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1
傍晚吉時到,新人拜堂成親。高堂之上擺著的,是裴處父母的牌位。送入洞房后,則是新人之間帶著淡淡酒味的親吻。作者有話要說:除夕快樂,新年快樂。_(:з」∠)_繼續(xù)過年加班到初八……第61章【番外】媒妁約全大褚最嬌貴的女人莫過于公主。公主的丈夫,是為駙馬,通常都會是朝中有才學名望的人。大褚不像前朝,一旦成為駙馬,男子便不能入仕,手無實權(quán)。因而,想要求娶公主的人從來不在少數(shù)。還有不少人,是皇帝看中了,準備留著給自家公主當駙馬。熙和帝只有三個兒子,卻并非沒有女兒。他挑選駙馬,更多的是從家世考慮,因而以元后母家,世代忠臣的裴家來說,的確是用來結(jié)兩姓之好再好不過的選擇。但,裴家這一代的小郎君里頭,最優(yōu)秀的裴處,已經(jīng)早早的就有了小青梅。孫家二娘俏生生地站在花叢中。她的容貌算不上京城里最好看的,走出去卻無人會把視線從她身上挪開。她是孫家長房的嫡長女,容貌上繼承了生母的所有優(yōu)點,那一頭比濃墨還要烏黑的秀發(fā)上,總會戴著元后賜下的新出的宮花。秀麗的宮花映著白皙細膩的面龐,也映著比星辰更璀璨的眼眸。她無疑是京城同齡的世家子弟中,最有味道的一個人。“猜猜我是誰?”幼稚的游戲玩了這么多年,卻似乎怎么玩也不見得討厭。孫嫻笑著伸手覆上了捂著她眼睛的那雙大手上。“我猜呀,這手一定是城南豌豆巷里賣糖人兒的趙小貓。聞著還甜絲絲的呢?!?/br>身后的少年哈哈一笑,松開手,將藏在懷里,包了一層牛皮紙的糖人遞到孫嫻的嘴邊:“葭娘,就你鼻子最靈??斐?,我才從趙小貓那兒買回來的?!?/br>少年長得眉清目秀,因為習武的關(guān)系,不過才十來歲,卻長得比同齡人都要高,也瘦得厲害,不說話時顯得越發(fā)鋒利。但無論少年過了多少年,有沒有長成大郎君了,孫嫻總能從他手里,隔三差五地得到城南的糖人兒、城西的棗糕、城北的櫻桃酪、城東的花餅。孫嫻就著裴處的手,張開櫻桃小口,輕輕咬下一塊糖人。糖塊含在嘴里,甜甜的,香香的。她推了推裴處的手:“你也吃?!?/br>“哎,你吃,這是我專門給葭娘你買回來的。”孫家二娘閨名孫嫻,她還有個小名,叫葭娘。取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孫家人大多喊她二娘,唯有母親私下里會一聲一聲喚著“葭娘”。除母親外,還會這么喊的人,就只有裴處了。孫嫻和裴處的緣分,該從出生前說起。大理寺卿孫君良的夫人是出了名的美人,成親后頭胎,無論男女自是受人關(guān)注。孫裴兩家是世交,孫嫻還未出生時,裴處就被長輩牽著來孫家探望夫人。大人們總愛指著孕婦的肚子,詢問小孩肚子里頭的是弟弟還是meimei。孫嫻后來才知道,裴處當年很不耐煩被大人問這些,可瞧著夫人圓滾滾的肚子,卻沒來由地愣了愣,說里頭住著個漂亮的meimei。也是因了他的這句話,到后來孫嫻出生,裴處總是一溜煙跑到孫家吵著嚷著要抱這個被他催來的meimei。再后來,跟在身后的meimei漸漸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便是年紀小還沒那么多的心思,也叫兩家人生出了結(jié)親的想法。永徽五年,孫嫻六歲,裴處十二歲。這年冬,孫嫻帶著不過才小小一團的七郎來裴家拜年。小輩們的年宴不能飲酒,裴處偷了叔父們藏著的甜酒,給七郎喂了幾小口。看著醉得小臉紅撲撲的七郎,在雪地里踉踉蹌蹌地跑,噗通就跌進一同偷喝甜酒的謝忱懷里,跌了不說,還抱著人胳膊嘟嘟囔囔地喊“阿爹”,裴處笑得摔了手里的酒盅。他指著滿臉無奈,只好抱著七郎哄的表弟,回頭就要喊孫嫻。卻見滿園燈籠照映下,身量未足的小娘子兩頰微紅,微微扭頭和身邊的下人說話,露出一截白皙的后頸。那是少年時的裴處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悸動。他有些迷戀地看著那截脖頸,甜酒的后勁浮上心頭,醉得他有些分不清現(xiàn)實和夢境,只覺得那坐在不遠處的葭娘,已漸漸長成了漂亮的大姑娘。裴處抬起手,招了招。孫嫻看了看被哄得坐在謝忱懷里,小雞啄米般點頭的七郎,轉(zhuǎn)頭去看裴處。少年已從自己的位置,蹭到了她的身邊:“葭娘,你今年多大了?”孫嫻想都不想:“六歲。”裴處咽了下,抬手抹了把自己的臉,心底唾罵了自己一句“畜生”:“我今年十二了?!?/br>孫嫻微微笑:“我知道呀?!?/br>裴處嘆了口氣,伸手胡亂揉了揉她的頭發(fā):“最少還要等你九年。”見孫嫻眨眼看著自己,裴處哎了一聲:“好葭娘,等你及笄了,嫁我可好?”這年,謝忱出家,元后被廢,裴家落寞的前一年。這年,孫家與裴家口頭上為孫嫻和裴處定下了婚約。這年,孫家七郎還只有三歲,是個說話奶聲奶氣的小娃娃。不過過了個年,卻很快一切都變了。翻了年,孫裴兩家小輩的婚約就在京城里有了說法。這本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世家勛貴多的是自幼訂下的娃娃親??膳峒沂窃蟮哪讣遥质治毡鴻?quán),世代都出能人將才。他們和孫家結(jié)親,可能想的只是倆家的交情,和小輩之間的關(guān)系,可外人卻不這么想。尤其是王家。背地里沒少在那吆吆喝喝地同人說,這孫裴兩家一聯(lián)手,抵得過半壁江山。半壁江山實際不過是句夸張的空話。孫家即便自大褚開國以來,便在朝中任著官職,從大學士到六部皆有子孫就職,那也都是經(jīng)過正經(jīng)科舉考進來的。升職也好,貶官也罷,皆是自己的能耐。而裴家,真要說起來,更多的是在邊關(guān),而非京城。這半壁江山,實在虛的很。可有些話,聽的人不對,其效果便截然不同。幾位王爺都清楚,孫裴兩家沒那么多的烏七八糟的心思,要不然早些年就拉攏了過來,何至于現(xiàn)在還是直臣中最難啃的兩塊骨頭。可熙和帝卻不這么覺得。這位仁慈但多疑的皇帝,在越來越多意味深長的聲音出現(xiàn)在耳邊后,終于也開始覺得不妥。他試探過裴家,想親上加親,讓裴處尚了公主??膳峒页艘粋€裴處,還有其他兒郎,論年紀,竟筆裴處更適合孫家二娘。熙和帝又去試探了孫家,孫大學士是只老狐貍,孫君良和幾個兄弟也并非沒有心計,要試探的東西沒能試探出,他只能無奈作罷。可這個時候,卻有人遞上了裴遠謀反的罪證。熙和帝慌了。他捧著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