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
書迷正在閱讀:機甲小皇子、離婚了,還鬧?、豪門影帝的隱婚男妻失憶了、我是貝特曼、渣受從良后、破產(chǎn)后我和大佬網(wǎng)戀了、在黃昏日落前、你疼疼我吧、領(lǐng)主沉迷搞基建、醋成這樣還怎么離婚
子,祁元詢受封皇太子,那真是風(fēng)風(fēng)光光,萬民同慶。祁元誨與祁元證,就是凄凄慘慘,淪落到要和堂兄弟一起受封的地步,即便是板上釘釘?shù)挠H王,也讓人高興不到哪里去。好在祁元誨多少能從堂兄弟們哪里找回一點優(yōu)越感。根據(jù)宗室分封新法,除了各宗爵們的世子——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其余諸子,皆要考封來獲得封爵。而且根據(jù)身份不同,考封能承襲的爵位也有所不同。以親王為例,降襲的話,世子繼承爵位后,則為郡王,其余諸子考封,總不能越過世子去吧?是以親王的其余嫡子,考封的所有項目皆很優(yōu)秀,最高能承襲的爵位為鎮(zhèn)國將軍,考得差了,最低為奉國將軍;庶子們就沒這個優(yōu)待了,最高則只能為輔國將軍,最低就跌出將軍品,到鎮(zhèn)國中尉去了。和這些倒霉的堂兄弟一比,鐵定會受封親王的祁元誨,待遇再好不過了。可是天子給兒子的打擊還沒完。親王、郡王是有王號了,這基本上決定了他們的封地在哪兒。光幕上說祁元誨是漢王,他想著再怎么樣,這封地也不會差的。可是,誰知道,天子偏就將他封到了云南去,配上這確實是“漢王”的封號,實在是大大的諷刺!祁元誨受到的打擊太大,連三弟祁元證沒有受封“趙王”——北平乃天子原藩,趙王乃天子原號,不可輕封——而是受封梁王也不在意了。別說三弟梁王受封沒有同時知曉封地,就算知道了,再怎么樣,還能比他的封地更差嗎?天子這一套組合拳將所有人都打得目瞪口呆。前腳給嫡長子封皇太子,后腳就替皇太子就有威脅的弟弟打擊了個徹底,天子下手未免也太利落了吧?不過儲位已定,國本已立,天子后續(xù)做的也不算出格,不值得別人多關(guān)注。相比之下,終于將在宣武年間就瘋傳的北平將為都給變?yōu)楝F(xiàn)實,將之升格為陪都,名曰順天府,以北京呼之;又將京師應(yīng)天府改為南京應(yīng)天府,這件事可就重要多了。而且對朝臣和文人們來說,北京為陪都是大事,皇太子將出閣讀書,征辟未入仕但有才學(xué)的士子入東宮做屬官、同時在朝中為皇太子征選文臣、武將做講官,也是大事。這可是常伴儲君身側(cè),一不小心就能簡在未來帝心的美差啊!第45章第四十五章出閣(上)皇太子的冊封儀式,是南京禮部辦理的第四次儲君冊封儀式了,自然駕輕就熟。懿文太子、鄭王、今上,俱有前例,不用擔(dān)心找不到參照對象。按照禮部所擬的流程,在正式冊封前一天,先要昭告天地,宗廟,社稷。節(jié)冊寶案被鴻臚寺設(shè)于奉天門,又有彩輿、寶案、中和韶樂及大樂,一應(yīng)種種,俱都安排好。冊封當天,回歸本職的錦衣衛(wèi)則設(shè)鹵簿大駕,天子服袞冕,升座后鳴鞭報時,文武百官則著朝服正式行叩頭禮。然后,由禮部的六員禮官引導(dǎo),就在這樣的萬眾矚目之中,皇太子徐徐就位。按照流程步步行來,分明是已經(jīng)諳熟的禮節(jié),祁元詢卻覺得邁出的每一步都重逾千鈞。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項禮儀,終于,祁元詢聽到了贊官唱道:“冊長子元詢?yōu)榛侍??!?/br>作為受封當事人,祁元詢在激動的同時,心內(nèi)涌出一股無言的感動。他是這個國家的繼承人,未來,將會背負著天下臣工百姓的期望,登上皇位施展自己的雄圖。受封太子,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眾人矚目,這不僅是榮耀,也是鞭策。*太子冊封之后,又有朝謝太上皇之儀、朝謝中宮皇后之儀、受文武百官賀儀等流程。原定版本,諸王與皇太子是同日受封的,只不過太子地位更尊,儀式之中,自然也處處彰顯。只是天子原先遲遲不封皇太子,如今封了皇太子,又要替他強調(diào)地位。皇太子冊封先于皇子并諸王子,祁元詢升格為皇太子后,次日,他是他的弟弟和一眾堂兄弟的受封儀式。受封人數(shù)多了,但規(guī)格嘛,和太子冊封之儀,就低了不少。祁元誨和祁元證這兩位親王在一眾受封的同輩里,簡直是鶴立雞群,按照親王、親王世子(準郡王)、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的四等冊封儀式,親王自然是里頭獨一份兒。可是矮個兒里拔高個兒有個什么好高興的?反正祁元誨是不順心的,尤其是受封了,除了拜太上皇、天子、中宮,還要拜東宮,在聽得那令人氣惱的一聲“恭喜吾弟得封親王”前,還得祝討厭的大哥“榮膺冊寶”,更讓人生氣了。不管弟弟怎么想,反正祁元詢是很快樂的。會有和他奪嫡的想法,二弟還是沒有接受社會的毒打,祁元詢覺得,自己有必要在未來對他回以現(xiàn)實重拳,讓二弟的思想早點回到正軌。那樣的話,二弟一定會變成一個乖巧的好弟弟,而不是照禮官的教導(dǎo)說著“長兄皇太子殿下榮膺冊寶,不勝忻忭之至,謹率諸弟詣殿下稱賀”,那股不樂意卻都要透體而出的討厭鬼。祁元詢的快樂雖然是建立在弟弟的痛苦之上的,但是,絕對僅限于二弟漢王一個人。其實冊封大典真正舉行,大家都挺高興的。原本親王、郡王之下,宗室之爵就直接跳到鎮(zhèn)國將軍了——畢竟公、侯、伯乃是國朝專封給勛貴的。但是,實行考封制之后,親王之后,除卻板上釘釘?shù)氖雷幽芊饪ね?,其余諸子能封的,其實只有六等爵,這樣一來,未免顯得太不好看了。同樣都是太上皇帝的孫兒,憑什么有人能受封皇太子、親王、郡王,稱孤道寡,剩下的人再努力,也只能是將軍?甭管這個將軍在宗爵里也已經(jīng)不算低了,拿出去,畢竟不好聽!按照太上皇當初頒行未改版時的的設(shè)想,封鎮(zhèn)國將軍的都已經(jīng)是他見不著面的、不能受封為世子的庶出曾孫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已經(jīng)不錯了。可是,如今受封將軍爵的,有好幾個可都是太上皇那里露過臉的年長孫子?。?/br>不管脾性如何,好歹在太上皇那里留有些印象。考封制度提出者皇太子殿下:不是我,我是真的忘記了兩個朝代的爵位等級數(shù)量有不同,我可以補救的。天子在實行考封的時候,覺得方法不錯,真正實行起來了,要議定爵位了,才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是以最后又在宗室爵位中增設(shè)了郡公、郡侯、郡伯三級爵位。只不過待遇嘛,其實就是原定的將軍爵的待遇,只不過略有增加,后頭的爵位待遇