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29
了,可如今他們只不過是水上的浮萍,無根無靠的。 杜家這個時候提出這個話來,那就是站在了宋重錦的身后,對宋重錦來說,那幾乎是雪中送炭。 只要不傻,都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可沒想到居然被拒絕了,那話里的體貼之意也很明顯,他們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不想將杜家拉下水。 兩兄弟終于有些明白,為何親爹和親娘這般護著這對小夫妻了。 杜仲景一貫方正的臉都柔和了幾分,又說了幾句家常話,才不經(jīng)意的道:“說來衛(wèi)國公府這事,也鬧得沸沸揚揚的,連宮中也都知道了,據(jù)說年前衛(wèi)國公在御書房里,跟皇上說了小半個時辰,出來的時候衛(wèi)國公眼圈都是紅的,腿都跪瘸了,聽說跟皇上請罪呢?!?/br> “不過衛(wèi)國公請罪后,還這樣大張旗鼓地介紹你,想來你的身世是無礙了?!?/br> 宋重錦和王永珠對視一眼,這倒是個好消息。 若是皇帝還揪著當年齊家的事情不放,只怕宋重錦春闈一事就玄了。 可既然宋弘都有把握舉辦宴會,想來皇帝是輕輕放過了。 這懸在頭上的一把刀,總算是拿遠了些。 宋重錦鄭重謝過了杜仲景,杜仲景敢透露這樣的口風,已經(jīng)是著實難得了。 這份情,他記在心上了。 又說了幾句閑話,看時候不早了,后院言氏已經(jīng)派人來請了好幾次了,幾人才又往后院而去。 一番見禮,互相拜年后,王永珠如今荷包鼓鼓的,在國公府別的沒有,橫財是發(fā)了不少,手頭也更闊綽了。 給杜家?guī)讉€哥兒,一人塞了一個荷包,里面塞滿了各色小金錁子,言氏和古氏看王永珠對孩子這么大方,那臉色也就更溫和了。 和和氣氣的用了午飯,王永珠和宋重錦也就告辭了。 回宋家小院接了張婆子,回到衛(wèi)國公府邸,宋弘就派人來將宋重錦給叫了過去。 王永珠這幾日也習慣了,宋弘也不知道是想表達他對宋重錦充沛的無處可傾瀉的父愛呢,還是想讓隔開宋重錦和自己,反正每天恨不得將宋重錦栓在褲腰帶上,走到哪里帶到哪里。 看在別人眼里,這就是明確的信號,國公爺如今最器重的就是新回來的大少爺。 一時這府里人心都有些浮動,不少人都暗搓搓的跟宋重錦示好。 宋重錦卻不為所動,看在大家眼里,宋弘心里怎么想不知道,可宋弘身邊的幾個親兵,卻紛紛點頭。 王永珠也不得閑,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天懟了于氏的緣故,高氏從那天起,對王永珠的態(tài)度很是和藹了幾分,少了幾分客氣。 因著初四那日,不僅是前院宋弘要將宋重錦介紹給大家,后院這邊,大家也都盯著王永珠呢。 雖然都知道王永珠是鄉(xiāng)下來的,禮數(shù)肯定粗疏,可若太失禮,只怕丟了國公府的面子,宋弘也是不會答應的。 因此,初三一早就讓人將王永珠叫到正院,讓姜嬤嬤給王永珠普及這親朋好友故交和國公府的關(guān)系。 雖然時日太短,可也只需要王永珠記住幾個最緊要的親戚和故交也就是了。 王永珠背了一天京城權(quán)貴圈子的關(guān)系譜,那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如同蜘蛛網(wǎng)一般,以王永珠那超人的記憶力,也還有幾分頭暈。 那邊姜嬤嬤卻越說越是心驚,她本想著隨便說說要緊的幾個親戚也就是了,這臨時抱佛腳,能記得住幾個?說多了,只怕大少奶奶還記混了。 沒想到,這她說一家,大少奶奶就重復一家,一個說錯的都沒有。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高家的謀劃 姜嬤嬤心里如何想,暫且不提。 只說高氏那邊,卻放在理事完之后,半靠在榻上沉思,貼身丫鬟明月正小心翼翼地給高氏按著頭。 高氏閉著眼睛,屋里靜悄悄的,沒人說話,她腦子里確是亂糟糟的。 昨兒個回娘家,宋弘要大宴賓客,將自己認回來的兒子介紹給大家的事情,交好的親朋故友都知道了,高家人先就知道,宋弘要認個兒子回來,可也不能說啥,自己閨女嫁過去沒有生育,還傷了身子,沒被宋家休棄,就已經(jīng)不錯了,還能說啥? 你閨女不能生,還不讓別人生?這是要宋家斷子絕孫不成? 再者,如今宋家可不是當初的宋家了,宋弘簡在帝心,高家卻因為先帝駕崩后,在當今登基上沒出什么力,慢慢的也就沉寂了,若不是還有榮宜縣君跟太后的情分,還有衛(wèi)國公這個女婿,只怕如今更是艱難。 如今高家在朝堂上勢力大不如前,就宋家一個得力的姻親,有宋家撐著,還不怎么顯頹勢。 因此高家人比宋家人還關(guān)心這宋家的世子人選,高氏膝下無子,沒有一個融合高家和宋家的血脈,如今宋弘看在高氏的面上,對高家態(tài)度還跟以前一樣,可若是宋弘不在了,世子繼承國公府,這和高家可就沒啥關(guān)系了。 以前高家人就多次勸導高氏,要么就直接抱養(yǎng)一個剛出生的庶子養(yǎng)在膝下,養(yǎng)大了也就養(yǎng)熟了,和自己親生的也差不了什么了。 要么,就選一個娘家勢力最差的,沒有根基,得靠著高家,拿捏得住的,這樣的人,即使當了世子,也逃脫不了高家的掌控。 偏高氏早些年是傷心過度,提都不能提這事,一提就哭。 榮宜縣君一輩子就這么一個閨女,那是掌中明珠一般養(yǎng)大,千依百順,高氏一哭,別人還罷了,榮宜縣君就先惱了,自家閨女都這樣了,還逼她,豈不是要她去死? 有榮宜縣君這尊大佛鎮(zhèn)著,加上宋家態(tài)度一如既往,高家人也就只得罷了。 可這樣看著宋家的幾個孩子都漸漸長成了,宋弘和高氏年紀也大了,這事已經(jīng)迫在眉睫了,高家人就坐不住了。 更不用說這突然接回一個這么大的孩子,算年紀還是跟高氏成親前就有的,而且大張旗鼓,高家人心里就猜測著,莫非宋弘要立宋重錦為世子? 高家人得了這個消息后,年都沒過好。 都覺得這宋重錦回來就是長子,又還是舉人,年后春闈,只要考得不是太差,以宋弘在當今皇上面前的臉面,那以后的前程還能差? 再者宋家重字輩這幾個,除了最小的宋重欽還看不出好歹,其他幾個兒子也不過是普通,是斷斷比不上宋重錦的。 不說宋弘,就按照他們心里想著,宋重錦當世子不說別的,宋家起碼幾十年無憂了。 而且他的親娘也早就去了,沒有外家,若是真要立他為世子,倒是比立其他人還強些,只要高氏能將宋重錦記在名下,那高家就是宋重錦名正言順的外家。 這樣一個外來的小子,在京城沒有根基,高家主動伸出手來,那小子傻了才會拒絕。 要知道,記在高氏名下,他可就是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