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9
是一項好舉措?。】梢源龠M友好國之間緊密無間的交流,還能解決國內(nèi)物資緊缺的問題,拿他們多余的東西,去與其他國家換取他們需要的東西,如果遇上戰(zhàn)爭之年,就連最迫在眉睫的糧食問題都可以解決。 大清的糧食、棉種及菜種不一定是最佳的種子,若是進口來新的種子,還能研究改良更好的良種。 只聽胤礽娓娓道來,再不像幼時的口若懸河,條理分明地訴說著溫雅之語,不知不覺,康熙與陳廷敬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大清官府主動去與洋外的商人談生意?!?/br> “既然要談生意,大清就需要培養(yǎng)大量可以與他們交流的人才,大清得派遣自己的人走出去,伸出手,睜開眼,去探索外邊的世界才是?!?/br> 胤礽:計劃二,說服汗阿瑪接見各國使臣。 這個計劃需要的前期準備是培養(yǎng)大清自己的外語人才,派遣大清的人才去國外,增加解除海禁后的對外交流合作,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外人來到大清這里,包括各國使臣、傳教士及國外商人等。 于是目地又繞回來了,改革軍制暫時看不出效果,但購買洋槍、洋炮是可以短時間內(nèi)達成的,沙皇俄國可以雇傭哥薩克騎兵來侵擾大清邊境,大清為何不能雇傭其他國家的傭兵呢?這也是可以短時間內(nèi)達成的。 只要大清與沙皇俄國開戰(zhàn),一心尋求通商路線的傳教士們會竭盡全力促成他們和解,他們會不斷地周旋其中,為兩國之間牽線。 胤礽知道僅僅上奏懇請汗阿瑪接見使臣,那汗阿瑪面對國外使者居高臨下的大國帝王心態(tài)定不會將這當回事,朝臣們也都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他們也不會將國外使臣當回事的。 可若是有其他誘惑為餌,好處多多,與大清國本糧食有關(guān),與大清百姓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那可就不一樣了。 陳廷敬都上鉤了,汗阿瑪這個立志要青史留名做千古一帝的恐怕也不會任由擺在眼前的好處溜走。 果不其然,陳廷敬主動將戶部去年的糧食收支平衡匯報給了帝王聽。 乍一聽起來,大清的糧食庫存逐漸在上漲,可隨之而來的則是大清百姓的人口在不斷增長,消耗起來也很迅速。糧倉之中的余糧看似足夠,實則一遇上什么天災(zāi),就需要拿去應(yīng)急,整體而言這一項平衡如同踩鋼絲般,緊張兮兮。正是因為如此,康熙才會盡量避免兩頭作戰(zhàn),同時應(yīng)對沙皇俄國與準噶爾汗國于大清國力的損耗太大了。 康熙的手指敲擊著桌面,沉吟道:“那么,大清又用什么與去外洋人進行長期穩(wěn)定的交易呢?” “汗阿瑪恐怕不知道,在外洋人的心目中,來自東方的絲綢與瓷器,金貴到只有皇室才能用得上,法蘭西窮奢極欲的貴族們喜愛這些,英格蘭富可敵國的大財主也喜愛這些,大清不僅需要進口,也需要出口商品,最重要的是,重新?lián)炱饾h唐時對周邊世界的影響力?!?/br> 大家都以為大清是天朝上國,那沒事,那就順從大流,大清需要這樣高大上的“包裝”來進行文化輸出,經(jīng)營自己的國際形象。 第199章 (捉蟲) 胤礽所闡述的諸多“好處”,與如今朝貢貿(mào)易體系之下大不相同,他所稱的與國外商談貿(mào)易,竟是將那些“附屬國”都當做了合作對象來平等對待。 康熙聽著也就罷了,陳廷敬雖心動太子殿下說出來的利益,到底還是敗給了上國之思想。 陳廷敬道:“外國入貢向來有年限規(guī)定,在朝中有定制,如是依太子殿下之意,會毀去祖先們此前定下的規(guī)矩,恐有妄行之憂?!?/br> 胤礽一點都沒擔心,還笑著說道:“規(guī)矩是從何而來的?是前明朝流傳下來的規(guī)矩,前朝的規(guī)矩若是都正確,那還有我朝什么事兒呢?今時不同往日,大清的富庶繁榮,要在汗阿瑪?shù)氖种衅痫w了?!?/br> 他朝康熙眨眨眼,之前還在談?wù)搰烂C的話題呢,一會兒就現(xiàn)了說話跳脫的原形。 陳廷敬:“……” 他不瞎! 許是在太子殿下手中吃了虧,又與太子相處許久,陳廷敬對這位儲君也算是有些了解了。 人前倒是挺能端得住,就是人后那淘氣調(diào)皮的性子,顯然是被皇上給寵出來的! 若非皇上將太子殿下給寵溺過了頭,以這位殿下的天分,還有湯斌、李光地等德才兼?zhèn)涞奶到虒?dǎo),又怎么會歪成這樣呢? 瞧瞧他上回在太子殿下手下吃虧,皇上那處理事情的態(tài)度,陳廷敬摸得清皇上的心思,當然不會沒眼色的將那句“慈父多敗兒”宣之于口。 大國高高在上的思想,朝中文臣們對國際形勢短視,這些都不是個事兒,胤礽小時候還會為此生氣,為此著急,這會兒都已經(jīng)修煉出了僧侶一樣的淡定心境了。 大臣們年紀大了接受不了新鮮事物,那就培養(yǎng)下一代吧,老臣們一個個老胳膊老腿兒的,折騰起來令人心虛,還是管年輕一些的來折騰。 誰都知道利益驅(qū)使人心,只要嘗到甜頭,大清與國外之間的交流就會從原先的凝固狀態(tài)逐漸活躍起來,年輕人渴望建功立業(yè),可比官場老饕們更有沖勁的多。 陳廷敬屬于相對年輕的那一卦,從他來入手,還不是因為他是即將上任的戶部尚書? 康熙瞪了他兩眼,示意他老實點,他說道:“去歲,朕下令準許本國商人對外貿(mào)易,準許外來洋商前來港口貿(mào)易,不入朝貢之例,且一律對貨按商船之長度征稅?!?/br> 大清開放了對外貿(mào)易,其中的定制是內(nèi)閣共同商議之下擬定的,按照商船長度征稅簡單粗暴,節(jié)省了大清的麻煩,還能提高外來洋商所帶貨物的“高價率”,大清官府只需要坐等著收稅,就可以白撈一筆,抱著能賺就賺,不能賺也無所謂的心思,也難怪各國都積極派遣使者前來大清,懇請進京城面圣了。 在過去的一年里,大清對海上商業(yè)貿(mào)易的立法在朝中全面商定下來并得以實施,由此帶來的是大量周邊鄰國與大清之間越來越親密的貿(mào)易往來。 各地港口商船激增,僅僅從東瀛來往于大清的商船,就足有八十五艘。 除此以外,還有馬尼拉和巴達維亞等以爭相前來,但這些都是在港口,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與大清商人的貿(mào)易往來。 他們派遣的使臣同樣沒能有機會前來京城,因為京城這邊接受外國使臣接見的朝貢時間還未到! 康熙開始教導(dǎo)胤礽,他對胤礽道:“因大清解除海禁,對外來商船一視同仁,而相較于更遠一些的地方,大清商人更樂意與東瀛之類的鄰國進行貿(mào)易?!?/br> 這是明擺著的,東瀛人深受漢之文化影響,懂得來大清的規(guī)矩,他們是大清朝貢體系中最為“乖順”的一批附屬國之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