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2
你能想到的老太太和璉大嫂子豈會想不到,在她們眼皮子底下,王夫人就是有心也沒那個能力。” 老太太和王熙鳳絕對不會讓元春借著王夫人干出什么蠢事來的。 而且,她既然答應了此事,那就必定是有其他的考量了,王夫人在元春心中的地位,還不如老太太呢! 既然懷孕了,那有些事不得不謀劃一二,但愿一切順利吧! 第134章 甄家出事 當老太太現(xiàn)在宮中與迎面走來的元春相遇時,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也怪不得迎春身邊的宮女要提醒她們在宮中慢行,注意沿途的風景,可見,與元春見面,是迎春早就安排好了的。 老太太還算鎮(zhèn)定,但王夫人已經(jīng)淚眼汪汪了,不過,隔的太遠,迎春的人并不知道她們說了些什么,只看見王夫人抹著眼淚和老太太等人離去,而元春,望著幾人的身影久久不見動彈。 時至今日,元春心中大約也有了悔意吧!一入宮門深似海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 賈家女眷出宮,迎春仔細的看管宮人、安胎保胎,但前朝,卻是風波驟起。 這一日,朝堂上送來江南加急奏折,揚州巡鹽御史手掌皇上親賜的尚方寶劍查抄了江南甄家,也就是甄太貴妃的娘家、八皇子的母家。 聽說是因為江南鹽稅問題,林如海只命人清算了近三年來的鹽稅賬目,甄家就貪污了白銀超一千萬兩,國庫中也沒有這么多銀子?。?/br> 原本就算是甄家貪墨銀兩超一千萬兩,林如海也沒有權利查抄甄家,他能做的就是將甄家封了,然后上呈奏折到京城等候皇上和眾大臣的決議。 但偏偏林如海從自個府中請出了皇上賜下的尚方寶劍,見寶劍如見皇上,有便宜行事之權,正好律法對貪墨銀子數(shù)量和處罰都有據(jù)可查,于是便順著律中所言,直接將甄家查抄、押解著甄家的人上京了。 貪墨一千萬兩白銀,再加上林如海竟然敢直接將甄家查抄的這份魄力,讓朝堂上一片嘩然,至于說林如海手中的尚方寶劍是皇上什么時候賜下的?眾大臣默契的忽略了。 “皇上,甄家?guī)状随?zhèn)守江南,為我朝立下汗馬功勞;甄家多行善事,得百姓之心,江南百姓說起甄家大人,無不稱贊,如今林如海仗著手中有尚方寶劍,不請示圣意便治罪甄家,怕是會大失江南民心啊,還請皇上復甄家之榮耀,將擾亂我朝江山的林如海拿下問罪?!庇写蟪汲隽校x憤填膺的奏請。 有人帶頭,所從著眾。 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皇上,甄家貪墨白銀千萬兩,這還只是近三年來的賬目,甄家在江南歷經(jīng)幾代,幾十年下來貪墨的銀兩怕是國庫中的好多倍了,怪不得國庫空虛,朝堂俸祿和軍餉經(jīng)常發(fā)不下去,原來是被這等蛀蟲貪墨掉了。” “甄家死罪!”有大臣咬牙切齒的道。 “林如海行事雖然魯莽,但合乎法令情理,這甄家,死罪!” 自從八皇子起事失敗后被太上皇清算,這朝堂中就無多少八皇子的死忠了,倒是太上皇的死忠有不少,不過,作為太上皇的死忠,沒有太上皇下令,他們自然也不會為甄家和皇上硬來,如此一來,雖然反對的意見有,但暫時也無大臣拼死阻攔。 “如此,便由林如?;锿像v軍押解甄家一干人等入京受審?!被噬弦谎远ㄇ?。 “太上皇駕到!”有太監(jiān)唱到,這也打斷了皇上命令的執(zhí)行。 皇上臉色平常,眼神微斂,似乎對太上皇的到來并不意外。 這大約是太上皇退位后第一次出現(xiàn)在朝堂上,也第一次和皇上一起出現(xiàn)在大臣面前。 二圣齊聚,但老話說得好,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朝堂中有人干脆利落的跪倒在地口呼萬歲恭迎太上皇,也有那面色猶豫不知該如何接駕的,畢竟,太上皇只是太上皇,而不是皇上。 “兒臣恭迎父皇?!被噬蠌凝堃紊舷聛?,行禮。 皇上的態(tài)度一表明,朝中也猶豫的眾人也不再為難,利落的行禮,口呼萬歲。 “請起!”太上皇道,眾目睽睽之下,太上皇對皇上還算客氣。 “兒臣謝過父皇?!被噬掀鹕砗笊锨胺鲋匣室徊讲降淖呦螨堃?,待太上皇一屁.股坐到龍椅上之后,太上皇眼神掃過站在一側(cè)、扶著他手的皇上,見其面上毫無異色,暗中點頭。 只是,殿中大臣的臉色就風外精彩了,有那欣喜若狂的,也有面露忐忑的,從面上看,這么多大臣,死忠與皇上的似乎只有小貓三兩只。 “林如海手中為何有尚方寶劍?”太上皇側(cè)頭問皇上。 “年前老八去江南押解鹽稅銀兩入宮,卻不料被劫走,雖然后來追回來一部分,但數(shù)額依舊巨大,朕便命人給林如海送去尚方寶劍,讓其全權處理鹽稅一事?!被噬险f著嘆了一口氣道,“國庫空虛,來年的軍餉俸銀還無著落,兒臣心中甚憂,只盼著林如海能夠讓國庫中有所進賬,解一解燃眉之急?!?/br> 皇上露出幾分為國庫殫精竭慮之色。 太上皇臉上閃過幾分尷尬,他身體好著的時候最愛出巡,每到一處花費頗多,國庫所耗甚重,但也沒到發(fā)愁的地步。 太上皇忘了,他晚年可算的是多事之秋,太子謀反、四皇子八皇子謀逆,每經(jīng)過一次大事,國庫中元氣大傷一次,再加上他晚年好面子,時常免稅、恩賜重臣,財政可不就是越來越緊張了嗎! 再則,太上皇的私庫儲存的滿滿的堪比國庫,他自然無所謂國庫空虛了。 上位者定深諳厚黑學,太上皇雖有想法,但片刻間便已煙消云散。 “國庫空虛自然該想辦法充盈國庫,但林如海委實不成體統(tǒng),你賜予他尚方寶劍是讓他追查鹽稅被劫一事,而不是肆意拿大臣開刀,動輒拘禁別人滿門,且這甄家?guī)纵吶吮M責盡力效皇命,是為忠臣,林如海他是何意?朕聽說這林如海和甄家有怨,他莫不是公報私仇?” 太上皇一言就定了甄家忠臣的身份,似乎忘了八皇子出事時他大罵甄家不忠之事。且他將甄家貪污巨額鹽稅一事被林如海查到一事說成林如海公報私仇,為甄家開脫的意圖太過于明顯了。 “怎么會?這林如海探花出身,兒臣記得父皇曾夸他頗有才干,又是忠心之士,怎么可能干得出公報私仇之事?一千萬兩白銀進了甄家的口袋,到底是干系重大!若事情屬實,林如海能為國庫追回這千萬兩白銀,解了國庫空虛的燃眉之急,是為能臣干吏。”皇上說道。 雖然皇上反對太上皇的話,但他說話重視技巧,將事情的重點直往國庫空虛上扯,倒也沒讓太上皇反感。 “林如海八年之前是不錯,但進了揚州這繁華之地,嫣知他沒有被繁華迷了眼?”太上皇反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