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2
室,并不考慮再簽約別處,所以只獲得了獎金。獎金以及獎杯的領取則定在了結(jié)果公布的一個月后。這種級別的服裝大賽在國內(nèi)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但在影響力上卻遠遠比不上國際性的服裝大賽。所以水花一向不大。即便在時尚盛典現(xiàn)場也引起了一些時尚圈人士的討論,但在網(wǎng)絡上熱度并不高。即使有部分時尚博主因為寧安的參與,有特意關注并分析了前三名獲獎者的作品。但在普通網(wǎng)友眼中,卻遠沒有時尚盛典到場的時尚圈人士和各路明星更有吸引力,這不過是盛典的一個小小插曲而已,對圈外人無足輕重。話題眼看就要翻過去的時候,微博上忽然有人站出來指這次比賽的冠軍寧安,涉嫌抄襲。發(fā)微博的人是王倩,鄭文澤的學生。她當即曬出證據(jù),并附上了一張設計圖。設計圖上的作品,仔細看與寧安那款有六七分像,尤其裙裝背后的珠鏈設計,幾乎一摸一樣。王倩表示這是她的老師鄭文澤先生之前設計的一款作品,想要在她生日時送給她的禮物。因為比較私密,并沒有幾個人見過,除了工作室的極少幾位同事外,他的老師也拿給汪榮工作室的寧安和肖笛看過。而寧安參賽的設計稿,據(jù)說連汪榮都沒有見過,他的老師鄭文澤就更不可能見過。并諷刺寧安不敢拿出設計稿,完全是因為對方抄襲了自己的老師。王倩現(xiàn)在也是小有名氣的設計師,微博粉絲有小幾百萬人,影響力并不小。一石激起千層浪,微博上立刻炸開了鍋。大部分人選擇站在王倩這邊,畢竟,王倩在對方參賽作品剛公布的十分鐘內(nèi)就發(fā)出了設計稿。很明顯,十分鐘完全無法完成一個設計稿,這只能說明,這個設計稿早已存在。其次,如果王倩說的是真的,汪榮和鄭文澤都未曾見過寧安的設計稿的話,那么就不可能存在鄭文澤故意陷害的可能。再次,鄭文澤是大師級的設計師,完全沒有必要誣陷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更不要說對方還是他好友的學生。最后,寧安作為汪榮的學生,大約因為起點過高,所以求成心切,走了彎路也有可能。在有理有據(jù)的輿論分析與引導下,大部分人都迅速站好了隊,并對抄襲者發(fā)出質(zhì)疑和痛罵。更有偏激的人直接讓抄襲者去死。各種不堪入耳不堪入目的詞匯與語言,滾動在屏幕上,而且在迅速增加。而寧安前期積累的那點粉絲,所發(fā)出的辯解聲音很快便被淹沒在了這片汪洋之中,無處可尋。當時是晚上八點多鐘,因為年底各項工作繁忙,工作室大部人都還沒有離開。寧安正坐在辦公室里忙著別的事情,并不知道外面已經(jīng)炸開了鍋,也不知道暴風雨正向著他兜頭而來。他對這場比賽并沒有特別看重,名次也無所謂,但因為汪榮想讓他參加,他便參加了。因為他知道汪榮是為他好,有作品和獎項傍身的話,別人才能真心的對他心服口服。他按時去看了主辦方公布的名次,之后便關掉了網(wǎng)頁,忙起了手上的工作。能得到這么好的名次,他自然是很高興的,畢竟,那件作品對他而言有著很特別的意義。可能因為心情特別好的原因,后面的工作他做起來也超級順手。直到他的內(nèi)線電話響起來,才結(jié)束了這一切,因為汪榮讓他去看看今天的新聞。汪榮很少撥他的內(nèi)線,兩間辦公室只隔著一道墻,大部分時間他會過來敲他的門。寧安停下手頭的工作,然后打開網(wǎng)頁,看到了關于自己抄襲的新聞。那些字他每一個都認識,但就是不懂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反復看了許多遍,才不得不承認,那就是他想象中的那個意思。他看著王倩的那張附圖,感覺血液都結(jié)了冰一般冷。冰碴子扎著他全身每一處,由內(nèi)而外沒一處能逃得過,又冷又疼的感覺,讓他幾乎無法呼吸。在他明白過來的第一時間內(nèi),他想去到汪榮那邊,告訴他他沒有抄,想要澄清,還自己清白。然后他又想到封允,想如果封允在這里就好了。但他什么都沒有做,因為當時他的心跳的特別快,大腦一片空白,雖然有強烈的愿望,但好像并不能十分清晰地去表達。他強迫性地一遍遍告訴自己,過于激動的情況下,不適合做出任何決定,所以他必須得緩一緩。他靠在辦公椅上,艱難地呼吸,指甲掐進了掌心里卻不覺得痛。他最先想到的是,他的確沒拿自己的作品給任何人看過,所以鄭文澤究竟怎么知道他的設計內(nèi)容的?對方十分鐘內(nèi)就有反應,說明一直在等著這一天,等著這一刻,等著給他這致命一擊。然后他才進一步肯定了,的確是鄭文澤給他下了套。他坐了很大一會兒,心情反而莫名地平靜了下來。可能煎熬太過了,他反而像隔著一層什么東西在看別人演戲一般。朦朦朧朧的,不像清晰的時候那么尖銳了。只是戲到了關鍵時刻,他的心臟有點緊,身體和心都很冷,可最初的那份沖動沒有了。他告訴自己,畢竟是一場戲,而他也不是最初那個沒有退路的人了,他有封允了。無論外面的風雨再急,無論外面的刀槍再利,封允那里都是溫熱的,柔軟的,安全的。直到感覺整個人都緩了一些,他才整了整衣領,站起身來,想去汪榮辦公室。前前后后,他本來以為已經(jīng)過了很久,但看了看時間,其實也不過十幾分鐘而已。他推開門,辦公室的同事不約而同地看向他,神色各異,但很快就又慌張地移開了目光。那一刻,他想象中的那些恐懼,變成了現(xiàn)實。他也許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也許是一輩子,會生活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中了。但他沒表現(xiàn)出任何異樣來,甚至還略笑了笑。汪榮的辦公室門開著,他剛要進去,辦公室大門被人推開了,鄭文澤走了進來。這是最好的時候,事情剛剛發(fā)生,當事人正陷在最大的打擊與恐懼中,很容易失控,說出很不好的話來,而那些話往往還會對他很沒有用,反而因為思維不夠清晰而顯得漏洞百出。鄭文澤選擇這個時候來,是想看寧安歇斯底里,坐實他抄襲的罪證。這種事情,他做過,有經(jīng)驗。可寧安卻寒著臉,看他一點點走過來,不僅沒有很激動,反而是很冷靜的樣子。甚至于,他還往前迎了幾步,緊挨著鄭文澤,很自然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