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
為官清廉,從來沒想過納妾,非但不收禮,同僚之間聚餐叫來的歌姬舞姬,他都不沾一指頭,人人都知道,他懼內(nèi)。這是唯一能讓韓太太欣慰的事,其實夫妻倆感情挺不錯,怕就怕每次姐妹親戚來串門,畢竟攀比是幸福感的第一殺手。還沒走進正廳,三姨親切地呼喚從屋里傳來:“我們阿皎回來了,翠柳,快去把溫著的羹湯拿來,擱久了就稠了!”韓皎心中剛升起的抗拒,立即隨風而散了,吃人的嘴軟,三姨每次來都是他改善伙食的唯一機會,他快步走進堂屋,溫順地回應:“姨母好些時日不來了,阿皎甚是想念?!?/br>“你小子是想你三姨家好吃的了吧?”親媽總是能第一時間抓住重點,拆兒子的臺。“阿皎才不稀罕一口吃的呢,我們阿皎將來是要入閣拜相的人,心里想的都是大事呢!”三姨一臉寵溺地順韓皎頭毛。這可絲毫不是獻殷勤,要說她最羨慕jiejie的地方,倒不是jiejie嫁給了四品京官,而是jiejie生了這么個神仙樣的兒子。從會說話起,就能看出韓皎智力贏在起跑線,如今十八歲就不負眾望金榜題名,三姨對人生所能想象到的美好,韓皎都可能實現(xiàn),她恨不得把這兒子拐回家自個兒養(yǎng)。她是真的想要養(yǎng)韓皎,富養(yǎng),把這孩子養(yǎng)得吃不了半分苦頭,將來當了大官,就懂得變通,不像孩子他爹那么迂腐。第7章其實韓皎也不想做親爹那樣的人,不論是這一世,還是上輩子。韓皎上一世出生在省會城市,雖說沒有名動全市,那也是親友間學校里最受矚目的“別人家孩子”。他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很明確,對未來充滿希望。直到家人車禍的消息傳來。回國后,他哭不出來,很長時間處在似夢非夢的狀態(tài)。時常想起出事前母親電話里的抱怨。“那家工廠已經(jīng)跟上頭打過招呼了,文件審批全下來了,你爸偏咬著調查數(shù)據(jù)不放,領導肯定要整他!”“不跟他過了!一把年紀了還惹事生非,皎皎,爸爸mama離婚你要跟誰呀?”……這些抱怨,韓皎從小聽到大,也習慣了。車禍發(fā)生后三個月,漸漸從噩耗中緩過神的韓皎,才意識到這場車禍有可能跟爸爸調查的工廠有關。因為肇事的貨車司機才剛工作一個多月,有案底,曾經(jīng)做過六年牢,車禍發(fā)生時才剛出獄四個月,雇傭他的公司跟那家排污工廠似乎有間接關聯(lián),但沒有證據(jù)。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韓皎沒有立刻報警,以免引起工廠警惕,而是自己親身調查案件。是急于給家人報仇嗎?好像不是。徹底的失去讓一切沒了意義,他只是想找些事去做,讓自己能夠活下去。爸爸是剛正不阿的好人,年輕時就多次為弱勢者挺身而出,得罪了很多人,一路從高層被調任架空。小時候,雖然總聽mama外婆她們抱怨爸爸,但早慧熱血的韓皎一直堅信:爸爸是個無名英雄。直到車禍發(fā)生。弟弟才三歲,mama從來沒過過隨心所欲買買買的日子,就這么沒了。韓皎也想走出悲痛,繼續(xù)實現(xiàn)理想中的未來。可他要繼續(xù)優(yōu)秀給誰看呢?家人在時,他以為自己的榮耀感,來源于許許多多親朋好友或是陌生人的羨慕,家人走了,他才發(fā)覺自己優(yōu)秀的動力,僅僅來源于讓自己的家變得更好。仿佛是上天可憐,以另一種方式,讓家人回到他的世界,一切都沒有改變。可韓皎變了。他從前是很有些書生意氣的少年,跟爸爸的性格或多或少有一點重合,而現(xiàn)在,他堅決不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不會那樣憑著一腔熱血跟人正面開戰(zhàn)。韓皎確實有入閣拜相的野心,但會以更加柔韌的手段謀劃未來。只有先站到那個位置,才有足夠的力量保護家人,保護弱勢者,像父親的理想那樣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為此,他寧可不做傳統(tǒng)意義上的君子。三姨恨不得親手喂韓皎喝羹湯,怎么看這孩子都順眼。韓太太在一旁滿面笑容,并不介意自己的兒子被別人惦記,因為兒子是別人搶不走的。飯桌上,兩家人家長里短,談多了就,容易有攀比炫耀的調調。韓太太的大兒子韓皎已經(jīng)沒什么吹噓的必要了,她這兩年,就喜歡跟人吹噓小兒子韓墨,恨不得人人都覺得她又生了個神童兒子。三姨也是個普通老百姓,她眼紅jiejie家崽子也不是一兩天了,如今聽jiejie連小兒子背下一首詩。都要拿出來顯擺,免不得也有了斗志。她笑咪咪提起,蘇州那邊的絲織商人,今年想在京城開家新鋪子,送了不少好貨給京官。“那可是貢品蘇繡,貴比金玉,市面上捧著銀子都買不著呢?!比痰溃骸耙f我就嫉妒二姐這一點,咱老百姓求之不得的奇珍異寶,您家里坐著,就有人上趕著往您手里送呢。”“哪有人送我什么貢品?聽都沒聽說過。”韓太太對于這些奢侈品早不抱希望了。“不會吧?”三姨驚訝道:“聽說工部郎中都人手兩三匹呢,咱姐夫大理寺四品大員,他們敢漏送了?以后不怕吃官司?”韓太太一愣,沒藏住失態(tài),立即看向丈夫。韓老爺一皺眉,避開妻子詢問地目光。韓太太頓時滿心失落,臉上依舊無所謂地笑:“哪怕看城門的士兵都人手一份,也輪不到你姐夫摸一下啊,人家巨商早摸透了,能圖他什么?”三姨嬌嗔道:“姐,你就別跟我這兒藏著掖著了,好東西拿出來,給咱見識見識,我阿皎這么好的孩子,我都忍著沒搶你的,還能搶了你兩匹好布料不成?”韓太太不自然地笑了笑,轉移話題道:“吃你的罷?!?/br>“我……”“咳……咳……”三姨夫趕忙用咳嗽打斷妻子的嘮叨,韓夫人這反應,顯然是真沒收到禮,繼續(xù)說下去,韓老爺?shù)哪樛睦飻R?但這時候閉嘴已經(jīng)晚了,三姨兩口子一走,韓太太就開始埋怨:連商人都敢不把他這大理寺二把手放在眼里。“幾時才能抬起頭做人呀,阿皎,娘就指著你了!”韓太太故意跟兒子面前說給丈夫聽。“少兩匹布,咱家頭都抬不起了?”韓老爺就知道今兒這頓數(shù)落又躲不過了,但不肯讓步。一場夫妻爭執(zhí)眼看就要開始了。“阿墨抬起頭啦!阿墨抬起頭啦!”一旁五歲的小韓墨,把胖腦袋都仰平了,興奮地想引起全家人注意,并對親哥發(fā)起挑戰(zhàn):“哥你能這樣抬頭嗎?”韓皎怕這小胖子扭了脖子,立即漠然潑冷水:“不能,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