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0
了門。問到了想問之事,二人自然不會再多耽擱,當(dāng)即循著村里阡陌縱橫的小道,朝村口的方向走去。出村的半途,路過那河塘?xí)r,薛閑不經(jīng)意地朝遠處瞥了一眼,卻見那傷兵果真直直地守在門前,似乎打算一站便是六十年白頭。他其實并不太能理解這種過于激烈的感情,不論是瞿老頭嘴里那個“祖上的情種”,亦或是哭得一臉猙獰的傷兵,他們所作所為之中包含的那種感情,他著實難以感同身受。他曾經(jīng)也碰見過一個行伍之人,約莫是六七十年前了。那是極北之地的一片大漠,他循著天時去布一些雨水。到那處時,就見狂風(fēng)吹攪之下,風(fēng)沙漫天,地上尸骨累累。被燒毀的戰(zhàn)車、破碎的戰(zhàn)旗以及腐朽斷裂的甲胄鋪了十里。那個兵將當(dāng)時就孤零零地坐在戰(zhàn)車邊上,一腳曲著,虛空蹬在翻起的輪上,支著腦袋看著身邊的破旗。薛閑只看了一眼,就知道那是個死了大半年的野魂了。別的都早早上路了,只有他,也不知惦念著什么,遲遲不走。薛閑生性有些懶,且算不上熱心之人,本不打算管他,兀自布了雨便要走,結(jié)果那孤魂卻將他叫住了。那孤魂大約徘徊久了,腦子有些渾,也不管薛閑是何人,就這么拉著他絮絮叨叨地蹦豆子。他就同那傷兵一樣,話說得顛三倒四,頗有些難懂。薛閑做事向來看心情,那天他恰好看著遍野尸骨有些感慨,所以對那孤魂的忍耐度略高一些,容忍他講了許久的廢話??偨Y(jié)而言不過兩件事,一是“若是這仗贏了就好了”,二是“不敢上路”。“死都不怕,為何怕上路?”薛閑問了一句。那孤魂又是顛三倒四地說了半晌,薛閑才勉強聽了個明白:他怕上了路,他就得去過他的下輩子了,但他妻子還留在這輩子呢,他怕走了就再也沒機會見了。“賴著也沒機會見?!毖﹂e道,“你被縛在這處了,走不了。”那孤魂哀怨地看了他一眼,又連說帶比劃地講了許久:若是下輩子還能記著去尋她就好了,也就不那樣難受了。若是還有緣分,最好從幼年時候就能遇見,看著她一點點長大,從小姑娘變成大姑娘,然后娶她,也不用像戲文里那種生生死死的,最尋常的小日子就行,最好……還是別再有戰(zhàn)事了……薛閑看著滿野尸骨,聽著他酸唧唧的長篇大論,居然也沒嫌煩。他臨走前,順手丟給那孤魂一根長繩。“給我繩子作甚?我已經(jīng)死了,也不用吊???”那孤魂木著腦子道。薛閑沒好氣道:“在左手腕子上纏一圈,做個記號,你不是下輩子還要尋人么?雖然也沒法讓你記著這些雞零狗碎的,但做了記號終歸顯眼一些,沒準(zhǔn)執(zhí)念夠深真能尋著?!?/br>那孤魂徘徊大半年也只是因為這一點兒心事,這會兒了結(jié)了,自然沒再多呆,薛閑離開的時候,他也一并上了他自己的路。現(xiàn)如今,薛閑看到那傷兵,便又想到了那個孤魂。六七十年過去了,他依然不太能理解那種死后還念念不忘的情感。不過,在想起這些零碎往事時,他無意識間朝玄憫瞥了一眼。“怎么?”領(lǐng)先半步的玄憫余光掃見薛閑腳步頓了一下,便淡聲問了一句。薛閑回過神來,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目光正落在玄憫肩背上,“哦”了一聲,轉(zhuǎn)開目光,“無事,想起一個過路人而已?!?/br>“過路人?”玄憫朝河塘那頭掃了一眼,轉(zhuǎn)而瞥向薛閑。不過薛閑的目光已經(jīng)落在了前方的路上,“走吧,快出——有人!”他們已經(jīng)走過了村口的地碑,剛撤了障眼法。等拐過這個彎,便能出山道了。結(jié)果薛閑話剛說一半,就瞥見不遠處的山道上正站了一條長長的隊伍,白森森的。“哪家送葬這么大排場?”薛閑剛嘀咕了一句,就見那隊伍中夾著的馬車邊豎著旗子,旗上寫了兩個字:太常。他和玄憫均停住了腳,還未待他看清來人模樣,他就聽見一個清凌凌的女聲道:“下馬。”接著,那百來人齊刷刷從馬上下來了,對著他們便行了個大禮。薛閑:“……”這唱的是哪一出戲?第72章過路人(三)太常寺早有規(guī)定,只跪天地,所以即便見到國師,行大禮也并非跪禮,而是躬身禮。但這百來號人穿著寬袍大袖的白衣,帶著猙獰而古樸的獸紋面具,默不作聲而又整齊劃一地一躬到底,場面還是蔚為壯觀的,只是這壯觀中透著股肅穆敬畏之感,若是再每人捻上幾根香,那活脫脫就是來祭天的。這場面于尋常人來說,甚為宏大,但于薛閑來說倒算不上什么,他之所以有些愣,只是因為冷不丁看到太過意外而已。他對凡世間朝堂之事甚少關(guān)注,對那些隨著朝代更迭時不時換一遭的官名機構(gòu)更是懶得去了解,畢竟跟他不相干,所以乍一看到“太常”二字倒是無甚感覺,倒是從這百來號人的著裝打扮上可以推斷出一二——恐怕是朝內(nèi)專司祭祀問卜之人。他活了這么多久,沒少見過這種架勢,差點兒下意識脫口而出:求雨都追到這兒來了?不過還不曾待他開口,身邊的玄憫便皺著眉朝前踱了一步,剛巧將薛閑半遮半擋在了后頭。就聽他端著張霜寒地凍的臉,眸子冷冷淡淡地掃過來人,問道:“有何貴干?”有何貴干?有何貴干??隊伍前端,剛打算張口喊國師的太卜和太祝二人當(dāng)即傻在了原地。不過他們好歹是在朝中長大的,不至于人前失儀,兩人維持著躬身的姿態(tài),偏頭對視了一眼,俱是滿眼驚疑不定。認錯人了?不可能??!那身形氣質(zhì)和走路姿態(tài)活脫脫就是國師,甚至都不用等對方走近,一眼就能認出來!可這句“有何貴干”又是怎么回事?刻意的?難不成有要事在身,不方便露身份?太卜太祝二人當(dāng)初同年進太常寺,說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也不為過,旁的不問,默契還是有的。兩人略一交換眼色,便達成了一致的猜測。只是這猜測剛一冒頭,手邊便突然傳來了一聲“嘶嘶”輕響。二人一愣,就見發(fā)出“嘶嘶”聲的,是太卜手指邊不知何時出現(xiàn)的一團火苗,那火苗眨眼便褪了干凈,露出火芯中包裹的紙條這情景于他們而言并不陌生,國師若是想要傳遞什么消息,往往會采用這種方式。照理說太卜送出去的林鴿剛走,再怎么趕也不可能這會兒就趕到法門寺。唯一的可能便是國師剛好有別的吩咐,只是送來的這時間也太過巧合了……太卜反手捉住折疊而成的紙條,不動聲色地朝對面的白色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