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
鸞,一定要讓她學會尊重未來的婆母。 哪知道她從紅日當空等到金烏西沉,硬是沒有見到殷明鸞。 到了天擦黑,那個太監(jiān)才回來:“喲,你還等著吶,咱家忘了,公主有事,不方便見外人,你先回去吧?!?/br> *** 殷明鸞就這樣晾了裴夫人一天。 她不想讓皇兄為難,但絕對不會再給裴家好臉色。 裴元白不喜歡她,還在外面放浪形骸,必須抓他一個實實在在的錯處,來讓婚事作廢。 到時候,裴昭自己羞愧難安,只會更加努力為皇兄做事。 那天和殷衢沒有聊完的話讓殷明鸞有些在意。 皇兄是準備怎么處置這門婚事呢? 過了幾天,殷衢又一次來到醴泉宮。 殷明鸞提前知道,打發(fā)錦樓一邊去躲了起來。 殷衢邁步走進殿內(nèi),掃視了一下殿內(nèi)服侍的宮人。 殷明鸞不知是心虛還是多想,她總覺得皇兄是在看錦樓的蹤跡。提前把錦樓支走,她果然機智。 殷衢坐了下來,問:“今日沒有聽曲子?” 殷明鸞乖巧一笑:“昨日皇兄教訓得對,耽于聲色是比較沒出息。長樂現(xiàn)在喜歡看書?!?/br> 殷衢問:“幾天就改了愛好?” 殷明鸞對殷衢還是懼怕的,可是殷衢對她一直很好,她放松下來不知覺帶著一絲撒嬌:“我一直就喜歡的。我知道的,腹有詩書氣自華?!?/br> 殷衢皺了皺眉,撥動了手中的羊脂玉扳指。 站在邊上的張福山心中一嘆,原來長樂公主喜歡的就是裴元白這一類型的,白臉書生。 殷衢頓了一下,終于開口:“你喜歡讀書人,讀書人也有千千萬萬,你只看見了裴元白,就覺得他好,實在淺薄。” 殷明鸞的心像一只小鴿子,方才放松一點點不太怕人,這下連忙逃離了飼主,并縮成一團。 她不過說自己愛讀書,自夸了一下,就被皇兄劈頭蓋臉說了一通。 她張了張口,想要在殷衢面前罵一罵裴元白,想到裴尚書現(xiàn)在還是皇兄信賴的重臣,又蔫了。 殷衢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殷明鸞,面色沉凝。 過了半晌,他說:“朕的meimei,應當多些見識?!?/br> 殷明鸞低頭,只能說“是”。 殷衢道:“今年春闈,各地學子俱是文采風流。過幾日殿試,你喬裝成內(nèi)侍,站在朕身后,開開眼?!?/br> 殷明鸞沒有反應過來,殷衢就如同一陣風地走了。 殷明鸞在殷衢走后在咦了一聲,驚喜不已。 春闈若是遇見了不錯的人,剛好可以在裴元白一事了結后,帶她離開皇宮。 她將這想法在心中滾了一滾,有些激動。 然后她靜下來開始反思,為什么殷衢要帶她去開眼。 她被皇兄誤解了! 先是一個錦樓,皇兄覺得她不正經(jīng)。然后皇兄又以為她對裴元白念念不忘,索性帶她去殿選看才子。 殷明鸞有些沮喪地想,在皇兄眼中,她有多么好色啊。 皇帝的話一諾千金重,又過了幾日,殷衢果然派人帶了內(nèi)侍的衣裳,讓殷明鸞換上去太和殿。 學子們從黎明時分就正襟危坐地開始答題,殷衢則是在天大亮的時候才來派人請殷明鸞過去。 殷明鸞不知道皇兄是因為臨時想起她來,還是想讓她多睡會兒覺。 她誠惶誠恐地把后面這種可能性想了想,又搖了搖頭。 殷明鸞悄悄混入太監(jiān)中,抬頭發(fā)覺殷衢往她這邊掃了一眼。 張福山低頭聽殷衢吩咐了幾句,過來把她帶到殷衢身邊。 殷明鸞站在殷衢的身后,張福山的身邊。 殷衢自然不會和她講話,張福山在后面和她悄聲談論。 張福山覺得他已經(jīng)看出了陛下的意圖。 因為裴元白行為不端,陛下應該已經(jīng)把他從駙馬人選中剔除,但是長樂公主一心喜愛才子,于是陛下就讓長樂公主過來,親自挑選一個喜歡的。 張福山如同民間的媒婆一般,一個一個地給殷明鸞介紹起來。 “公主您看,最左邊的那位,今年四十有二,是江西吉安府的大儒,學問最好,著書立說,尚未成親,為人正直?!?/br> 殷明鸞:…… 張福山見殷明鸞看不上這一位,連忙換了一個。 “中間那個二十七,會寫詩,雖然有幾房妾室,但是知心知意,知冷知熱,也是挺好的。” 殷明鸞:…… 張福山有些尷尬了。 “前面這個,奴婢覺得稍微年輕了一些,不穩(wěn)重,不過聽說極為聰穎,是襄陽陸氏的子弟,名門公子。” 殷明鸞眼睛稍微一亮。 她問:“叫什么?!?/br> 張福山來勁了,說:“陸桓。” 殷衢微微一動,張福山打量著,似乎也在觀察陸桓。 陸桓奮筆疾書,神色專注,絲毫沒有其他學子那般緊張不安。他看起來十八九歲的樣子,面容俊秀,白皙俊朗,難得的是眼神清澈。 殷明鸞看人先看臉,尤其喜歡好看的人,太和殿中學子久經(jīng)考試和年歲的折磨,看起來暮氣沉沉,唯有陸桓風流俊雅,尤其鶴立雞群。 殷明鸞起了愛才之心,心中希望陸桓能夠對得起他的這張臉。她躍躍欲試,想要湊過去望望陸桓的答卷。 殷衢突然開口:“張福山,先帶長樂回去。” 殷明鸞:“?。俊?/br> 殷衢握住了指頭上的玉扳指,耐心說:“殿試耗時許久,帶公主下去休息?!?/br> 殷明鸞念念不舍,看了陸桓一眼就要離開。 這時,陸桓若有所感,抬頭看了一眼,對上了殷明鸞的眼睛。 殷明鸞一愣。 陸桓今年十九,以他這個年齡能夠參加殿試,可是稱得上是天縱奇才。他出身陸氏,陸氏是歷經(jīng)了幾代朝廷變更的名門望族,在前朝為了躲避戰(zhàn)亂南遷,因為這一點被世人詬病。 在如今的大周,這種世族不多,南方有一個陸氏,北方有趙郡李氏,蘭陵蕭氏。 殷明鸞的母親李貴太妃就是出身李氏,蕭氏也是老牌名門,子弟個個才高八斗,但這一代也有些寥落,但到底底蘊深厚,如今的第一才女就是他們家的姑娘。 但是論風光,還是新貴許氏最風光。 陸氏十分低調,子弟個個勤勉讀書,家風端正。陸桓是陸家這一大最為出息的一個,此次北上,更是被賦予厚望 但陸桓本人對功名沒有什么在意,他似乎是太過灑脫,或是太過失望于現(xiàn)實于是假裝灑脫。 住在會館的時候,五河四海的學子很快熟絡起來,互相問了門第和學業(yè),陸桓坐在一邊,沒有參加。 談論間,湖廣的學子不免說到了陸氏,有人酸道:“陸氏如今凋零,傳說中的小輩第一人陸桓,倒是過了會試,不過成績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