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79
人。 這樣有孝心,知情識趣,懂回報的孩子,誰不喜歡? 因此顧家老夫人和顧家大夫人,心里著實是疼她。 誰不知道這孩子去了赤城縣,這三年了,還沒開懷? 她們難道不著急?只是想著永珠這孩子懂醫(yī)術(shù),要是身子有問題,杜老太醫(yī)肯定就能幫忙調(diào)理。 更別提,若真有個什么,她們追問,豈不是往人心口上捅刀子? 因此這幾年,絕口不提。 就是出去外頭,也有人問起,顧家大夫人還幫忙說話,只說永珠年紀還小呢,要等身子骨養(yǎng)成了才好,不然傷身體。 外人也就罷了,自家人還先挑起來,比外人還可恨些! 這也是顧家大夫人沒給顧子枚好臉色的原因。 樓氏沒想到顧子枚居然就這么跑了,頓時油生一種,這要是自己生的,非把她掐死的**。 一張臉頓時又青又白,只得匆匆給上座的老夫人、顧家大夫人還有顧長卻行了個禮,告退追了上去。 安氏一看這模樣,立刻識趣的指著說去看午飯好了沒,也退了出去。 屋里就剩下老夫人、顧長卻和顧家大夫人三人。 顧家老夫人此刻才皺了皺眉頭:“四丫頭越來越不像樣子了,這樣子,怎么好說人家?真嫁過去了,人家豈不是要說我們顧家沒家教?” “改天給她找個嚴厲點的嬤嬤,好生將她這些壞毛病給扳正過來。這幾日也別讓她出來了,就在自己個院子里,好好反省幾日?!?/br> 顧家老夫人雖然年老不管事了,可到底是顧家老封君,一般裝聾作啞不管事,真發(fā)話了,誰也不敢違逆的。 因此顧家大夫人恭恭敬敬的答應(yīng)了,讓人傳話下去。 老夫人難得發(fā)一次怒,顧家大夫人身邊最貼身的嬤嬤親自去顧子枚的院子里傳話。 樓氏正在勸顧子枚,讓她一會子就去給老夫人和大夫人賠個不是,軟下身段說兩句好話,撒個嬌。 到底是快要定親的姑娘家,家里人也不會過多苛責的。 一面心里想著,是不是到了晚上,跟自家夫君說說,這給外放的公婆寫封信,讓婆婆寫信來勸導(dǎo)一二才是。 就聽到顧家大夫人身邊的嬤嬤,將顧家老太太的意思一傳達。 不僅樓氏傻了,顧子枚更是傻眼了,本來還在抹眼淚呢,一下子就跳了起來:“胡說,祖母怎么會下這種令?你是不是傳錯了?我要去找祖母去!我要去江寧,我要去找爹娘去,你們都欺負我——”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美中不足 剩下的話被豁然起身的樓氏一把給捂回去了,狠狠的瞪了顧子枚一眼,沉聲喝道:“閉嘴!” 顧子枚眼中,樓氏這個嫡親的嫂子一貫是溫柔可親的,說話對著她們姐妹都是事事小心。 還從未見過她這般聲色俱厲的模樣,一下子就嚇住了,只剩下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 樓氏震住了顧子枚,才轉(zhuǎn)身,沖著那來傳令的嬤嬤行了個禮。 到底是顧家大夫人身邊的貼身嬤嬤,幾十年的老人,她們作為晚輩的自然也要給幾分體面。 要知道這樣的老人,在長輩面前,比她們還得臉些。 那嬤嬤避開了樓氏的行禮,回了個禮,面無表情的繼續(xù)道:“既然有二奶奶在這里,那老奴就回去復(fù)命去了?!?/br> 說著就要走。 樓氏急了,忙道:“勞煩嬤嬤親自來傳話,辛苦了!”一面從手上除下一個金鐲子,就往那嬤嬤手里塞。 嬤嬤半推半就的收了下來。 樓氏親自將人送了出來,那嬤嬤才小聲的提點了兩句:“四姑娘今日卻是有些出格了,二奶奶還是多勸勸四姑娘,如此鬧騰,可不像大家子的姑娘?!?/br> 說完,自去了。 等樓氏再回去,顧子枚已經(jīng)趴在床上,正嚎啕大哭呢,還不時的偷偷看著門口。 見樓氏進來,頓時哭得更大聲了。 樓氏只覺得頭疼,可也不得不打疊起精神來勸。 且不管樓氏如何哄勸顧子枚,鬧得滿院子都不得安寧。 只顧老夫人這邊,細細問了張婆子和王永珠一家在赤城縣的近況,顧長卻都一一耐心的回答了。 用了午飯,又將王永珠為大家準備的各色禮物,一一都呈了上來。 安氏在一旁陪著,就看到堆滿了大半屋子,寫著簽子,顧家上下近二十個主子,沒一個人落下。 就憑人家這份心,安氏自己捫心自問,要她,她也喜歡這個表小姐。 這三年來,年年都收到姑媽和表妹一家從赤城縣送來的東西。 人家都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更何況,這送來的還都是好東西。 四姑娘每年收表妹和姑媽送來的東西可從來沒嫌棄過,可這轉(zhuǎn)臉就能往人家心上捅刀子,也忒白眼狼了。 安氏心里清楚的很,別看二房如今跟他們大房住一起沒分開,以前看著也親親熱熱的,那是因為以前有那么個糟心的三房。 有三房對比著,世人都比他們強些。 再說那時候三房是連著大房和二房一起惡心,大家都是受害者,倒是齊心協(xié)力。 自從找回真正的三叔后,沒了三房在中間鬧騰,這二房和大房之間也不知不覺有了變化。 不說別的,大房和二房分家了,因為老太太還在,所以分產(chǎn)不分家。 這幾年她替大嫂子管家,她才知道,這說是分產(chǎn)不分家,可二房的日常開銷,一并都是走得公中,都是大房一力承當。 他們上下也有七八個主子,每年開銷也不少。 也就年底的時候,二房往大房交上兩千兩銀子,意思意思也就算了。也不想想,這兩千兩夠干啥? 更別提二房的三姑娘出嫁,大房都給了厚厚的添妝,可她偶爾一次聽那回門的三姑娘還私底下跟人抱怨,說覺得顧家大夫人給得少了,不如當初大jiejie出門風(fēng)光。 也不想想自己本就不是大房的人,二來,大房的大姑娘那是高嫁,自然陪嫁多。 三姑娘嫁得不過是中等人家,想要厚嫁找二房去,賴上他們大房是幾個意思? 只不過她到底是個次子媳婦,也知道自家公婆,一貫是對兩位叔叔好的,只閉口不言。 可安氏也發(fā)現(xiàn)了,自家婆母的態(tài)度也改變了。 比如,以前二房的兩個姑娘,都是婆母日常照顧著,三姑娘成親后,婆母就說要替老四尋親事,顧不得其他,讓樓氏這個親嫂子照顧四姑娘。 任誰也挑不出個不是來。 更別提先前顧家大夫人發(fā)作的那話,安氏是個水晶心肝玻璃人,立刻就明白了自家婆母的態(tài)度。 她心里已經(jīng)有了成算,這以后對那二房要冷淡些了。 與此同時,衛(wèi)國公府邸。 王永珠做事自然不會讓人拿住把柄,既然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