京,叫他去當時最有前途的樞機處效命,他倒是也去了,不過,見天上書罵皇帝這不對那不對,罵得文帝頭大如斗。后來文帝裁撤了樞機處,就把這個罵架的秧子丟去都察院了。物盡其用嘛!不過,很奇怪的是,在文帝朝后期,蔡振一反常態(tài)安靜得很,常年借口足疾不理事,近乎神隱。排在最末位的,居然是黎王謝范!這個人選讓謝茂驚訝極了。就算你們要找人湊數(shù),也找一個正常一點的??!這樣不是顯得太欺負皇帝智商了嗎?內(nèi)閣只進三個人,你們送五個名字來,必然要剔掉兩個。頭一個文老尚書明顯湊數(shù),最后一個黎王也明顯湊數(shù),這是逼得朕不得不取中間這三個?完全不給朕選擇權(quán)?好歹你第五個弄個文臣吧?黎王他是宗室也罷了,朕還讓他領(lǐng)著衛(wèi)戍軍呢,把他添在這名單里算怎么回事?“老尚書年紀大了,這樣的國之瑰寶,朕還想留著他多鎮(zhèn)幾年呢?!?/br>文榮老尚書可謂是當代書圣,皇帝都恨不得把他供起來。真把他弄內(nèi)閣熬更守夜夙夜辛勞,那還真是沒弄對專業(yè)。謝茂一邊說著,一邊用朱筆把單學禮的名字圈出來。他不反對單學禮入閣。單學禮人品上沒有太大的瑕疵,辦事也還干練。他是林黨,與同為林黨的陳琦有共事的默契,然而,二人私底下卻不怎么對付。陳琦會挑選這么一個人入閣,顯然也是頗有深意。然后,他把黎洵的名字也圈了起來。黎洵也是有才華的,可惜跟錯了老大,只能黯然下野。黎洵以前所在的齊黨早已煙消云散,不過,他和吳善璉都是盧縣人,同鄉(xiāng)之間不可能不抱團。此次黎洵的名字能出現(xiàn)在廷推的名單上,大約也是吳善璉的手筆。然后,謝茂看了蔡振的名字一眼,撂了筆,說:“蔡老大人恁大火氣,叫他好好養(yǎng)著足疾吧。”一副還在跟蔡振耿耿于懷的孩子氣模樣!當初謝茂杖斃都察院御史余標麗,被蔡振上折子罵得狗血淋頭,謝茂火起來命羽林衛(wèi)灌了蔡振一碗下火藥,這件事至今還在坊間傳得風生水起。五個人,文老尚書與黎王不必說,本就是不可能入閣的。蔡振也被否了。蔡振被否幾乎是板上釘釘?shù)氖?。陳琦與吳善璉都知道,小皇帝看似萬事不懂,其實主意正得很,內(nèi)閣想要替皇帝做主,根本不可能。如蔡振這樣愛嗶嗶名聲在外的大臣,皇帝絕不會讓他入閣。這是吳善璉與陳琦的策略。他們都有想要舉薦的“自己人”,然而,資歷是要比目前這一批次一等的。等到皇帝把這第一份名單上的人剔出之后,他們再送第二份名單。哪曉得皇帝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他把單學禮和黎洵圈出來之后,無所謂地說:“那就這樣吧。前不久內(nèi)閣也是四位周轉(zhuǎn),多一人少一人也差不離。明日朝會,就照著這個推吧?!?/br>陳琦與吳善璉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