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7
老奴打聽過了,確是十三沒錯,十三的子時呢!” 老夫人聞言,放下心來:“如此,那便好?!?/br> 既是十三日出生的孩子,那便是他們連家子孫,如果是十二日…… 老夫人瞇起眼。 那他們連家,便留不得他了。 “行了,都下去吧?!?/br> 呂嬤嬤與彩云垂首退了出去,行至外頭,彩云歪著頭問:“呂嬤嬤,這若是十一月十二日出生的孩子,有什么毛病嗎?怎地這般忌諱?” 一聽這問話,呂嬤嬤忙掩了彩云的嘴,將人拉到一旁,隱在陰暗的墻根處,末了還左右張望了下,深怕被人聽去了一丁半點方才的話語。 彩云眨眨眼,很是疑惑。 呂嬤嬤見周圍沒人,這才輕吐一口氣,但還是沒敢大意。 她壓低聲量,拉著彩云說道:“這問題以后不好亂問,知道嗎?” 彩云點點頭,說了聲“知道了”,見呂嬤嬤沒有開口的意思,等了一會,繼續(xù)又問:“那是為什么???” 呂嬤嬤被她這番追問問得險些心梗,深深看著不諳世事的小姑娘一眼,良久,嘆了口氣。 “罷了罷了,我同你說便是,聽完你明白緣由后,便不好再亂問了?!?/br> 彩云乖巧點頭。 呂嬤嬤看著慢慢暗下的天空。 夕陽已漸漸西沉,云朵被染成橙與紫的漸層,然后橙色慢慢被吞噬,代表暗夜的顏色幾乎鋪滿了整個空中。 她輕嘆:“你不是瓊州人,不清楚三年前的十一月十二日發(fā)生何事,但有一點你要知道?!?/br> 彩云靜靜等著呂嬤嬤說話,點點頭也不插嘴,就這么安分等著,這沉靜樣看著倒不像是才十歲的小女孩兒。 呂嬤嬤說:“那一天出了大事,但凡在那日出生的嬰孩,那是絕對不會被容忍活到現(xiàn)在的!” …… 江城無意間聽了連甄與龔嬤嬤的對話。 如果說光聽“雙面人”一詞還聽不出端倪的話,后面這句江城算是搞清事情始末了。 ──連甄已猜到他并非連誠的事,只是苦無證據(jù)證明。 而若要證明自己就是連誠,一句“jiejie”,便能迎刃而解。 江城抿了抿唇,表情復雜。 他輕手輕腳退了出去,眉頭緊鎖。 怎么辦? 叫?還是不叫? 對著一個年歲比自己小的小姑娘喊jiejie?還是應當坦承自己的身分? 兩者都實在令自己頭疼,但,危機也是轉(zhuǎn)機。 江城再次走進來時,他刻意放重了腳步聲,猶豫了很久,最后牙一咬,輕聲喚道:“jiejie?!?/br> 聽見連誠的聲音,連甄與龔嬤嬤歇了談話,笑笑望著走進來的連誠:“誠哥兒已經(jīng)起了???今日這般早?” 說完發(fā)現(xiàn)連誠只是淡淡點了點頭,態(tài)度與往常不太相同。 連甄與龔嬤嬤對視一眼。 ──這是沉穩(wěn)的那個。 望著江城,連甄露出了困惑的神色。 她沒聽錯的話,方才連誠進來前,似是喊了她“jiejie”? 猜錯了嗎? 這個問題一直被連甄擱置在心里,直至中午到吳氏的院里用午膳仍是有些心不在焉。 自打兩房的關(guān)系好轉(zhuǎn)了以后,午膳連甄都會帶著連誠來找吳氏一塊兒用,今兒個也是的。 吳氏若想好教養(yǎng)孩子,那還是挺有一套的,畢竟她所出的連詮的確相當出色,既乖巧又懂事。 面對連誠時,吳氏也不偏心了,把他當自己孩子般教導,該教教、該疼疼,知道他愛吃什么,也會在心里記下。 “來,誠哥兒,你不是愛吃琵琶大蝦嗎?”吳氏怕割傷連誠嬌嫩的小嘴,把蝦尾去了,夾到他的碗里。 江城望著沒了蝦尾的大蝦,低聲道謝:“謝謝二嬸?!?/br> 話一出,他沒覺有什么不對,連甄卻停下了筷子。 吳氏也愣了愣,笑問:“誠哥兒這是怎么了?不是說想喚我嬸娘的嗎?怎又喚二嬸了?” 江城:“……” 壞了。 第四十六章 (二更) 喊出了她的名字…… 連甄和吳氏都還望著他, 等著江城說起為何忽然間稱呼又改回了二嬸,而不是如前段日子那般,撒嬌似地喚她嬸娘。 江城木著一張臉,淡聲回道:“喊太習慣, 一時給忘了?!?/br> 吳氏被這理由逗笑了, 無奈地搖了搖頭, 狠狠笑他:“你啊, 自己提出的要求還能忘。” 并沒任何起疑的樣子,笑話完他之后便將此事丟開,并不當回事,又給江城處理了只琵琶大蝦。 可連甄卻不是那樣的。 這頓午膳,江城沒跟連甄對到眼, 可眼角余光卻注意到,連甄一直在用審視的目光,盯著他瞧。 往常,到二房用過午膳,連甄便會留連誠在這兒,自己回去院里忙。 今日卻選擇留了下來, 實在令江城不得不多想。 吳氏倒無所謂,白日里丈夫不在, 兒子又在書院讀書,沒放假的話基本好幾天見不著面,平日里也冷清, 有小輩留下陪她也不錯,只吳氏并非都是空閑著的。 對于連甄提出今日下午要待在二房的事,吳氏沒有拒絕,只不過下午她是有事要忙的。 “等會兒莊子上會來人回報這個月莊稼種植的情況, 雖說本家那兒教你的已是面面俱到,不過這些小事,你聽聽也無妨,將來指不定派得上用場。” 吳氏是知道京里傳言的。 什么皇后人選會是連相嫡女之類,聽了這許多年,剛開始激動過,后來年復一年,連甄都及笄了,市坊傳言依舊未減,唯宮里半點表示也沒有,吳氏便明白,傳言,真的只是傳言。 真要有那個意思,這些年怎可能絲毫沒個動靜? 別說封后詔書了,連當今圣上有沒有想要采選,充盈后宮的事都沒個端倪,還皇后? 吳氏搖搖頭,沒再起心動念。 嫁入皇家風光是風光,但其中的苦也難為外人道。 都與連甄修補好了關(guān)系,吳氏自是不愿看著她進宮受苦。 可以的話,她希望連甄嫁個體面人家,有個一心一意,將她捧在掌中疼寵的夫婿,那比什么都要來得強。 既然還是有可能嫁到旁的人家,就連甄這樣的身分品貌,肯定是嫁長子當宗婦,掌管中饋。 屆時不只是自家府里的事,連底下的鋪子、莊子什么的,那也得一并管理的,更別提還得加上連甄自個兒陪嫁過去的嫁妝,成親后要忙的事只多不少,不趁尚在閨中時學著些,將來可怎么頂用? 當然也可能只是吳氏瞎cao心了。 這些事本家都幫連甄安排得好好的,連甄不至于連這點小事都不會。 連甄感念吳氏的心意,真心道謝:“多謝二嬸?!?/br> 雖說現(xiàn)下對連甄來說,莊子的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