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
。 其名起始自南北朝,歷朝歷代所指均有不同。南唐一朝,四寶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徽州澄心堂紙、徽州婺源龍尾硯;自宋往后,四寶則指宣城宣筆、徽州歙縣徽墨、宣城宣紙、徽州歙縣歙硯臺。 總而言之,文房四寶歷來便與徽州有著不淺的因緣。 這也是本期節(jié)目選址在此的緣故。 而在本期,六位嘉賓需進行分成四組,分頭拜師,開店營業(yè),銷售額多者取勝。 六個人分四組,每組最多兩人,最少一人。 推敲之下,這也即是說,兩組是兩人一組,兩組是一人一組。 與上一期不同,上期是六人三組,每組剛好兩人;這期卻是六人四組,不能平均分配。 所以——怎么分組? 針對這個問題,直播間熱烈討論起來。 【是要自己選組嗎?還是抓鬮?】 【筆墨紙硯……感覺哪一個制作工藝都不簡單啊。我覺得這一期的重點不在選組,而在合作,哪一組人多哪一組就容易取勝?!?/br> 【所以接下來要看嘉賓抱團了嗎[笑哭]】 【……】 就在直播間網(wǎng)友熱議的同時,沈穆清老爺子宣布了分組方式:由筆墨紙硯四位傳統(tǒng)工藝傳承人上前,和嘉賓協(xié)商自行成組。 沈老爺子話音剛落,那四位繼承人便上來了。性別比例均勻,兩男兩女,年齡均在四十歲上下,正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好年紀。 然后沈老爺子讓各位傳承人分別介紹一下自己。 傳承人1號:“!@#¥%&*^” 傳承人2號:“*&……%¥#” 傳承人3號:“ @#%& =-=*” 傳承人4號:“………#@#*” 眾人:“?” 網(wǎng)友:“?” 情況顯然:這四個人說的都是當(dāng)?shù)胤窖浴?/br> 且還是非常難懂的方言。 【???這幾句話是什么意思?????】 【有沒有徽州本地人出來解釋一下[驚訝]】 然而徽州本地人表示:他們也聽不懂。 【徽州本地人表示一臉懵逼】 【難道我是假的徽州人??】 【哈哈哈哈我聽懂了,這是我們鎮(zhèn)上老一輩的土話,現(xiàn)在年輕人已經(jīng)不說了,聽不懂很正常[捂臉]紅衣服的大叔是做筆的,高個的阿姨是做硯臺的,矮個的阿姨做墨的,然后黑衣服的叔叔是做紙的?!?/br> 【感謝彈幕翻譯官[抱拳]】 【高人竟在我身邊!】 其實這也不奇怪,方言文化淵遠流深,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如江南省徽州市,自古坐落皖南山區(qū),丘陵比之平原,交通自然多有不便,而村落隔絕,長久下來語言流延變革,即使是鎮(zhèn)與鎮(zhèn)、村與村之間,方言也有差異,更不必提市里與村鎮(zhèn)了。 誠然,隨著普通話的推廣,現(xiàn)今年輕人里說方言的愈發(fā)得少,彼此間交流也無甚障礙。只是于慣用地方土話的上一輩人而言,市縣的時有聽不懂村鎮(zhèn)的,村鎮(zhèn)彼此間有時候也不暢通——這都是常事。 節(jié)目組邀請了四位說方言的技藝傳承人過來,便是存心刁難要晏歌一行人。 彈幕雖有翻譯官,但現(xiàn)場并沒有,手腳比劃著也表意不清,溝通困難,選組便只能靠運氣。 毛可意先拽了顧如歸加入其中一組,傅珺與柯文宇也在同一男一女兩名傳承人比劃著什么。余下那位小身量的阿姨便來了晏歌身邊,指了指晏歌,又指了指晏歌身旁的男人,“@#¥%&*!” 晏歌:“……” 卻聽得一聲如霧悄然,是容綽淺淡而如無意地應(yīng)。 “可以?!?/br> 第13章 合歡 測試環(huán)節(jié)。 循著聲,晏歌上抬了眼睛,目光朝聲源轉(zhuǎn)去。 他……聽懂了嗎? 疑惑著,晏歌沒有問。 卻是顧如歸聽見了這邊動靜,偏首望去,把晏歌心中困惑訴之于口:“容老師,您聽懂了嗎?” 容綽沒看他,“沒聽?!?/br> 顧如歸:“……” 然他側(cè)目,往顧如歸面上掃了眼,“找你說話的那個黑衣服,你是不是要去他那一組?” 顧如歸:“……” 還真是。 要說為什么—— 那當(dāng)然是因為,那個黑衣服的大哥,主動跟他搭話了。 顧如歸:“……” 是哦。 主動過來搭話,那不就是要自己加入對方那組的意思嗎? 這道理,不用聽都能懂??! 顧如歸頓覺大腦2G網(wǎng)延遲了。 直播間觀眾也很能get到。 【容老師:?我不用聽就能懂】 【小顧內(nèi)心直呼好家伙】 【@剛才的彈幕翻譯官,不過這個阿姨剛才到底說了什么?。扛杏X跟另外三個傳承人跟小顧他們聊天時候的表情不太一樣誒,就笑瞇瞇的,看著容老師和晏小歌很高興的亞子[?]】 彈幕翻譯官也應(yīng)約而至,并表示。 【阿姨說的是:你倆長得最好看,我選你們[捂臉]】 直播間網(wǎng)友:“……” 【阿姨宛如選秀pickmeimei的我[憤怒的小鳥]】 【原來阿姨也是顏控】 屏幕之外,嘉賓們均不解這四位傳承人說話含義,但并不妨礙最終選組。 于是,最終選組結(jié)果確定,選項分配亦揭曉:紙一組是毛可意與顧如歸,筆一組是傅珺,硯一組則是柯文宇。 至于晏歌二人,則跟那位小身量的阿姨去了墨一組。 四組分車行動,晏歌所乘的那輛SUV沿城東而行,最終在一處廠房緩緩?fù)6ā?/br> 下車,抬首,可見廠房上鎏金字正楷書寫“老徽墨廠”六字,外植有兩株玉蘭樹,冠蓋葳蕤,天然蔥郁。 這便是老徽墨廠,亦是徽墨里響當(dāng)當(dāng)?shù)睦献痔枴?/br> 有載,“新安制墨舊矣。”徽墨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又因其主產(chǎn)地在歙縣,是以自古以來,歙縣便有“墨鄉(xiāng)”、“墨都”的稱呼。 老徽墨廠歷史悠久,上可追溯至清同治年間,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歷史。其制墨所用模具技藝均由古法傳承而來,且煉煙、和料、制作、晾干、描金等諸多工序均由人工完成,在全國都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睦献痔枴?/br> 晏歌甫一踏入墨坊,墨所獨有的香氣撲面而來。再定睛看,是保留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風(fēng)貌的廠房內(nèi)景。二人步入的同時,傳承人也結(jié)束了任務(wù),由一位臉色黧黑的劉姓師傅上前接待,并主動擔(dān)負起講解員的角色。一邊走,一邊介紹著。 當(dāng)然,這一次用的是普通話。 制墨流程繁冗,共需耗費制墨模坯、雕刻墨模、煉煙、成坯、烘蒸、捶打、稱重、定形、晾墨、打磨、描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